若《千人指揮掌》主調整體之勢,《混沌靜心訣》求心境之定,那麼《天機運籌法》則為決勝千里之外之奇術。此法講究「知人以布、審勢以備、佈局藏鋒、進退有道」,猶如兵法之運謀、象棋之行子。
懷德練此法,是在承接青玄府歷屆參與全州中校運動會與全州運動會的戰術整備之責。與主辦活動不同,參賽代表隊之備戰,如江湖鏢局出征,所涉不僅是選手訓練、物資裝備、交通住宿,還有報名審核、資格查驗、隊職配置與跨單位協作。環節繁複、節奏緊湊,一將無法顧全。
青玄非傳統體育強府,歷年獎牌數低、選手流失率高,教練團多為獨力苦撐,資源與士氣皆處低谷。懷德初承其任,猶如執殘兵欲奪盟主令旗,眾人皆抱觀望之心。他不急激勵,未立軍令,而是展開《天機運籌法》第一式:「審局識才」。他統整歷年賽績、代表隊分布與項目潛力,繪製出「資源配置熱區圖」與「潛力發展雷達圖」,判斷各隊優劣、潛能與支援縫隙,從而布兵於最需之處。
第二式:「逆編兵圖」。他打破「以校為單位」的組隊邏輯,改以「項目為陣」,建立跨校「技項中隊」,配備「技術教練+領團教師+府內聯絡員」三角編制。此舉起初遭疑,教練擔憂「人是我們訓的,功為何人得?」他只答一句:「功是你的,陣是大家的;若不勝,誰也得不了功。」
第三式:「籌資佈陣」。他察覺,多數學校長年為籌訓練經費所苦,補助申請率低、核定率更低。原因不在缺乏績效,而在於語言與制度難通。他於是編撰《備戰資糧經》,翻譯補助要點,輔以「績效對應表」、「預算拆解範式」,親自協助學校撰擬提案,對接政策語言。並於府內推動「培訓策略會議」,明列優勢項目與突破標的,爭取教育、主計、財政三們會商,設立競賽培訓專項經費。偏鄉學校首度取得預撥款,無需再為一雙跑鞋四處奔走。
第四式:「分陣固本」。參賽之道不僅靠前鋒,更仰後援。懷德建立「後勤支援圖譜」,將報名流程、住宿安排、交通調度、核銷作業等細化為九項工作包,分指標統籌,並設立「共用經費池」,賽前完成撥付,避免小校墊付困難。更提出「核銷協辦制度」,指派專人協助高風險項目隊伍,現場支援票據處理,讓教練得以專注訓練。老教練感嘆:「第一次感覺,我們是被支持,不是被要求。」
賽會結束,青玄府創歷年最佳成績,不僅獎牌翻倍,更收攏人心。教練不再孤軍、隊職分工清晰、後勤如影隨形。
段師姊閱其戰後手札,只言一語:「籌謀者,見之未動,佈之無形,卻可定勝於未發之先。」
懷德於筆記中自記:「勝不在一將,而在萬人各就其位;勝不在一日,而在十月磨一刃。」這,便是他於競賽江湖中練就的《天機運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