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陸小芬演了一位沒有戲劇衝突的母親:沒有崩潰痛哭、沒有反抗命運、沒有高潮戲,只有每天早起、剪頭髮、煮飯、擦汗、回應子女的擔心與碎念。
電影開場,這位母視,掛上「本日公休」的告示,開著車,去為一位老顧客剪最後一次頭髮。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這電影沒有大場面,只是演出我們最熟悉的母親樣子,陸小芬在戲裡不是戲劇性的焦點,而是情感的地心引力。她不說大道理,卻做出人生中最溫柔又倔強的決定:「剪到最後一刻,是我的本分。」
😳你不覺得熟悉嗎?
我們身邊的媽媽、阿姨、長輩們,也常常這樣默默撐起一個家、一個行業、一段人情。他們的偉大不是因為爆發,而是因為持續。
陸小芬這次不是在演角色,她在扮演整個時代裡,無數為人服務、卻始終低調的女性——她演的是「總說自己沒什麼」的媽媽。
✨母愛不是犧牲,是一種職人精神
在台灣,我們太容易把母愛神化或消費了——不是偉大的「慈母形象」,就是被剝削的悲情角色。
但陸小芬演出的阿蕊,是不需要被解救的母親,她不順從,但也不對抗;她用她的方法,在孩子與客人之間尋找自己的平衡。
這就是台灣阿母最本地、最典型的情感邏輯:「我沒有那麼多話,但我知道我該做什麼。」她從來不是要當英雄,她只是想把一件事,做好,做到尾。
這種堅持,讓她成為社區的根、家庭的重心,也是影像中最難詮釋的一種力量——緩慢的愛,無聲的堅韌。
👑為什麼她應該是影后?
因為這種演法太難了。
難在你無法「表演」它。你不能靠一場哭戲來贏觀眾,不能靠爆發力去搶鏡頭,你只能活成那個人。
陸小芬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她讓「母愛」這件事,不再是口號或戲劇套路,而是一種生活細節中的態度。
- 她怎麼走進屋子前輕輕擦手;
- 她怎麼面對孩子質疑時,只說「啊妳有妳的道理,我也有我底氣」;
- 她怎麼看著窗外的光,想著還沒剪的那個頭。
- 這些細節比一場戲更沉重,比一句金句更深情。
🏆金馬的遺珠,其實是我們的盲點
這不是金馬的錯,也不是其他演員的錯,而是這個世界總太慢才懂得母愛的模樣。
我們欣賞才華、驚嘆天賦,但有時忘了讚美那些不動聲色卻撐起所有的人。
🎬《本日公休》就像一封寫給母親的情書,陸小芬就是那位收信人,也是寫信人。
她用整部片告訴我們:「媽媽不是神,也不是苦情,是一個自己也在學著活出好樣子的女人。」
✍️結語:這次她沒拿獎,但她贏回了我們的心
我們可以替她遺憾,但更該替她鼓掌。
因為這次的回歸,沒有濾鏡,沒有明星包裝,沒有金馬光芒,只有一種熟悉的笑容和口音,一雙老練但穩定的手。
陸小芬這次不是輸在評審的選擇,而是贏在一種太細膩、太生活,以至於我們一開始沒發現的演技。
但現在,我們記得了。母親的樣子,有時就是這樣安靜、倔強、從容。
就像那天她掛上牌子說:「本日公休」其實是說:「我這一生,還沒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