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執導的《色戒》是一部以細膩情感與深度敘事聞名的電影,其情色場面在當年引起廣泛爭議,影片中的性愛場景並非單純的裸露,而是敘事與人物塑造的核心部分,特別是對王佳芝(湯唯飾)這一角色而言,性不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種政治工具,甚至是她身份與命運的轉折點。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一、男性凝視(Male Gaze)
從電影美學的角度來看《色戒》的裸露場景也無法完全脫離男性凝視的討論。
根據勞拉·穆爾維(Laura Mulvey)的《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理論,傳統電影的女性角色往往被塑造成男性觀眾的觀看對象,她們的身體被分割、被凝視,成為男性慾望的投射。在《色戒》中,湯唯的裸露場面雖然帶有敘事意義,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被男性視角所主導,無論是易先生(梁朝偉飾)對王佳芝的控制,還是觀眾在觀看這些場景時的感受,皆帶有一種權力關係的塑造。
二、湯唯的封殺:性別與社會的雙重標準
儘管《色戒》的性愛場面是出於敘事需要,但湯唯卻因為這些裸露場景遭到中國大陸的封殺,而李安與梁朝偉則未受到影響,這一現象顯示了中國影視產業對於性別的雙重標準。
當女性演員在作品中展現身體時,社會的道德審查遠比男性演員來得嚴苛。
在中國影視審查體系中,裸露、情色場面往往被視為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然而,這種標準並非一視同仁,與湯唯的遭遇形成對比,梁朝偉作為參與相同場景的男主角,卻沒有遭遇任何封殺或業務限制,甚至他的演技和專業精神受到廣泛讚譽,導演李安同樣未受影響,依舊是中國影壇最受尊敬的電影大師之一。
這種雙重標準不僅反映在中國影視行業,也體現在全球影壇對於女演員的待遇上。
在美國,女演員如果在早期職業生涯中參演情色或裸露戲份,往往會對其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男演員則不太會因類似情境受到阻礙。這種現象反映出影視行業對於女性身體的「消費性」,女性的裸露被視為風險,而男性的裸露則被視為藝術。
三、影視審查與女性主體性的消解
《色戒》的審查與封殺問題,其實揭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女性在影視作品的「主體性」往往被壓制,取而代之的是「被觀看」的客體性。
湯唯在電影中所展現的角色,是一名具有獨立意識、敢於行動的女性,她的選擇雖然最終導致悲劇,這是完整的敘事。
然而,當湯唯遭到封殺時,官方給出的理由並非是她的角色設計或表演問題,而是她在電影中「過於暴露」和「影響社會風氣」,這樣的說法本質上否定了女性在影視作品中表達慾望、情感與自主性的權利,將其簡單地視為「不合適」的形象,必須被剔除。
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主流影視作品仍然充斥著男性主導的情色場面與物化女性的橋段,但這些作品卻往往未遭到同樣程度的審查,甚至在市場上大獲成功。
這說明,審查的標準並非針對「裸露」本身,而是針對「女性的主動性」。
當女性的身體是被動地展現給男性觀眾時,它被視為可以接受的;但當女性試圖通過影視作品來表達自我,這種行為就可能被視為挑戰了既有的性別秩序。
四、結語
湯唯因《色戒》遭到封殺,而李安與梁朝偉未受影響,這一現象並不僅僅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中國影視行業長期以來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的縮影。
在男性主導的影視環境中,女性的形象往往被塑造成順從、被動的存在,而當女性試圖突破這一框架時,往往會面臨更大的社會壓力與職業風險。
《色戒》無疑是一部具有藝術價值與情感深度的作品,但它所引發的爭議,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影視作品中的性別敘事、審查標準與權力結構。
湯唯的封殺事件提醒我們,在影視產業中,女性仍然需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更高的代價,而這種現象的改變,需要整個社會對於性別平等與藝術自由有更深刻的認識與反思。
在未來,或許我們能夠看到更多像湯唯這樣勇敢的女性演員,不再因為展現身體與情感而遭受封殺,而是能夠自由地在影壇發展,創造更多具有深度與影響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