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這本書學到非常多。每天早上都很期待晨讀時間,又會如何獲得嶄新的見解。我常說閱讀不是為得到標準答案,而是來幫助我們思考的,從這點來說,這段時間確實非常感謝它的陪伴。
因為只有簡體版,不確定書好不好買,我挑幾個受用的觀點分享,但如果讀者買得到書,還是非常推薦全書細讀。(再次重申,各位不一定要同意作者的論點或我的解讀,重點是去磨利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關於理性與感性。通常我們認為理性與感性是兩股主掌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力量,一個人要不偏向理性、要不偏向感性。譬如想買一樣東西,感性上預期擁有它會很快樂,但理性又提醒我們不要亂花錢。然而作者從科學研究向我們展示——不論買或不買,其實都是基於感性。人們購買商品的決策過程其實是兩種感情的較量——正面感情超過了負面感情就買,反之就不買。 ⋯⋯每個模組,都是感情模組。決策,其實是感情和感情的競爭。⋯⋯理性的作用是給感情提供信息和輔助。
也就是說,每一個感情模組都在用理性來幫自己說話。理性,只不過是感情的武器。
再來,什麼資訊是有價值的?作者引用現代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夏農的論點,最有價值的資訊是「排除最多不確定性」的資訊。舉例來說,一個行蹤飄忽的人,你卻能掌握他某時某刻會出現的地點,那這個資訊就非常有價值了。反過來說,某人談話總是毫無新意,他講前半,你就能猜出後半,那他的言論價值就不高。
從這點延伸,我們很容易能想像,一個活得有滋有味的人生、一個擅於在局勢變化中找到立足點的人才,肯定不是按部就班、等待指令做事的人。作者總結——
從資訊理論角度,我們的人生面臨一個矛盾:一方面你希望自己活得更有效率,能給世界留下更多信息,做事要有創造性,越不可預測越好;另一方面,你又要跟人好好交流,要增加冗餘度(寛容度),給別人一個合理的預期,讓人覺得你是可預測的,這樣才能形成合作。既要有創造性,又要可預測⋯⋯資訊量到底要多少才好,這是一門藝術。
我覺得這本書有意思的地方即在於,它打破許多定論,並創造新的思考路徑和聯結。作者本身是物理學者,說理邏輯嚴密清楚,文字論述又非常淺顯易懂——這種作者是我最喜歡的,閱讀時有種「雖落後卻可努力跟上、偶爾還能反駁或與之較量」的感覺,十分過癮。今天他又會提出什麼挑戰?我能自我更新到什麼程度?每天帶著興奮的心情學習,重新成為學生。
如此說來,閱讀的過程其實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較量。作者使出各種手段讓讀者預測不到他下一步要說什麼,而讀者一旦預測成功,就會有一種戰勝了作者的感覺。
訊息就是意外。因此,有兩種事情是特別值得我們去做的:1)出乎別人意料的事;2)為自己增加選項的事。做事出乎意料,你做的這件事才值得被記住;有更多的選項,你才有能力做出乎意料的事。⋯⋯選項=自由度。
AI 時代來臨,許多人預言譯者將失去工作。讀了此書後,我認為,翻譯工作或許能被AI取代,但譯者 / 學習多國語言的人,價值並不會減損。這個觀點還能延伸證明,為什麼意識不可能上傳。
作者用數學來說明。這部分我們先略過,因為說明太佔用篇幅。(不過仍想跟讀者說,這篇非常精彩,連我這個數學苦手都讀得津津有味)我們直接進入語言部分,任何人一定都有過「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經驗,人的許多情感及感受,是語言無法精確描述的。
每種語言的排列組合都有限度,但人的主觀感受是無限的。而且任何語言系統,總會有無法表達的語句。因此,「每種語言都是不完整的。」多懂得一種語言,就是多理解一種思考架構和表達方式,這樣的人,世界觀必然更豐富。
我們常說「主觀」,到底什麼是「主觀」?主觀就是可數的語句背後那些不可數的意思。
閱讀就是一種主觀的行為。
人腦的閱讀和機械化資訊的輸入有本質差異。人腦可以從字裡行間體驗文字以外的東西。所有閱讀都結合腦補,每個人用自己特有的思想、經歷和偏見填補字裡行間的意思,完全不是一台只會對資訊忠實解碼的計算機。
所以,一個人的意識上傳就等於繼續活著嗎?讀者們應該已得出答案。
遺傳訊息可以編碼,而大腦不可編碼,這意味著一個人不可能把他的所有知識和智慧遺傳給子孫後代。⋯⋯這也意味著,大腦活動是不可複製的。
那也就是說意識無法上傳。不管你怎麼掃描大腦,你只能得到有噪音的訊息,你在編碼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失真,你永遠無法記錄大腦的全部活動。你的記錄就好像是人的日記——他寫下的文字再多,也總是會有些東西沒有寫,有些東西無法用文字描述。
如果是這樣的,那我們就找到了人腦和計算機之間的一個本質差異。這個差別就是電腦只能處理可數的、數位化的東西,而人腦的思考過程是不可數的。
這本書還有非常多有意思的論點,包括魔法師不比凡人更強、為何電影續集總沒有第一集好看、區分種族純然是偏見、為什麼偶爾做一些超越自己「人設」的事比一直做自己擅長的事更有效率⋯⋯等等。有些觀點我們模模糊糊明白,但說不清楚立論基礎,還有些觀點在我們熟悉的範圍之外——然而一旦見識了,有人幫我們闡述清楚了,我們讀懂了,世界便豁然開朗,某些被遮蔽的部分立時雲開霧散。
先前介紹的《拐點》,也是同位作者的著作。很開心今年讀了這兩本。我感覺,閱讀為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可以不必人云亦云。只要不躁動,我們就有餘裕去把世界看清楚,與此同時,我們的人生卻能不被世界清楚掌控。
世界另有計劃,我們也會有我們的辦法。🙂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萬維鋼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