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修武之人,內功可自煉,拳法可自習,唯有資糧,不可無援。江湖雖大,無銀難行;府中雖廣,無資難動。是以教育門中另有一法,專授以補助為力,借外援轉為己用,名曰《乘勢化勁法》。
此法講求「察勢而動、應時而發、轉力為功」,並非單靠申請之術,而是精於時機掌握與局勢運化,堪稱補助之道中極高乘心法。懷德初修此訣,正逢青玄府眾多老舊學堂與運動場館面臨整建之需。牆面斑駁、地面龜裂、照明昏黃、管線脆裂,師生怨聲載道,然府庫歲出緊絀,各案多擱而未發。正此時,中央開放「學堂場域創新發展計畫」,首年試辦,補助金額可至上億。
懷德聞訊,如見武林秘寶初現,惟恐多校因不熟規則、未及整合,錯失申請良機。即施《乘勢化勁法》第一式:「識勢觀時」。他先總攬各學堂設施盤點,將運動場、風雨球場、室內活動中心逐一列冊,標註使用率、年限、損壞狀況與師生反映,並對照過往修繕紀錄,編成「場域危機全覽」。此圖表一出,教育門內頓時人人有感,無人敢再以「緩辦可也」應對。懷德更進一步,查近年政策風向、中央補助機制、往年核定名單、評分權重與審查節奏,並標記關鍵「高分關鍵詞」與「低分誤區」,如同破解歷屆試招套路。他並非僅求量之多,而是取其勢成,故施第二式:「化力借勢」。他非逐校分散申請,而主動集結青玄府數十校為「聯合提案聯盟」,由教育門統整窗口,一案多點申報,強調資源共享與規模經濟,打造「府級戰隊」概念。為使案更具說服力,他援引歷年師生問卷、社區運用紀錄、教育成效資料,製作「全府場域再造總體計畫」,呈送中央並親赴簡報,言語誠懇、資料詳實,更強調此案不僅止於設施改善,更可回應下沉政策、落實共學共好、帶動地方教育價值。
簡報當日,中央官員默然無語,末了只問一句:「你此案之中,有多少是真需求,又有多少是為補助而設?」懷德不慌,只回:「皆是真需,只是以前不敢說,如今我敢說;以前無法整,現在我能整。」
數月後,青玄府獲核定金額數億元,為歷年最高,一舉翻轉場域改善進度。多校得以重建球場、設置風雨球場、改造社區共享空間。家長讚言:「終於不用看到孩子在爛泥地上踢球。」
然懷德並不止於此。他深知,補助只是起點,真正之術在於「承氣運形」,否則力來而形未成,反致虛耗。於是施第三式:「順勢導勁」。他建立「空間再造協力網」,統整設計、採購、工務三方資源,由教育門為主帥、校方為中軍、技師為顧問,形三才之局。每案設下「里程碑節點檢核制」,由府級定期召集簡報,強化控場,並設「共學觀摩制」,讓進度快者分享經驗、進度慢者即時修正,確保案從編列、核定、執行、決算皆有章有法,不致於因經費到位而力氣散漫。
某夜,他翻閱建置案的執行報表,見一張偏鄉小學新完工的球場夜間航拍照,照明如晝、孩童奔跑,心中忽然一熱。他不寫筆記,只低聲念道:「乘勢非幸,乃察時知勢;化勁非力,乃轉壓為機。」
段師姊閱其案紀,評語簡短:「善用外力者,非取其財,而取其勢;真會借勢之人,不使外援成依賴,而令其成氣。」
這,便是他在資源博弈中所練成的《乘勢化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