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之事,單打獨鬥易,眾志成城難。州府江湖,各門各派,各自有令,各自有章。欲成一事,需橫越多門,協調如棋,步步生變。是以教育門中傳承一術,名曰《群雄協策法》,專破「令不出廳」、「事不離案」、「人不見人」之弊。
懷德練此術,起於一場看似平常的活動:各門派聯合辦理「全民路跑」,涵蓋運動推廣、場地巡檢、地方農特產、促進觀光、文化推廣及安全防護等六大主軸,牽涉教育、文化、衛生、觀光、農業、文化、警察、消防等八大門派。
會議首日,府會議室如市井閙攤,門派皆到。每一案一提出,便有人舉手:「這部分不歸我管」、「這人力我們不足」、「預算編列尚未確認」,宛如八門各自開壇,難成一氣。見此情況,他不急於發言,先施《群雄協策法》第一式:「繪心協策」,只默記各室語氣與立場,會後自行造訪每一門派,以茶代劍、以心換言。每次會談只問兩事:「有何困難?有何需求?」三日走遍全府。
他將所有回應繪製為「協策盤點圖」,區分「風險關卡」、「資源死角」、「權責模糊區」,再另設「共通節點」:如場地皆需教育門布置、資料皆由教育門統整、教育門統整各門人力需求。如此,不求一口氣成局,先將易合者結成陣,難協者保留緩衝,排除障礙路徑,再逐一攻破。
接著,他施《群雄協策法》第二式:「借勢轉局」。他發現,各門其實都有欲爭之績效、不可落之政令,唯有無人引領。於是主動提出「指標統整表」,將六案分別設計指標,並以「聯合執行但分段呈報」作為折衷設計,讓各門皆得留名,無門需全攬。此外,他設置「協策快報群」,每七日一報進度,讓跨門人員得見全局進展。更於主會期前一月,辦理「府內見習互訪日」,讓各門派員參觀彼此單位備辦流程,彼此觀其形、聞其氣,關係自此轉暖。
原先冷對的觀光門主,在見到場地布置已結合農特產行銷後,主動表態:「下波我們結合慢旅路線一同規劃吧。」最終該季活動如期展開,六案合流,報紙連刊兩日,標題稱:「府門群策,全民共動」。
懷德頓有所感,於筆記空白處寫下一句:「協策之道,不在爭誰主導,而在讓每人可參。能拆權責為節奏,能合人心為陣形,方為群雄共策之真修。」
從此,凡遇跨局會商、整合資源、政策推動,懷德皆先觀人觀勢,再排關節設陣,步步而為。此《群雄協策法》,不以招勝,而以形成,非強力之術,實化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