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夢夢。
一開始,我只是想把自己做甜點的日常記錄下來。
那時候我的 IG 粉絲大概只有三千人,影片有時只有幾百個觀看,限時動態幾乎沒人留言,我每天都在想:「這樣有意義嗎?」
「是不是我不夠特別?」 「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做自媒體?」但我還是撐了下來。因為我知道,我是真的喜歡這件事。
就算當時沒人看,我也會繼續做甜點、繼續拍影片,繼續寫下我的感受。然後,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我開始發現:「有一些做法,真的會讓帳號慢慢長大。」
💡 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的是「不是靠爆紅」的成長方式。
而是那些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實默默撐起我帳號的日常習慣與思維方式。
🧩 我從 3,000 到 15,000 的 5 個關鍵心法
❶ 每週固定更新,而不是等靈感
我一開始都卡在「今天好像沒想法,那就明天再發吧…」
後來我給自己一個規則:不管有沒有靈感,每週固定發2-3支影片
靈感會在行動後出現,而不是等你準備好才來。
❷ 把影片控制在 25 秒,前三秒要抓住人
我不是影片高手,但我知道現在的觀眾滑得很快。
所以我會把「撒粉」「咬聲」「切開流心」這種視覺亮點放在前面, 再慢慢鋪陳細節。這讓我的觀看率提高很多。
❸ 不再免費丟食譜,而是設計限免+互動
我曾經也是「留言就送你食譜」的人,但後來我改成:
- 限免 5 天
- 留言私訊領取
- 食譜集中收藏在訂閱區
這樣讓觀眾更珍惜內容,也更願意參與。
❹ 學會用 AI 工具來節省時間
我用 ChatGPT 幫我寫腳本、想貼文主題、找關鍵字,
用 Canva AI 做封面與限動素材, 用剪映上字幕與配音。
不是因為我多會用,而是因為我真的沒時間,
所以下班後我必須「效率拍一支就發」。
❺ 接受還沒爆紅,也是一種成就
我不再強求每一支影片都爆,
而是學會欣賞:「我做出了作品,有人喜歡,有人留言,這樣就很好。」
經營帳號不是比速度,是比耐力。
你只要慢慢做,時間會是站在你這邊的。
🧁 想說的話
這篇是我第一次以「創作者經營者」的角度來寫文,
未來我還會分享:
- 如何設計限時免費策略
- 怎麼讓影片互動率提升
- 怎麼用訂閱制變現
- 如何用 AI 輔助內容產製
- 我遇到的抄襲、瓶頸、轉型焦慮(以及我怎麼處理)
我想陪你慢慢走這條路,
用一個「喜歡甜點的小帳號」,走出一條「有收入、有支持、有意義的創作路」。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言跟我說你最有感的段落,
我也會根據大家的回應,陸續寫出更實用的細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