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看了有英倫才子之稱的狄波頓所寫的書,他提到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娛樂,紙本書的閱讀是工作之餘最普遍的休閒活動,但是隨著時代進步,休閒的選擇愈來愈多,在一切都商業化的現在,所有人都在搶奪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在不斷被干擾打斷之下,能持續保有長時間的專注能力已經愈來愈難了,像是紙本閱讀在這種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活動,早已不是一般大眾的選擇,甚至有些教文學的大學教授也感慨,連他們這些閱讀專業人士,對於厚厚鉅冊的世界經典名著,讀起來也愈來愈吃力,已經無法一氣呵成,整天或整個晚上沉浸在書本裡。
當然,我們不是不再閱讀,除了紙本書之外,透過各種螢幕,我們總是時時刻刻都在接收著訊息,甚至走路都還在聽有聲書。
現在我們接觸到文字,已不只出現在紙上,而是在各種螢幕,以及化為聲音飄盪在空中。不過我看過一些研究調查,認為螢幕有「一去不回頭」的特性,我們習慣很快的滑,只挑出關鍵字,然後直衝結論,不會細細省思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略讀時往往也會忽略文字脈絡裡的時序或邏輯,因此忽略重點或劃錯重點也就很常見,而且螢幕滑過就過去了,絕大部分的訊息就消失,我們很難會找出來重新閱讀,因為螢幕早已又湧現源源不絕無法計數的新訊息。
重點是,研究說,一項對我們而言是新的知識,或者是任何較複雜的事情,我們的大腦必須花一段時間思考,然後跟以前已學過的類似知識相比較與連結,經過這一番沉澱,我們才能真的了解,然後記憶下來,以後有需要時才能提取出來運用。
聲音也是如此,進入耳朵後瞬間消失,我們無暇思考,因為下一秒又有新的聲音進入我們耳朵,我們只能辨識我們聽得懂的以及我們早已經知道的事情,對我們大腦而言,全新的知識領域,或者我們不熟悉不太懂的知識,單單靠耳朵聽是很難理解、記憶,若當下我們就記不得,更談不上以後是不是能夠提取使用了。
偏偏我們沒有體會到,在快速滑過訊息或聽有聲書時,絕大多數內容是完全沒有被我們吸收的,就像大多數人都不覺得自己記憶差,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忘記了什麼,因為「我們只記得我們記得的,其他既然是忘掉的,我們就根本不知道有什麼。」這一句看似廢話的句子,其實值得我們好好想一下。
如果我們相信科學,知道任何一件複雜、困難、或是較為深澳的知識,大腦都必須花上好幾秒,甚至十多秒以上的時間停頓在那個專有名詞,在那個概念上,這其間絕對不能被其他訊息或接續出現的訊息干擾,如此狀況之下,我們才有機會理解以及記憶。
會讓我們停頓,靜靜地思索,甚至回溯前面的文句反覆閱讀,只有紙本書提供給我們這個機會,對於螢幕閱讀是不容易有這個習慣,而只聽有聲書幾乎是不可能了。

會讓我們停頓,靜靜地思索,甚至回溯前面的文句反覆閱讀,只有紙本書提供給我們這個機會,對於螢幕閱讀是不容易有這個習慣,而只聽有聲書幾乎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