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為完全虛構,利用情侶關係來探索,旨在探討心理學『煤氣燈效應』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謊言構築的迷霧

AI繪製 小薇
小薇盯著手機螢幕,簡訊像冰冷的刀刃,劃開她努力堆砌的防禦。
「親愛的小薇,可以別鬧失蹤嗎?我真的很愛妳……」訊息是男友阿哲傳來的。字裡行間滿是委屈與愛意,卻讓小薇更加恐懼。
「我無時無刻都關心妳。」、「妳也時常感激我的用心。」、「妳甚至還主動介紹朋友跟我認識。」、「我一直的認知都是,我的付出、關心、真心,讓我們的愛很穩定堅固牢靠。」他的字句彷彿利刃,指向她內心深處的懷疑。
他們認識不久時,阿哲就對她展開熱烈追求。噓寒問暖、細心照料,一切都像童話故事般美好。小薇卻隱約感到不安。他過度誇讚她的工作能力,卻總在不經意間貶低她的同事;他宣稱完全體諒她的繁忙,實際上卻不斷暗示她約會爽約,讓他多麼失落。
明明感到不舒服,小薇卻開始懷疑自己。「他那麼關心我,會不會是我太敏感了?」、「或許他只是比較直接……」她努力說服自己,忽略內心細微的刺痛。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那次去高級餐廳用餐。小薇事前聲明要AA制,阿哲卻堅決反對,表示常請小薇看電影、接送小薇、幫她送消夜等等,不斷暗示她想佔他便宜。事後,小薇堅持算清楚金額,阿哲雖不情願最後表示很無奈只能配合了,卻在轉帳時抱怨連連。

AI繪製 阿哲
「AA制的事情,妳一開始沒有說明清楚……雖然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對於男友這個身分也沒有失職的地方,但我也還是真心真意地向小薇妳深深抱歉跟對不起……。」 這簡訊充滿指責、扭曲和自憐。
她想起阿哲曾說過:「妳是個很棒的女生,只是有時候太過情緒化。」、「妳的想法總是太悲觀,要多往好處想。」
小薇感到一股寒意直竄心底。她突然明白,阿哲一直在悄無聲息地操縱她,試圖讓她懷疑自己的判斷,否定自己的感受。這就是煤氣燈效應!!!透過不斷的否定、貶低和扭曲,讓她喪失自我,成為他手中的玩偶。
「我明白妳可能有些誤會,或許我表達的方式不夠好,讓妳產生了這樣的感受,但我還是想讓妳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妳好,如果我的行為讓妳不舒服了,我深感抱歉。希望妳能體諒我的一片苦心。」
這段話虛偽至極,小薇再也無法忍受。她果斷封鎖了阿哲的號碼,決定不再讓謊言的迷霧遮蔽她的雙眼。
故事『煤氣燈效應』分析:
阿哲使用多種煤氣燈效應,詳述如下:
1. 否定感受,情緒操控:
否定小薇的情緒與感受,暗示她反應過度(過於情緒化,過於敏感)或扭曲她的記憶。否認她對事件的真實看法及想法。
2. 合理化操縱,虛假善意:
扭曲行為動機,將自身的操縱說成溝通問題、表達方式不夠好,偽裝成關心和為小薇好。藉此掩蓋其實控管小薇的本意。
3. 扭曲事實,混淆記憶:
篡改事實真相,扭曲或乾脆捏造事實。塑造自己無辜、受委屈的形象,讓小薇開始質疑自己的記憶與認知,難以相信自身。
4. 情感勒索,罪惡控制:
情感綁架藉由不斷強調自身的付出與委屈,讓小薇產生罪惡感,不敢反抗或離開。讓小薇感覺到如果她不退讓、順從,就對不起阿哲的付出。
5. 孤立並貶低他人:
透過誇獎小薇的同時貶低她身邊的同事、朋友。削弱和身邊人的人際關係連結。
6. 製造混亂與不安全感:
忽冷忽熱的態度,讓小薇感到困惑和不安。使小薇難以捉摸阿哲的真實想法。
7. 過度讚美,難以拒絕:
過度誇大小薇的優點和能力,使她自我膨脹。再以「妳這麼好,一定可以體諒我」等理由,使小薇感到難以拒絕阿哲的要求。
*這些操縱使小薇開始懷疑自己,動搖判斷力,變得更容易受阿哲控制!!!
阿哲的煤氣燈效應對小薇產生深遠影響,不僅僅是情緒上的困擾,更動搖了她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以下詳細說明:
1. 認知扭曲:
自我懷疑: 阿哲否認她的感受,不斷強調是「誤會」、「表達問題」,讓小薇開始質疑自己的判斷力,懷疑自己的感受是否合理。這種持續的自我懷疑會削弱她的自信心。
記憶混淆: 阿哲扭曲 AA 制事件的真相,讓小薇開始混淆記憶,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誤解了他,或者是否真的是自己不夠體諒。這種記憶的混淆會讓她感到困惑和不安。
價值觀動搖: 阿哲將控制行為美化為「為妳好」,讓小薇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她可能會開始認為,或許控制和干涉才是愛的表現,從而動搖對健康關係的認知。
2. 情緒崩潰:
焦慮: 阿哲經常讓她感到內疚,又不斷暗示自己做了許多努力,卻得不到回報。
恐懼: 害怕自己不夠好,無法滿足阿哲的要求,害怕失去他的愛。
絕望: 無法擺脫困境,覺得就算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
3. 行為失控:
服從: 為避免爭吵或讓阿哲失望,小薇可能會開始服從他的要求,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意願。
隔離: 為避免與阿哲的朋友或家人發生衝突,小薇可能會逐漸與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疏遠,失去支持系統。
自毀: 長期處於被操縱的狀態下,小薇可能會開始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甚至產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4. 長期影響:
人際關係障礙: 由於長期受到煤氣燈效應的影響,她可能會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難以建立信任感,容易受到操縱或傷害。
心理健康問題:長期遭受如此心靈虐待,如果沒有尋求專業幫助,這可能會導致長期的情緒障礙(焦慮,抑鬱,創傷等等)。
小薇果斷封鎖了阿哲的號碼,是她打破煤氣燈效應的第一步。但要完全擺脫影響,她需要重新建立自信,並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操縱。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
原理:操縱者扭曲受害者的認知,否定其記憶、感受和判斷,使其逐漸喪失自我信任,依賴操縱者。
常見手法:否定、合理化、推卸、扭曲、情感勒索。
目的:控制受害者,使其服從操縱者的意志。
該術語「煤氣燈效應」源於1938年的舞臺劇《煤氣燈下》及其後於1940年及1944年發行的電影改編作品。故事描述一惡毒丈夫對妻子進行系統性的心理操縱,精心策劃一系列情境,旨在扭曲妻子的認知,使其質疑自身對現實的感知。
丈夫在家中故意調暗煤氣燈,卻堅稱沒有變化;在閣樓尋找珠寶時製造噪音,卻矢口否認。當妻子指出這些異狀時,丈夫不僅否認,還暗示她精神失常,捏造謊言企圖讓妻子相信自己瘋了。他的最終目的是將妻子送入精神病院,以便控制她的財產。
自1960年代起,「煤氣燈效應」廣泛用於描述操縱者蓄意扭曲他人對現實感知的行為。1970年代後,該詞彙被心理學界廣泛採用,用於分析此類心理操縱。《煤氣燈效應》也常用於描述其他的虐待行為。正如弗洛倫斯·拉什在1980年出版的性虐待書籍中寫道:「時至今日,『煤氣燈』一詞依然用來形容企圖摧毀他人對現實認知的行為。」
最後放上『Bye Bye Bye』的MV,大家可以更加深刻體驗故事深度。
故事靈感來自於 NSYNC(超級男孩) 的 『Bye Bye Bye』MV,「人用線操弄人的感受、情感、情緒等等」,這讓我想到「煤氣燈效應」因而有感撰寫。
煤氣燈效應的本質就是一種心理操縱,讓受害者感覺自己像被線操弄的玩偶,失去自主性。MV 中「人用線操弄人」的視覺意象,與「煤氣燈效應」的「控制與被控制」主題高度契合,能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種被操縱的感受。
另外。這首歌曲本身就帶有告別、擺脫控制的意味,與小薇最終「果斷封鎖阿哲的號碼,決定不再讓謊言的迷霧遮蔽她的雙眼」的結局形成強烈的情感呼應,希望讓大家在閱讀完故事後,能感受到一種釋放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