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你眼中看見的我是什麼樣子?」-《惡魔的女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一直最不願意的就是去干涉別人的生命,因為這不是我應該,也不是我有權力去做的,而我內心真正最誠實的想法呢?我只是希望可以一直陪伴她而已,就像我希望有人可以一直在我身邊陪伴我一樣,畢竟人們都是那樣的孤寂。」——〈第十三次會談〉

想寫這本書的觀後感已經很久了,但始終無法下定決心下筆。後來聽彭仁郁老師對創傷主題的講座,提及茱蒂絲.赫曼《創傷與復原》這本書,恰好也是當年作家寫作的參考書籍之一,感到時機已至。便將《創傷與復原》閱讀完畢,然後將這未竟事務完成。

《惡魔的女兒》是陳雪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最初出版於1999年;《創傷與復原》則於1992年出版。我一直覺得90年代是個很衝突也很特別的時代,社會觀念仍然很保守(例如當年很多談話性綜藝節目還在討論「可不可以有婚前性行為」),然而又有很多前衛的書籍或ACG作品出現。陳雪就是其中之一,她先是《惡女書》、《夢遊1994》(現名《蝴蝶》)聞名,因觸及大膽熱辣的女性和同性情慾而引發軒然大波。然而《惡魔的女兒》以降的小說,作家才比較觸及個人的內心世界,大致上開始處理作家的內在議題。熟知陳雪作品的人,大概很不難發現她中期的小說很多「惡魔的女兒」類型的主角,例如本書的方亭亭、《愛情酒店》的寶兒、《陳春天》的陳春天、《附魔者》的琇琇等。她們罪惡混亂,掙扎又耽溺,彷彿是陳雪作品的象徵。直到《摩天大樓》,「惡魔的女兒」鍾美寶在故事中死亡,彷彿作者終於甘願讓她超渡離開,不必在自身小說世界裡東飄西盪。因而,我覺得有必要去細看她作品的原型,同時也讓大眾不願傾聽的話,在現實中被聆聽。

由於這部小說特殊的主題--亂倫與性侵,使它不論在二十幾年前或當今,都很難進入公共的視角。不知是否如此,小說裡只安排女醫師與病患方亭亭兩人現身,進行十三次的會談。內文由十四篇醫師的診療紀錄、十三篇方亭亭的手記與一封獨白信構成,結構非常簡單。彭仁郁老師說過,創傷只會在關係顯現,我想這是作者之所以從醫師角度切入的用意。有趣的是,醫師雖為主角,但我們對她個人資訊一無所知,連她的姓名也不曉得。然而她的存在,正是做為一個見證者,見證方亭亭經驗過的,毀滅性的傷害。

我們可以從這本小說,大略知道創傷可能的樣貌(還是必須強調,創傷的型態個體差異極大)。方亭亭會來找醫師,外顯問題是她聽不見了,還有長期失眠的困擾。其實,「失聰」和「失眠」本身就很值得玩味。聽覺是一種無法由個人控制的感官,失聰則象徵著她潛意識對外界入侵訊息的排斥。失眠的部分,曾聽過一個有點詩意的說法,睡眠是人暫時進入棺材中休息,是一種暫時性的死亡。方亭亭的失眠則代表她的恐懼,極度害怕死亡,害怕一旦入眠,就會發生無法承受的禍事。

那是什麼禍事呢?一部分是父親長期對她身體的剝削與利用,一部分則是這事形成一個羞恥的秘密,形成一個漩渦,瘋狂翻攪她與周遭的人。讀者大概很難忘懷方亭亭乍然失聰的畫面:正在看電影的她產生了幻覺,看見幼小的她出現在螢幕上,面無表情地被爸爸侵犯著。爸爸問她舒不舒服?小小的她講不出話來,但螢幕打上大大的白字:「是的,爸爸!」這個畫面是個很強的隱喻,說明了受害者從身體到意願都被剝奪,身心內外均不由自主的具體寫照。《創傷與復原》記載,有位受害者說,她受創最深的不只是被性侵,而是加害者事後強迫她說這是最棒的一次體驗。成年人尚且如此,又何況十歲的小女孩?

這造成了她內在的崩解與混亂。醫師每次都會記錄方亭亭的穿著,頭幾次方亭亭都打扮得異常性感裸露,散發著病態的慾望氣息。彷彿因她在性侵過程產生的性愉悅,讓她認同自己就是淫蕩的賤人,一切都是我自找的。她自厭、自恨而恨人,成為一個危險而痛苦的人,操弄著危險而複雜的關係。十二歲的她,侵犯了另一位小男孩,想知道別人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嗎?成年的她說:「知道我秘密的人,沒有不跟我上床的。」於是她用這項秘密交換周遭已婚情人們對她的瘋狂憐惜與愛戀。你們竟然跟一個可以當你女兒的人上床外遇,你們也沒有比較高尚嘛,既然你我都是不知羞恥的賤人,一起下地獄吧別想逃!如此一來,我就安全了。

然而如此佻達而放縱的行為背後,藏著碎裂而惶然不安的自己。她對每一位情人說,也向醫師問,你怎麼看我的?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我這些記憶也是裝出來的,只是為了誘使情人跟我上床編出來的謊言?我是不是個虛假空洞的人?醫師並沒有給她任何診斷,也沒有開藥給她吃,而是不斷的聆聽與整理,陪她去找事件「真相」是什麼,「我」到底長什麼樣子,故事中間也記錄了治療過程中必然遇見的風暴。

日本學者宮地尚子用「環狀島效應」形容治療者與受害者的拮抗與合作。假如創傷世界是一座有著環狀高山的島嶼,受害者跌落在高山環繞的內海,治療者在高山的外圍,他們必須必須走過懸崖峭壁,抵抗高山的狂暴風雪,或許才有機會陪伴受害者離開受困的內海(用彭仁郁老師的話,這叫做「心靈地景」)。而我們能在這部小說中,看到「雪崩」可能的樣貌之一。受害者自傷傷人是常見的,病情反覆時好時壞也是必然,受害者把治療者當加害者攻擊更是司空見慣。更加教人沮喪的是,說出來常常沒有好起來,反而情緒更糟了,人際關係也崩解了。然而,也就是這樣的崩解以後,受害者才有機會從剩餘的碎片中,重新再拼回一個完整的自己。就像醫師不斷肯認方亭亭內在堅毅的部分、關於藝術的才華,某部分善良的本性等。有惡的部分,也有善的部分。她很好的扮演「見證者」的角色,看到方亭亭開始結交不以性關係連結的朋友,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等。像醫師對方亭亭說的:「你逐漸地整合起來,而這整合的過程會使你的自我感越來越強,你所作所為也不會再往兩個極端發展,所以你現在會反省過去的行為。」也如同吳曉樂在導讀中揭示的一樣,專注地聆聽,擁有非常巨大的力量。

當然依我周遭心理師朋友的臨床經驗,十三次真的太短,現實中大概才剛剛穩定治療關係而已,不太可能進入到第二階段--回顧與哀悼、第三階段--整合與重新連結。還有胡淑雯在導讀中的叩問:「人與人之間,至親之間,如何並無意圖的傷害了彼此?」「親人是什麼?原諒是什麼?親人的定義,會不會就是『原諒』呢?」當時年輕的作者,或許過於渴求救贖,或許太希望給人溫暖,因此很快地走到結局,不僅有些簡化創傷的進程,也模糊了「惡魔」本身的樣貌,還有並未提及創傷之人後來可以走到哪裡去。茱蒂絲.赫曼其後出版了《真相與修復》,提及受害者最後一步是需要社會的正義舉措來修復,不過我悲觀的認為,九成以上的受害者是等不到的。然而,我一直記得作者在初版後序這麼說:「會不會也有某個人在某個深夜裡讀了我的小說而免去了死呢?」我實在不忍心對這本小說的缺漏加以苛責,因為人生已經太艱難,有人願意聆聽這一切,有人願意記錄這一切,已經實屬難能可貴了。那是作者的慈悲,我願意好好珍惜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是我聞的沙龍
37會員
41內容數
如是我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在愛情裡,所謂的我們,永遠都是我與複數的我自己,而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林薇晨〈彼女日誌〉 最先與《彼女的日復一日》結緣的契機是〈彼女日誌〉這篇文章,原來是自由副刊中頗受矚目的一篇,後收錄於九歌《112年散文選》。讀書會閱讀《112年散文選》時,我們都很驚豔於這篇的文字細緻與纖巧,以及濃烈又
Thumbnail
2025/07/10
「在愛情裡,所謂的我們,永遠都是我與複數的我自己,而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林薇晨〈彼女日誌〉 最先與《彼女的日復一日》結緣的契機是〈彼女日誌〉這篇文章,原來是自由副刊中頗受矚目的一篇,後收錄於九歌《112年散文選》。讀書會閱讀《112年散文選》時,我們都很驚豔於這篇的文字細緻與纖巧,以及濃烈又
Thumbnail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或許她這一生最大的阻礙不是父親、不是家族、不是血統、不是貧乏的魔力,而是更根本、更難以改變的東西:她是一個女人。
Thumbnail
  或許她這一生最大的阻礙不是父親、不是家族、不是血統、不是貧乏的魔力,而是更根本、更難以改變的東西:她是一個女人。
Thumbnail
人心從來就是很難測透,巧巧必須透過"做"來說服無形中被江湖概念制約的自己,當這個"做"的對象消失了,她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壓抑的情感或者說是更深層的內心。
Thumbnail
人心從來就是很難測透,巧巧必須透過"做"來說服無形中被江湖概念制約的自己,當這個"做"的對象消失了,她無可避免地要面對自己壓抑的情感或者說是更深層的內心。
Thumbnail
眼神定定望她,不知道內心又在上演什麼小劇場——她看那個眼神就知道不是正經事,別問為什麼,她就是知道——他沉默幾秒,突然莫名奇妙地揚起一個雖然好看、在這種時候卻只讓她覺得很詭異的微笑。 「我從來沒有品嘗過被拒絕的滋味呢,很好,妳引起了我的注意!」 後來那晚她當然說什麼也不可能上他的車。
Thumbnail
眼神定定望她,不知道內心又在上演什麼小劇場——她看那個眼神就知道不是正經事,別問為什麼,她就是知道——他沉默幾秒,突然莫名奇妙地揚起一個雖然好看、在這種時候卻只讓她覺得很詭異的微笑。 「我從來沒有品嘗過被拒絕的滋味呢,很好,妳引起了我的注意!」 後來那晚她當然說什麼也不可能上他的車。
Thumbnail
第二本書初稿有個段落,是我一個在中國發展的朋友 A,有企業家遞出橄欖枝,給她時尚雜誌內頁的拍攝露出,卻要她刪除社群裡頭和家裡互動的照片,及她在小紅書化美妝、分享好看妝容的直播,指國際品牌會認為她沒格調沒質感,要她隱藏或刪除。 A 想都沒想就刪除。
Thumbnail
第二本書初稿有個段落,是我一個在中國發展的朋友 A,有企業家遞出橄欖枝,給她時尚雜誌內頁的拍攝露出,卻要她刪除社群裡頭和家裡互動的照片,及她在小紅書化美妝、分享好看妝容的直播,指國際品牌會認為她沒格調沒質感,要她隱藏或刪除。 A 想都沒想就刪除。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二:關於霸凌&性犯罪的設定
Thumbnail
myfone2023行動創作獎「故事接龍」二階續完試寫── 主題二:關於霸凌&性犯罪的設定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我小寶願意犧牲小我 但我沒有要娶妳牌位 把妳當大姊頭倒可以 天下需異度空間共存 合作與交流急需銀兩 合縱或連橫仰賴深思 妳討命的緊,待緩辦 我會好好找師父辦事 讓妳聞經取法登極樂 謀在人為,仁義為先 鬼,不外乎是慾之孽 操持人心起天地經綸 則無處不是我大中
Thumbnail
紅衣女紅衣女 我小寶願意犧牲小我 但我沒有要娶妳牌位 把妳當大姊頭倒可以 天下需異度空間共存 合作與交流急需銀兩 合縱或連橫仰賴深思 妳討命的緊,待緩辦 我會好好找師父辦事 讓妳聞經取法登極樂 謀在人為,仁義為先 鬼,不外乎是慾之孽 操持人心起天地經綸 則無處不是我大中
Thumbnail
放眼望去,在遍地正義又正向的標籤裡,似乎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放眼望去,在遍地正義又正向的標籤裡,似乎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