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專欄|品牌人生的起點】
作者|李俊煌(Jerry Lee)|資深品牌顧問・品牌場域策展人

1996年,我加入了當時紅遍全球的影視連鎖品牌——BLOCKBUSTER 百視達,展開了我人生第一場品牌修煉之旅。
那一年,我的任務很單純也很艱鉅:參與一年內在台灣展開110家門市的開幕計畫。這不是一般的開幕,是一場企業標準化、空間複製、會員體系與消費動線的全面實踐。
我們的團隊每天像一支快速部署的小軍隊,奔走於各地百貨與街邊店,從坪效規劃、動線設計、店內陳列到開幕活動,每一步都被SOP規範得近乎嚴苛。
但也正是這樣的環境,讓我第一次明白:品牌不是招牌,而是一種可以被複製的體驗。
我學會如何讓不同地點的顧客,走進任何一家百視達,都感覺像「回家」;我學會會員制度背後,其實是用數據管理顧客關係;我第一次體會到,標準化不是限制,而是創造穩定與信任的基礎。
百視達教我的,不只是流程與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消費者視角」。我們不是在販售錄影帶,我們在經營一種週末的生活方式,一種與朋友、家人共享沙發時光的想像。
每一次促銷檔期、每一個節慶陳列、甚至門市香味、燈光亮度與音樂節奏,都是「體驗設計」的細節。
我從那裡開始學會:「空間,是品牌最早的媒介」。這個啟發,在我後來打造星空舞池、文化NFT,甚至讓傳統品牌進軍海外時,都無比重要。
很多人問我,你後來為什麼能打造JPOP CAFE的夜店派對?為什麼能把《愛拚才會贏》變成NFT?為什麼能在上海讓胖達人開出萬人空巷?
答案從不複雜。
因為我在最早的一段歷程中,就理解了什麼叫做:「可被複製的體驗」,什麼叫做「每一次進門,都是一樣的感動」。
這些知識,來自一家租錄影帶的公司。
那家公司叫百視達。
那一年,我才剛踏上品牌這條路。
比利小雞蛋糕:我如何用蛋糕,改寫台灣人的母親節?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