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日常》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向來不太愛看短篇故事,不管是散文集或是小說都是,因為我不喜歡那種斷裂、被中斷的意猶未盡。但我很喜歡這本短篇散文集,裡面的每一篇文章的風格,都散著一股日常又幽默的江鵝味,很對我的味。每每心裡鬱結或煩悶焦躁的時候,這本書絕對是最佳良藥,我的鎮定劑,它平易近人到讓我感覺熟稔、安心。而從一篇篇小故事裡,亦能拼湊窺探出江鵝老師的某些樣貌,妥妥的貓奴、自在的單身女子、又迷信又有主見且具備很多和我們「普通人」無異的行為。

輯一厭世日常中的第一篇<厭世求生自白>中有句話,「厭世原本為的不是求死,是因為想活,是因為領悟到身在人群立成孤魂,厭離才有活路。」,我很喜歡這句話,十分中肯。正是因為活得真切,能夠體察自身及周遭,才能看見生活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宜之處,有自己的生活堅持,卻難以一擋眾人或社會,所以才厭世。有時只能站在自己所信仰的彼端,或是憤世嫉俗,或是恨鐵不成鋼的厭棄這個世界,但總的來說,還是因為認真生活、留心觀察,是因為有某種在乎執著,所以如此。

作者能從七夕情人節那天,在早市吃粥,以精神意念和阿婆的談話中產生拜床母的習俗交鋒;求文昌帝君庇佑的衣服,落榜、上課遇boss,仍能相信這是神恩;在失眠的深夜,腦力激盪出購物時人腦橫豎的差異。一個人默默的生活著,帶點厭世,帶點幽默。帶點期盼。

「人可以每一刻慨嘆人生不如意,但真要具體說出怎樣才稱心卻是千頭萬緒,這才看清原來一貫的怨天尤人有多麼窮哭夭。」這說的不就是我們嗎?我們都在心裡期盼著一些難以達成或是根本無法有個定數補滿溝壑的願望,真正要羅列出來時,卻也難以下手。看到這邊的此刻,我也立刻許願,盡力的擠出一些達成了就可以讓我稱心的願望,目標更具體或許才不會繼續落入窮哭夭的境地,但是更多時候,這樣一邊哭夭、一邊許願,過著既厭世又帶著期望的生活,才是常態。而江鵝新月許願的實行成果,是回顧幾年前寫的願望,有些已實現,順利到壓根就遺忘,而我想我們的有些願望,可能也會在後來不重要到足以遺忘。但這樣的條列和檢視,頗有趣的,各人有各人的見解。

活著就逃避不了寂寞。我喜歡作者的比喻,他說寂寞就像是唇皰疹的發作,只有零次和無限次,而且那是一個人的事。作者說,寂寞就像是溺水,救生員來就或是自己在水裡撲騰都一樣是浸在水裡,不管你和救生員之間的肌膚有多貼近,都還是會滲入海水,所以寂寞不管是自救或是他救都無解。我很討厭寂寞的感覺,如唇皰疹伴隨而來的焦慮、煩躁等情緒,是我想要用藥膏塗抹掉、戴著口罩遮掩著的,不想為他人所知的隱疾,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塊附在唇上的麻麻的、痛痛癢癢的感覺。最讓我糟心的是,這沒有解方,一旦發作便只能耐心的等候它的離開。在有這樣的領悟之前,我曾試圖治癒、抵抗寂寞,不管是投身感受人間煙火氣、把自己丟進人群中嬉鬧或是自娛自樂,但終歸我發現寂寞會一直潛藏,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浸在海裡看著旁人各種花式洇逃,我偶爾懷疑自己根本是水生的,或水陸兩棲偏水生之類。」我欣賞這樣的詮釋,無需急於自救或他救,泡在海裡靜止,亦不會嗆水,而我從文字描述中想像了一下這個畫面,一個人放空的漂在海上,看著世上的其他人在水裡撲騰,挺好笑的。喜歡。

在厭世日常的首尾兩篇,我覺得鋪排的滿好的,首篇說厭世是為了想活,中間是許多生活的細碎小事、略有感觸,同時提到了最避無可避的寂寞,最後則是以愛收尾,可謂是十分圓滿。

我想直接引用輯一最末篇的一段話。「愛自己也就是,僅可能記得這個性格彆扭處處瑕疵的自己,是我的生命,嘆息碎念翻白眼免不了,但別那麼全面且堅定地扼掐自己,盡量運用當下的智慧、餘裕、甚至慈悲,接納這副德性,成全自己用最接近真實和健康的模樣活著。盡量。」生命需要愛是事實,而愛自己更是一種接納,雖然我在實踐愛自己的路上,感受到了強烈的阻力,是來自於自身(可能我沒什麼大智慧吧哈哈,我愛吃屎),但這段文字確實充滿了力量,直擊靈魂。好比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和江鵝是老熟人,靈魂相觸。看著看著,我想我還是可以勉為其難地在厭世生活中活下去,別溺死在寂寞裡,別被社會氣死,別讓自己厭棄死自己。

而在後面的好幾篇裡,我覺得作者總能把沉重的、帶有陰霾的某些大小事化繁為簡,用輕鬆的筆調,轉化為以鴻毛接泰山之姿。

從教育上來說,作者說學生時代掃廁所用的馬桶刷,總是那款不實用、不符合馬桶工學的紅綠相間款,多年後他偶然發現學校裡,依舊在讓學生使用那款不趁手的掃具。「像是這三十幾年來我想盡辦法爬離的地坑,人口依然在裡面無盡繁衍,教忠教孝。」這樣細微的馬桶刷,卻背負著這麼巨大的教育界災難,又寫實又荒謬的。對於台灣教育的批判,各路說法眾多,在我看來這些不知變通的、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方針,有時實屬悲劇,可能在以統一模式教育出統一學生、教育是一條都市產業供給鏈、扼殺「不實用」技能等基礎理念下,教育本身就是一場悲劇。但同時不置可否,統一有時才是化繁為簡、cp值最高且最高效的好方法,所以這本就是一場有點沉重,有點荒謬的探討。反正我是沒什麼宏大的教育理想或高談闊論啦,但作者以馬桶刷切入,顯得沒那麼沉重,卻又有值得思考的議題。

這樣想來,有許多事是難有定論、難以兩全的,在這樣矛盾裂解的社會裡,難免人心鬱結。

但在<小蘋果與市內人>這篇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可以放在心裡,「城鄉的確存在差異,但差距卻在人心,論是在繁華都市,還是簡樸鄉間,嫉妒人家有什麼,嘲笑別人沒有什麼,只是把自己往貧窮推陷。」當時在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腦中只浮現出一個和尚,這樣曠達的心態,讓我感覺江鵝有種成為出家人的既視感。可這句話細想過後,確實實用,值得成為勸諫自我的金句,它的用途可以不只存在於城鄉。在我這個容易想太多、太執著某些事物的人身上,可以套用的時機很多,例如陷入對自我社交能力的悲傷,而過於執著於朋友的數量時、陷入於對自我文學創作能力的質疑,而過於較真和同齡人比較作品質量等等。很多時候,源自於我某方面的自卑、某方面的執著和追求、某方面尋求的成就和認同,我會陷入比較和嫉妒的腦袋暴風式瘋癲思考,然後一直否定自我,懲罰自己,這樣的確只會讓自己貧窮,某些能量的貧窮。所以還是該回歸人心,我自己的心,這是一項我的課題,這句話很適合我,收下、記住、實踐。

最後呢,輯六的標題居然是<說到愛情>,我以為江鵝是一個對愛情沒興趣、無感的人,沒想到他居然專門開了一章在寫愛情。其中我最有感的兩篇可能是<說到愛情我想起三十萬>以及<說到愛情我想起露西>,前者是因為我第一次聽到「愛情差可擬」這個說法,覺得很有意思,這個差可擬也是一種衡量生活餘裕的判斷;後者是因為悲傷,兩個露西最後同徒殊歸了,像是一種愛情,誰都無法預料和干預這兩個同類的演化。但我這邊就不想太過詳細的說了,因為我怕戀愛腦味太濃厚(絕對不是因為打字累了)。

我覺得作者用小事件來喻大事件的手法很厲害,整本書都是如此。可以用生活中如此微小的事物,或不關己的故事來比擬,讓我覺得生活沒那麼沉重,如果我將我的意志更具焦於其他「以微觀/旁觀見生活」,好像社會也沒那麼險惡了。這本書讓我感到安心。/288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捲毛小泡麵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2025/07/07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是抱著娛樂性質的心態在看的,所以以下的心得就是很不專業的隨興分享。 這部劇是偏向以女性視角去建構的,很多地方我都覺得十分有女性的智慧和啟發。我覺得整部劇裡面,最有智慧的人是盛家祖母,每次她出場的時候,我都覺得眼前的困境都要迎刃而解了,可靠沉穩的角色,也是她把明蘭教得這麼聰慧過人
2025/07/07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是抱著娛樂性質的心態在看的,所以以下的心得就是很不專業的隨興分享。 這部劇是偏向以女性視角去建構的,很多地方我都覺得十分有女性的智慧和啟發。我覺得整部劇裡面,最有智慧的人是盛家祖母,每次她出場的時候,我都覺得眼前的困境都要迎刃而解了,可靠沉穩的角色,也是她把明蘭教得這麼聰慧過人
2025/06/24
二十歲,很殘酷的年紀,為什麼?因為十八歲大家都只會把你當成即將正逢青春的少年,而十九歲是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大人。而二十歲,就晉升成為了一個該負起責任的大人,接受自我能力的考驗、面對社會的暴力、體會權力結構的不平等⋯⋯,這樣快速的轉變,迅速的好像是社會走得不負責任。 「仰頭喝水,喝下去,七竅當場噴血,
2025/06/24
二十歲,很殘酷的年紀,為什麼?因為十八歲大家都只會把你當成即將正逢青春的少年,而十九歲是正值花樣年華的小大人。而二十歲,就晉升成為了一個該負起責任的大人,接受自我能力的考驗、面對社會的暴力、體會權力結構的不平等⋯⋯,這樣快速的轉變,迅速的好像是社會走得不負責任。 「仰頭喝水,喝下去,七竅當場噴血,
2025/04/17
這是一篇以阿公去世為開端的故事,一篇短篇小說。只有辦喪事時,全家大小才會團聚。為何這篇單獨挑出來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打算把《花甲男孩》整本書的閱讀心得拿去交作業,所以不方便公開發不出來,所以只挑一篇出來紀錄;另一方面是,我一開始在看這篇時霧煞煞,有點不懂他的隱喻,所以打算以自己的見解寫一篇分析。
2025/04/17
這是一篇以阿公去世為開端的故事,一篇短篇小說。只有辦喪事時,全家大小才會團聚。為何這篇單獨挑出來寫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打算把《花甲男孩》整本書的閱讀心得拿去交作業,所以不方便公開發不出來,所以只挑一篇出來紀錄;另一方面是,我一開始在看這篇時霧煞煞,有點不懂他的隱喻,所以打算以自己的見解寫一篇分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完漫畫,實在很喜歡這個故事,去找了小說來看。一集一集的看下來,欲罷不能,看到最後,都有點捨不得看完,意猶未盡呀。
Thumbnail
看完漫畫,實在很喜歡這個故事,去找了小說來看。一集一集的看下來,欲罷不能,看到最後,都有點捨不得看完,意猶未盡呀。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短篇集一個有趣之處是可能一次可以讀到好幾種風格的故事,可以互有關聯或完全獨立,就像摸彩一樣,讀到喜歡的篇章就像中大獎,一般般的話也許二三獎,再不然就是安慰獎。必須翻開閱讀,才知喜與不喜。
Thumbnail
短篇集一個有趣之處是可能一次可以讀到好幾種風格的故事,可以互有關聯或完全獨立,就像摸彩一樣,讀到喜歡的篇章就像中大獎,一般般的話也許二三獎,再不然就是安慰獎。必須翻開閱讀,才知喜與不喜。
Thumbnail
基本上,我會隨身帶著書,雖然不一定有時間看。 我看過很多的書,少說上千本,看的書也很雜,但認真說起來,我買的書不算多,因為大部份我都會在書局看完。想介紹幾位我喜歡的作家。 
Thumbnail
基本上,我會隨身帶著書,雖然不一定有時間看。 我看過很多的書,少說上千本,看的書也很雜,但認真說起來,我買的書不算多,因為大部份我都會在書局看完。想介紹幾位我喜歡的作家。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話說…好像大家都對寫小說的技巧滿感興趣的。 那我就托個大,🤭🤭🤭將自己在格子內的留言、建議稍稍整理起來~ 大家不甘嫌、讓我來碎碎唸吧! 這邊是比較零碎偏散文類的小說,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說真的,我覺得妳的作品偏散文類,如果真要寫出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那還得練! 可以嘗試先由描述事件,就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我只喜歡看長篇小說,分為好幾部,故事越綿長越好,像是主餐吃完意猶未盡,還能期待接下來的乳酪和甜點。帶著追劇的心情,幾天之內就想知道故事的結尾,挑夜燈也在所不惜。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無論寫實、歷史、科幻、奇幻皆反映人類不同面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唐伯虎" 收藏許多格友好文,逐步推薦給大家。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無論寫實、歷史、科幻、奇幻皆反映人類不同面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唐伯虎" 收藏許多格友好文,逐步推薦給大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