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友校同仁聚餐,大聊八卦,大P老師也是一位導師,TA提及期末時和導生們之間,為了「關門」一事,多有磨擦。
大P老師班的孩子們會在下課偷用手機,大P老師會在下課時間去班上抓這些偷用者,所以TA的導生就會在下課時把教室前後門鎖上,不讓TA進班。
格友當下的香草 大大在大作【#51 有著童年創傷的高敏感人在「三滿月」時說:房門關上了也沒用! 】的標題裡直接提到---房門關上了也沒用!
可見有形的門,有時也仍無法抵擋他人的侵犯……
以上這些,讓我想到了生物之間的「界 線 」。
☙ ❦ ❧
樹冠羞避(Crown shyness),是指有一些樹種的樹冠茂盛,但互不遮擋,形成一個溝狀開口交界。關於為什麼會有樹冠羞避這樣的行為,存在許多假說,並且有研究表明,這可能會抑制害蟲的傳播。
我個人覺得這樣才可讓群體有最大利用陽光的面積,不會因重疊造成遮避而減低陽光利用效率,而這也是樹冠枝條之間的一種界線。
鳥群在電線上停駐休息,彼此保持一定的個體間距,這個現象在生物學上通常稱為個體間距(Personal space)。
鳥兒在電線上高高低低錯落排列,遠看著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動物間的個體間距也可以減少病原傳播機會,或許與調節體溫、保持心理安全感也有關係,因為這也是動物個體之間的一種界線。
教學相長是句古語,現在啊,令人苦惱的是: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到底有多遠?說到物理距離,絕對多於一條手臂的長度,以策安全;至於心理距離,就看老師如何拿捏了。
以我為例,
我和學生的物理距離,那絕對是要小心物理接觸!
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那則是時而遠在天邊,時而又近在眼前!
有陣子,某位主任常對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明明這門課是TA的,TA卻叫我出考卷、到場聽學生的報告、上傳要公告給學生的資料?
我想不通主任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TA該做的事?!
TA很明顯越界了!
為了實現自己給自己的承諾,所以我決定面對主任所有不合理的要求時,都理直氣和地說明我無法接下TA的要求的原因,以及我不會去執行那些TA已越界的要求。
一開始我也有過掙扎,畢竟對方是"主任"!但後來想想,這樣的主任,不值得尊重!如果主任因此生我的氣,而不理我了,那不就不會再來煩我了嗎?😏😏
就像蔡康永先生說的,「我不知道能否承擔得罪TA的後果,可是我想看看得罪了之後會怎麼樣啊?就是,我先得罪再說吧!大不了節目停掉也沒怎麼樣啊。」
但我心中的完美計畫沒有成功,主任雖然不再對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TA還是常常來煩我!😆😆
以上可見,生物之間本來就存在各種有形與無形的界線,所有關係都該有良好界線,界線的拿捏是門學問,透過經驗與學習,箇中分寸才可以愈拿捏拿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