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我心中的惡人,就是那些傲慢不尊重他人,甚至腹黑暗地傷害他人的人,但他們怎能如此?難道他們不知道是別人給予無盡的包容,而不是TA的無禮(理)言行是被允許的?
這就是我心中"惡人"的定義,人們並沒有犯TA,但TA卻對待他人張狂,我覺得既無禮又無理,他們怎麼可以這般過份?
在看完格友射手媽咪婷婷 大大推薦的【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 】這本書之後,我了解到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天生惡人,而且是刻寫在TA們基因裡的:
病態人格不是精神病,也不是反社會,他們的特色就是同理心及悲憫心極低,他們在傷人之後不會後悔與反省,也無法根據過往經驗學習他人感受。他們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不在意他人的損失,而且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他人。但最要小心的是,平時他們可能也是大家眼中的好相處、和藹的人,但遇到利益衝突時,他們會立刻翻臉不認人。越是具備自我犧牲的美德,越是容易被病態人格者盯上。
好吧,那就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因為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我能接受這個事實。
Q2:但這些人展現那傲慢無禮的言行時,我會感到很氣憤,我知道TA不可以這樣對待他人,但我卻一時不知如何因應。那是一股憤懣又難以釋懷的懊惱,甚至會想報負TA,會希望看到TA得到教訓,但又覺得自己若真的這樣做了,豈不變成TA的同類?最後只是自己陷入自憐自艾的怨恨心情中。
格友塔妮雅 大大的大作【《零內耗溝通術》:從容應對難以溝通的人,教你如何善待自己、也有益於他人 】,有分享上述心結的解方:
就是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這個心法和《原諒的藝術》裡提到的概念很像,心懷怨恨就像被一隻蜜蜂活活螫死,而那個你怨恨的人卻仍快意樂活著,如果不想自己被螫死,唯有自己願意先從怨恨的牢籠中走出來。
也和《他不讓你好過,你更要好好過》書裡提到的概念很像:
這本書並不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對付難搞之人,而是告訴我們凡事應當「先處理情緒,再面對問題」,很多時候當衝突一觸即發,我們總是先把矛頭指向對方態度不佳,以至於應當解決的問題被徹底模糊,變成一場意氣之爭,其實相當不值得。
這些書籍裡提到的概念,的確可以將我從不滿的泥沼中拖出來,心情得以恢復平靜,我很受用,也很感謝它們;但是,難道我只能任由那些惡人繼續再次冒犯,然後我再度自行解開心結?這樣太治標不治本了吧?!
有時遇到惡人的惡行惡狀,我會驚訝到在原地發愣😲😲……所以我一直想要尋找一個可以"當下制衡"那些傲慢無禮(理)之人的方法,"當下",是我覺得最關鍵的時機,因為才能立即糾正、立即反擊,不讓不值得的委曲情緒在心中發酵內耗。所以面對那些不良態度,到底該如何因應?
我想了很久很久,找了很久很久,我覺得我在【錦繡芳華】中,看到了女主角何惟芳的示範~ 雖然是戲劇內容,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 面對不合理的指控,不要委曲求全,即使當下情境不適合據理力爭,也要理直氣和地不斷堅持自清。
❦ 面對抹黑,除了要找到證據自清,最後也應令抹黑者公開道歉認錯,而不是私了,才能讓真相大白。
有一幕,與何惟芳爭風吃醋的夫君小妾,栽贓何惟芳的好友大福偷東西,欲意將忌妒情緒發洩在大福身上,並仗著自認為的尊卑位份欲強壓大福吞下誣賴;大福據理力爭,為自己爭得一個緩衝,讓何惟芳能有時間智取回擊,最後大福的委曲得以澄清及彌補,大家的關係可以renew,而且何惟芳也以理解之心安撫小妾,給予待人處事的良善建議;這樣的作法,不只讓抹黑事件釐清及落幕,也在惡人心中埋下一小顆善念的種子。
❦ 面對不懷好意的暗諷,應立刻點破指正,並要求對方致歉。
有一幕,何惟芳的義弟故意暗諷姐夫不見容自己,不讓他與姐姐何惟芳一同乘車出遊,姐夫聽出這番具誣陷兼討拍意圖的話中話,便立即回覆「鬥嘴、說笑怎麼樣都行,可空口污人害你性命,不妥吧?」何惟芳也立刻回之「你若想與我同車,直說便是,為何扯謊污蔑他人?這不是一個純良君子應有的作為。」義弟見心機暴露,只好立刻認錯,何惟芳說「既然知錯,還不快向姐夫道歉。」此舉既立即教導指正義弟應的有品性及行為,也展現公正不偏私的態度,讓是非對錯明朗,而且事件就在幾句話裡,完美地畫下句點,大家的情緒也不用後續錯誤發酵累積。
❦ 面對不合理的要求,理直氣和、不含敵意地回絕。
有一幕,何惟芳被前夫私下要求多項可不告人的磨合及利益交換,何惟芳句句理直氣和、包藏警語地回絕。不貪戀好處、不私相授受、不委曲求和,總之,從頭到尾態度一致,堅持到底,讓惡人的的惡意難以入侵。
❦ 如果能追到惡意的源頭,才能有機會真正根治。
有一幕,何惟芳被前夫的現任妻子誣陷入獄,雖然最後得以公審確認清白且被釋放,但造成這番陷害的惡意源頭卻還逍遙法外,何惟芳夫君知悉這惡意源頭,並親自碰面提出訴求及談判,因為他知道,要確保此後無虞,唯有從源頭下手。但與惡意源頭"談判",須握有可威脅利誘之談判籌碼,此事的確不是人人可為之。不過這招告訴我們,除惡應除源,否則只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如果可以,惡人不只要敬而遠之,還應徹底從生命中除之。
有一幕,何惟芳夫君小妾下毒害之,何惟芳機警逃過一劫,並以害人之罪處理,徹底將小妾驅逐出家門外。惡人懷惡意,不知何時發,唯有畫界線,才能保安康。
❦ 為惡人所做事件畫下句點
有一幕,何惟芳去看因罪被懲以笞刑的前夫現任妻子,也就是縱火欲將她燒死的主謀,但她不是去落井下石,而是去勸她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勸她應為自己而活。「過剛易折,執則生妄,天下浩闊並非只一人可愛、只一事可求,還望縣主好自為知,莫再害人害己。」或許這是戲劇,女主角才能主角光茫心胸寬大地原諒殺己之人,但我看到的是,何惟芳去為此惡事"畫下句點",再次向對方強調自己的訴求及界線,希望對方切勿再犯。雖然句點之後,可能是又會再度另起一新句,但有畫(句點),就保有真的畫下句點的希望。
☙ ❦ ❧
以上,有點對號入座😆😆,但"面對惡人,怎解?" 此事我放在心中許久,就是看到這部劇才突然靈感湧現,且為了對號入座,所以這篇文章也是寫了好久才完成!
其實我的生活中,不會遇到如劇中這麼驚險危急的惡狀,但我想把這些透過戲劇復原力學習到的態度及解方放在心中,若未來再次遇到惡人的時候,才不會只能在原地發愣,希望自己知道能如何因應。
但遇到惡人時,貴身自保絕對是大前提,何惟芳也是將這個原則放在首位,並非為爭而爭,一定要先好好活著,才有機會還擊!將看劇的省思平移到現代生活實例的話,我覺得要對抗惡人,自己在平時也必須先養成一些能耐,結論如下:
❦ 遇惡人惡事時,不輕易情緒激動,才不會被情緒傷了理性處理的能力。
❦ 培養 心思解讀力 及 說理的口條能力,這樣才能以理服人,有時在遇到惡人的當下,真的只能理先於法、理先於情了。
❦ 有「理」的支持,就算惡人惡事不針對己,也會有機會為他人仗義直言,也能為自己增長以理服人的勇氣。
綜合上述,就是十二字:
判斷情勢、當下回應、理直氣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