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投資理財的書,而是提出许多有錢人的內功心法:想要變成真正的有錢人,你必須懂得運用心理學!
你曾經想過,為什麼有錢人即使開餐廳也不會變胖;即使住在葡萄酒窖也不會喝醉嗎?
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金錢,將會造就未來不同的財富人生。什麼樣的心理效應,容易讓人變得越來越貧窮或是越来越富有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瞭解,書中提到五個常見的心理學偏誤:
💙一、有錢人喜歡反其道而行
「從眾效應」,指的是人們很容易受到多數人想法的影響,不經理性思考而慣性的追隨,出現「一窩瘋」的行為。
舉股票為例,當投資市場出現很多媒體報導,周邊親朋好友都在談論某一支股票時,你反而要更加地謹慎小心,不要人云亦云。尤其必須釐清,鼓吹大家投資股票的那個人,跟你玩的是同一款遊戲嗎?
比方我們玩線上遊戲時,每個人物使用的武器、體力、能力都不同,把老王的策略套給小明使用,結果可能完全不如預期。
投資某個領域時,先問自己:我有多少現金?我的個性是積極還是保守?我願意等待回收的時間有多長?萬一虧損,我能停損嗎?
認清自己想要玩什麼樣的遊戲,不受從眾效應的影響,你才能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達到賺錢的目的。
💙二、有錢人喜歡低調不張揚
俗話常說:「有錢就是任性。」但實際上,真正的有錢人,反而非常「自律」且「低調」,而不是為所欲為隨便亂花錢。
舉例,股神巴菲特身家超過千億美元,到現在還住在1958年買下的老房子,不開超跑,而是一般的普通汽車。另一位富豪查克·菲尼曾說:
兩隻腳只能穿一雙鞋,壽衣沒有口袋,再多的錢天堂也用不到。
有錢人認為:日常生活夠用就好,目前所擁有的財富,其實只是暫時由自己來「代管」而已,最終還是會回歸於社會。因此很多有錢人都喜歡投入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難道有錢人就要變得很吝嗇、像個守財奴一樣嗎?其實並不是。
有錢人的消費觀念是重視價值,而不是價格。例如不浪費時間排隊,也不浪費時間滑手機,而是將省下來的時間用於思考和解決問題,省時間就是省錢,他們願意用金錢買更多的時間,用時間換取更高的價值。真正的有錢人,追求實用的快樂,不炫富、不浮誇。低調做自己,而不在乎別人是否認同。
💙三、有錢人喜歡跨領域學習
一般人和有錢人的差距,不只是金錢,而是腦袋裡頭的思維內涵。研究顯示,88%的有錢人每天閱讀超過30分鐘以上;一般人只有2%。
無論是比爾蓋茲、巴菲特、查理蒙格、馬斯克、馬克祖克柏等億萬富翁,都非常喜歡閱讀,尤其是跨領域閱讀一些自己不熟悉、甚至有點兒難懂的書。
有錢人認為,人們無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比知道什麼更重要。
閱讀是擴展能力圈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方法,當你懂得更多知識,就可以用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找出新的解決方案、甚至挖掘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機。
大部份的人很容易接受自己本來就非常熟悉的事物,心理學稱之為「可得性偏差」,也因為這樣的偏誤,容易形成「慣性思維」。有錢人為了避免落入慣性思維,懂得運用跨領域閱讀來擴大自己的邊界,不固守在原來熟悉的「舒適圈」裡頭。唯有不斷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打破框架,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有錢人喜歡長期的思維模式
你有沒有發現,現代社會什麼都強調「快速」?许多廣告常說,只要一個月保證瘦下五公斤、只要三天馬上學會技術指標、一年就能賺到30%的報酬率等等。這些話非常吸引人,因為「短視近利」是人類的本能。
一項有趣的調查顯示,美國許多上市公司的執行長,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熱衷跑馬拉松,但是真正能跑完全馬42公里的,只有不到10%的人,而調查追蹤發現,這些跑完全馬的執行長,他們的企業經營績效,比其他沒有達標的執行長高出5-10%的好成績。
為什麼這些優秀的執行長能夠做得這麼好呢?
這是因為在長跑的過程中,他們同時也在鍛鍊心智,克服疲憊、無聊、想放棄的念頭,堅持跑完全程,培養自己擁有長期思維的眼光,做出更睿智的決策。
💙五、有錢人不輕易相信權威
你有沒有發現,當朋友說:這是某位專家推薦的產品時,我們就比較容易相信?這在心理學稱為「權威偏誤」,只因為對方是專家、名人、老師、網紅,下意識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
但是有錢人勇於挑戰權威,他們會抱持懷疑的態度,認為:他自己真的這樣做嗎?結果如何?他用這套方法賺了多少錢、獲得多少好處?
書中提到一位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化學專家,堅持主張長期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可以治療心臟病、精神病、癌症、甚至愛滋病。但後來醫學研究證明,過量的維他命C不但對人體沒有好處,過量反而容易有副作用。但是這位化學專家一直到過世,都堅持自己是正確的。這就是另一個心理學「確認偏誤」效應,人們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物。
因此有錢人認為:權威本身不是問題,無知地盲從才是問題。
💙结语
致富心態和修行一樣,必須瞭解人性,克服自己的弱點。
第一,是要避免從眾效應,人多的路不要走。培養洞察力,挖掘出哪些是具有潛在利益的標的。如同巴菲特曾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要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要貪婪。
第二,低調奢華。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寧可花錢買到時間,把時間投資在最有效益、容易產生複利效應的地方。
第三是避免可得性偏誤,培養跨領域閱讀的習慣,挑戰自己不懂的領域,擴大舒適圈,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
第四是克服短視近利的人性弱點,培養長期投資的耐心和眼光。
第五是勇於挑戰權威,避免產生權威偏誤,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自己覺得最難克服的是第五項,要學會不被權威或新聞媒體的聲音左右,畢竟散戶沒有什麼可靠的訊息來源,一切消息都從網路或媒體而來,很容易被媒體帶風向,做出錯誤的判斷。
另一個很重要的心得是,我們必須學會分辨:什麼是我能控制、哪些是我無法控制的事情?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未來,市場永遠在改變,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理解人性的弱點,避開像是「確認偏誤」這樣堅持己見的陷阱。
真正聰明的投資者,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透過跨領域閱讀升級思維模式,懂得克制貪念和短視近利的人性,時常運用這些心理學效應提醒自己,降低犯錯的機率,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就會一步步靠近有錢人的思維方式,走在成功致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