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稅談判進展與影響
美日協議的示範效應
美日貿易協議的達成,為全球貿易關係樹立了新的里程碑。日本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且取消進口配額,被視為一項突破性成果。然而,日本為此付出了「550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川普當時還在出搜上面寫,賺的美國拿九層,日本拿一層,而且還是川普所指定的投資項目」。日本的模式可能成為台灣在半導體和藥品關稅談判上的模板。
歐盟成為下一個焦點
歐盟預計將是美國下一個貿易協議目標,稅率預估在15%左右。《金融時報》報導,美歐協議可能在本週達成。歐盟曾傳出可能對117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30%的報復性關稅,但「被深特認為這只是一種談判手段而已」。協調歐盟27個成員國的立場是談判的主要難點。
亞洲國家關稅談判現況
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發達市場)的整體稅率大約落在15%,對次要市場(如東南亞、新興市場)稅率介於19%至20%左右。- 韓國:面臨美國施壓,要求成立規模約400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以協助美國重振製造業。
- 台灣:貿易談判代表團已抵達美國,進行第四輪關稅談判,目標是達成貿易協議,避免被課徵關稅。主持人認為台灣開放農產品進口、放寬對美製產品的關稅壁壘對整體影響不大,主要考量是「犧牲一些部分產業的利益來做輔導轉型」,但能換取「名氣可用」和「大多數人其實不太反對美產品降價」。為爭取15%稅率,台灣可能需付出「零關稅開放市場以外,還要付出什麼代價,是不是也要成立主權基金呢?」台灣已於3月份率先表態,簽署阿拉斯加天然氣投資意向書,預計未來每年採購600萬噸天然氣,佔阿拉斯加年產能三成,成為美國的重要客戶。這被視為一種「政治交換」。最終談判要點可能取決於「你最後要付多少錢的問題」。台灣需關注的開放項目包括:美國豬肉公開標識、牛內臟全面開放、萊克多巴胺殘留檢測標準與國際接軌、發芽馬鈴薯進口規定放寬、稻米取消進口配額、玉米和大豆基因改造標識規範放寬。
- 其他亞洲國家:越南、菲律賓和印尼分別爭取到20%和19%的較低關稅。新加坡因本身對美出口量不大,關稅率最低為10%。
關稅戰的終極目標
川普發文表示:「我願意降低關稅,前提就是全球主要國家向美國開放市場。這就是關稅的另外一大作用,那就是沒有關稅,我們根本不可能讓其他國家來開放市場啊!」關稅的目的是讓錢回到美國,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貿易自由,消除匯率操作和高稅率等手段。關稅戰在下半年有望告一段落,其目標「幾乎已經完全達成,打開所有的國家國門,獲取更有利於美國的貿易條件市場,同時兼針針對海外來收取適度關稅來填補美國的財政空缺。」
川普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
「賓夕法尼亞計劃」的核心支柱
在關稅戰即將結束之際,川普政府正準備推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被市場稱為「賓夕法尼亞計劃」,其核心有三:
- 降息:聯準會若關稅協議達成,應開始適度開啟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川普持續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拒絕降息,導致「很多的家庭因為利率過高而受苦,美國的房市正在停滯啊。」
- 放鬆監管:聯準會已在推動放寬銀行槓桿比率規定,降低銀行持有大量國債所需的準備資金,這將「讓金融機構吃下更多的國債,變成股債都有買盤支撐。」
- 穩定幣/加密貨幣法案:通過相關法案,合法化加密貨幣,因穩定幣對美國短期國債有大量買盤支撐,有助於鎖定美元需求於穩定幣市場或國債。
美國經濟現況與刺激必要性
- 通膨:隨著關稅協議達成,通膨預期將趨於緩和。
- 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雖未衰退,但已有所放緩。PCE通膨的需求類年增幅已弱化。
- 房市:美國房價上月創歷史新高(中位數43.53萬美元),但銷量慘淡,6月份全國房屋銷售量為393萬戶,是去年9月以來最低,呈現「慘不忍睹,跟08年沒有太大兩樣」的狀況。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堪比金融海嘯。
川普希望透過降息刺激需求型通膨,並解決高利率導致的家庭房貸負擔和國債發行壓力。這些刺激措施的目標是「持續刺激經濟,確保接下來有軟著陸的空間,即便經歷到景氣庫存循環調整,都不會像08年、像2000年一樣進入到深度衰退。」
主要科技公司財報分析與未來展望
Alphabet (Google) 財報表現
Alphabet 第二季度營收增長14%,達964億美元。Google Cloud 利潤率「接近翻倍」。總體營收和利潤均「比市場預期來得高」。傳統服務表現強勁:Google搜尋引擎、YouTube廣告收入、訂閱和設備銷售均保持20%的年增幅,顯示「Alphabet受到AI的影響沒有衝擊這麼大」。AI整合:Google已將AI搜索結果整合到搜索頁面。資本支出:Alphabet在設備基礎建設的資本支出大幅增加70%,達224.5億美元,反映其對AI和雲端技術的長期投入,但也導致單季自由現金流年減60%。
Tesla 財報表現與未來展望
Tesla 第二季度汽車業務營收167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99億美元。股價盤後下跌3%至4%。市場對Tesla的估值高度依賴未來成長預期:「多數投資人95%是認為它是建立在未來成長的預期之上,遠遠高於其他科技巨頭」。相比之下,NVIDIA 74%、Microsoft 73%、Apple和AMD均為60%基於未來成長預期。電動車銷量不佳:受銷量不佳和馬斯克的政治行為影響。EPS下滑:特斯拉第二季度EPS真實下滑,顯示「真的沒賺那麼多錢」。
未來成長動能:市場更關注自動駕駛(FSD)和人形機器人(Optimus)能否帶動新的生產力週期。FSD進展:FSD功能累計行駛里程已達5億英里,V12版本及更高版本佔新增里程的大部分,用戶接受度高。AI訓練投入:Tesla持續大量購買H100等GPU進行AI訓練。現金流擔憂:主持人擔心特斯拉汽車銷售現金流不足,可能阻礙其資本研發投入。生態鏈佈局:Tesla正在推進從太陽能、能源儲存、電池製造到AutoPilot、FSD、乘車平台、保險服務和售後維修的完整生態鏈,這需要穩定的現金流支持。股價對公司評價的重要性:主持人強調,儘管馬斯克表面上不在乎股價,但「股價是市場對這家公司的評價」,影響員工士氣和公司未來發展。馬斯克與黃仁勳的對比:主持人認為馬斯克在創造力上是推動生產力週期的重要領導人,而黃仁勳在政治手腕和人際關係處理上更圓滑。
股市與投資策略洞察
美國股市大盤表現
- 道瓊指數:上漲0.14%,收於4510點,距離歷史新高僅差3點。
- 標普500指數:上漲0.78%,收於6358點,創歷史新高。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0.61%,收於21020點,創歷史新高。
- 費城半導體指數:微跌0.01%,收於5637點,因之前漲幅過高,正在月線附近盤整。
標普500的本益比已推升至接近20倍,雖然未達2021年的22倍,但已接近「有點不管是非性繁榮或者泡沫的這種景象了」。
美元與美股的長期視角
儘管近期美元貶值,但美元仍是全球最關鍵的儲備和交易貨幣。美元貶值是正常的週期情況。主持人強調美股是「標準的三代牛」市場,長期來看始終創歷史新高。
投資尺度的重要性:投資結果取決於觀察時間尺度。
- 三個月:對賭市場短期政策變化。
- 三年:反應庫存循環。
- 三十年:反應生產力循環。
「一個政策所引發的市場行情很難維持三年以上,包括他的關稅戰政策,能夠維持個一個季度兩個季度半年,其實就已經很久了。」
總結與展望
關稅戰看來高一段落,市場已適應10%至15%的關稅率。接下來市場的推動力將轉向財報季和川普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減稅、AI基礎建設投資、擴大投資額)。除了特斯拉的汽車業務表現不佳外,大部分公司財報表現應不會太差。特斯拉的關鍵在於如何盡快推出新產品以維持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