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影片提到幾個巴菲特反對加密貨幣的論點如下
- 非生產性資產,無投資指標
- 投機性資產,像賭場的輪盤賭博
- 加密貨幣沒有任何價值,不會產生任何東西,也無法拿來做任何事情
- 黑金及洗錢的汙名
- 加密貨幣只是載具,載具不具價值,像支票的發明很方便,但支票本身不具價值
✅非生產性資產 (黃金也是,這不構成反對理由)
確實投資加密貨幣,無法像投資一間公司一樣,能透明看到它的財務報表、獲利及未來走勢,但是,它跟黃金一樣,都是由人類的共識去決定它的價值,黃金本身也是非生產性資產,黃金的稀缺性造成它的價格上漲,嚴格來說,比特幣固定2100萬枚總量的限制,甚至比黃金的稀缺性更高,理由是黃金每年開採量在0%–2%之間,未來一旦有人發明更具劃時代性的開採技術,讓黃金年增率維持在10%以上,那麼金價必定會大幅下滑。儘管如此,黃金仍一路不停漲到現在 (如下圖黃金ETF),那麼憑什麼認為具有普遍共識、絕對稀缺性的主流加密貨幣不會漲呢?

✅投機性資產 (無法否認,加密貨幣確實投機性較高)
這點完全不能否認,加密貨幣的投機性非常高,理由是有許多加密貨幣是迷因幣性質,最具代表性的迷因幣之一,就屬Elon Musk狂推的狗狗幣 (Doge Coin),它所乘載的價值,不過是一張柴犬的迷因圖,在這種迷因幣泛濫的情況下,要說加密貨幣不具備賭場的投機性,是顯失公允的,狗狗幣還是萬中選一的迷因幣,絕大部分的迷因幣都是垃圾幣,沒有大咖站樁的話,就無法長久支撐幣價,只能靠樁腳買賣來建立短期的波動收割韭菜。

✅ 加密貨幣沒有任何價值 (完全錯誤,乘載非常多種類的價值)
加密貨幣有非常多的賽道,除了迷因幣賽道以外,還有各種不同的賽道,每個賽道各有其專攻領域,你說它不具任何價值,無法產出任何東西,是絕對不客觀的。舉例來說,像AI賽道的加密貨幣SHELL,它的功能就是AI人工智慧在鏈上的語音工具組,也已經有企業應用。RWA賽道的CFG,它上架了鏈上版本的S&P 500指數,實現了ETF抵押的功能,傳統券商你買的ETF是不能拿來抵押借貸的。支付賽道的XMR,提供你可避免被政府追蹤,具有一定匿名性及隱私性的資金。其他還有數不盡的賽道,如Gamefi及Defi和平台幣等,每個賽道都提供其專有的價值及應用,所以巴菲特說加密貨幣你沒辦法拿它來做任何事情,顯然是錯誤的。

✅洗錢汙名 (可以透過立法追蹤改善,變得跟傳統銀行一樣)
是的,加密貨幣具有洗錢的汙名,但是加密貨幣本身是無辜的,如同鈔票本身是無辜的一樣,錯誤的是使用的人。傳統金融的鈔票會透過跟政府配合的監管銀行去防洗錢,基本上,加密貨幣未來也可以透過跟政府配合的監管交易所去防洗錢,而且美國也已經開始做這件事情了,首先訂立了法案並准許Coinbase交易所上市,基本上所有對洗錢的擔憂,都可以在未來透過訂定完整的監管法規來避免,並使交易所的定位變得像傳統銀行一樣安全可靠。目前川普已採取的動作擬定的三大法案如下:

✅加密貨幣只是載具 (錯誤,它的地位已經遠超載具)
巴菲特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支票本身是載具,支票的發明讓人們生活便利,但支票本身不具任何價值,因此加密貨幣不具價值。依照他的邏輯,我也可以說,鈔票本身也是價值的載具,鈔票的發明讓人們不用攜帶厚重的黃金很方便,但你能說鈔票本身不具價值嗎?鈔票的價值不就是各國政府之間的共識嗎?甚至你還可以透過交易各國的貨幣來賺匯差,加密貨幣也是相同道理,可以交易各種加密貨幣賺取差價,不同的是,各國政府的鈔票只會越印越多,間接稀釋每張鈔票的價值,而比特幣永遠限制在2100萬枚,如同黃金具有一定稀缺性,該稀缺性可以避免加密貨幣本身的價值被稀釋,所以它已經不單是載具,而是虛擬黃金。BTC的前十大持有人,幾乎都是機構級的資金,而且傳統機構的持有量呈指數上升,未來9成都是國際大型機構及各國政府持有的情況下,他就必須合規,也不再只是一張空頭支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