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逃跑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尤其當世界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模樣時,我們有權選擇放過自己。 這本書的標題像是作者的一口氣呼出的真心話,毫不修飾。讀完之後,我才明白,這不是一本關於「怎麼成功退隱山林」的指南,而是一份對「怎麼不再讓焦慮主宰生活」的誠實筆記。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縮小人生,遠離焦慮的書。 作者以簡單生活對抗現代社會的高壓節奏。 他證明了不追夢,也能自在快樂地活下去。 我喜歡他對「人生該怎麼過」這句話的反抗。他不是高喊自由的人生導師,而是一位真正實驗過後靜靜說:「我試過,這樣也可以活。」的人。 我同意他說焦慮多半來自社會灌輸的標準。我們總覺得要更努力、更快樂、更成功,卻沒發現那只是別人期待的模樣,而不是我們的樣子。 我覺得他其實是在寫一封給「害怕不前進的自己」的信。因為我們太害怕落後,才會不敢停下來,而他就是那個願意先停下來的人。 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鼓吹「退休生活」,而是提醒讀者:你有權重新定義什麼叫「過得好」。 這種生活是否真能在現實中長期維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辭職、不養小孩、搬離城市。這樣的生活哲學可能只適用於特定背景,且有勇氣的人。 城市中的每個人都像是一台開得太快的車,這本書讓我第一次思考:也許,把油門放掉一下,不代表放棄,而是終於讓自己好好看清窗外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