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欸!你如果這次再打得亂七八糟,就別說是我的學生,我一定會裝作不認識你。」
我的教練板著他的大黑臉沒好氣地瞪著我說道。
聽到這句話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只好嘻皮笑臉的回教練:「好啦好啦,我一定打得像比沃爾那樣技術流!」——來自花蓮洄瀾勇士5,中華國小賽場,某個黑臉教練與他學生的嘴砲對談。

備賽: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就過了三個月,雖然當時我真的希望時間過得再快一點。
三個月的備賽期,除了每週一次的團課,週末還有教練特別加開的備賽專攻班,沒課的時候還要依照教練指定的體能課表,自行去芝山岩做衝坡跑。
備賽過程中最難熬的,是專攻班那種極度消耗的車輪戰。教練曾要求我連續跟七個不同的同學對打,中間完全沒有休息。等到最後一個對手時,我的腳已經像是按摩棒一樣只能不停打顫,手像灌了鉛,呼吸像是氣喘病人,但教練一句「再來」,就得硬著頭皮繼續打。結束後還不算完,還要立刻衝沙包。那時候,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在幹嘛了,只剩一個念頭就是把他撐完。
而跑芝山岩更是讓人頭皮發麻的惡夢。衝坡跑到第六趟之後,腿像沒骨頭一樣一個勁發軟,第七趟幾乎是用意志力拖著身體上坡。每次要去芝山岩前,我心裡都在吶喊:「我不想去啊。」說真的,那時候真有一種PTSD的感覺。
比賽:
賽前一週,我在忙一個大專案,根本無法完全專心訓練,狀態打一個問號。
賽前一天晚上才搭火車到花蓮,連第一次過磅都沒趕上。
隔天早上,我連早餐都不敢吃,得先脫水減重,好確保不會超磅。雖然我的自然體重離標準差不了多少,可是站上體重計前那種忐忑,真的像在等宣判。當聽到「通過」的那一刻,我心裡那塊大石頭才算落地。
回到民宿,我邊吃早餐邊看比沃爾的比賽影片,腦袋裡模擬著:**怎麼用前手控制距離、假動作怎麼出、什麼時候打反擊。
然而,到了比賽場館,中華國小的室內體育館裡人聲鼎沸,主辦方背景音樂放得震天響,我的心跳還是有點加快,雖然這不是第一次上擂台,但那種緊張和亢奮依舊像第一次比賽一樣,衝進我的腦袋。
直到我戴上手套,走上擂台時,所有聲音都像被抽空了。觀眾的吶喊、背景音樂、教練的叫喊——一切都遠得像不存在。我眼裡只有對手,腦裡只有一個念頭:要贏。
這次的對手身高比我矮,但身材很強壯像台冰箱一樣厚實,感覺渾身都是力量。
他的右手 overhand right 魄力十足,有幾拳擦著我的臉皮飛過時,我心裡還是有點忌憚。

但這次我並不跟他硬拚,打定了主意就是要玩技術流,我用前手刺拳不斷點刺騷擾他、時不時發力打幾顆勾拳、上勾讓他無法掉以輕心,同時腳步不停地前進後退、繞圈子,就是不給他貼近距離。
當他急了、冒險突進時,我一個右上勾反擊正中目標——第一回合直接打出讀秒的小高潮。
那一刻,我知道勝利的節奏已經在我手裡。
到了第二回合,我更冷靜了。每次進攻都精算好距離,不讓他反擊得手,反而是他被我頻頻擊中,那一刻的感覺就像開了史上最強弟子兼一裡說的「流水制空圈」一樣,對手只能被我控在距離之外無法突破,一進圈內必定遭到雷霆反擊。
即使邊觀眾席上的吶喊聲震耳欲聾,但我什麼都沒聽進去,只是照著自己設定的節奏前進。
直到終場鈴聲響起時,我心裡知道勝負無懸念。因為我這場打得十分完美,幾乎沒怎麼被對手清楚命中。
當裁判舉起我的手宣布一致判定勝出時,我雖然全身疲憊,但內心卻像被點燃了一樣,無比暢快、振奮,比任何一次酣暢淋漓的做愛後都來得痛快。
賽後:
比賽結束後,我下台和拳館的同學一個個碰拳慶祝。這時教練在場邊酸溜溜地喊了一句:
「我是你教練耶,你先跑去找別人碰拳是什麼意思?這樣我以後不教你了啦!」
我忍不住笑回:「教練,那是因為你站最遠啊,我這就來了!」
我走過去和他碰拳,他才笑著說: 「打得不錯,這應該是你第一場冷冷靜靜打贏的比賽吧?這種進步,比拿下勝利更重要。」
我笑了笑只回了聲對,但其實聽到這話我心裡比從裁判手中拿到獎牌更高興,雖然教練平常脾氣差又喜歡嘴砲人,但我知道那都是他在乎我的方式。
出了社會後,要遇到這樣一個用心盯著你成長的良師益友真的不容易。
這場比賽的勝利,不只是我個人的勝利,也是他和整個拳館的心血結晶。

心得: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打拳擊比賽?
或許是為了挑戰自己,或許是因為天生嚮往戰鬥。但對我來說,拳擊早就不只是運動,它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每一次上擂台,我都想知道:這麼多日子不斷訓練,我到底變得多強?男人骨子裡都想變強,這不是為了誰看,而是為了對自己有個交代。
站上擂台,對手不只是對手,他像一面鏡子,照出我的恐懼、弱點、習慣,逼我去面對、去改進。 比賽之後,我常會有一種坦然感,因為我確信自己沒有虛度時光;也會有一種平淡的自信,因為在公平條件下,我能憑自己的能力取勝。這份自信,來自於每一滴汗水、每一次被擊倒又爬起來的訓練。
這場比賽最大的收穫是「冷靜的力量」。
以前我總喜歡硬拚,但這次我用技術去主導比賽,用距離和節奏限制對手,等他露出破綻再精準進攻。教練提醒我,我的進攻還太直線,缺乏左右角度,這是我接下來要補強的地方。
我明白,拳擊不是漫畫裡那種以傷換傷的互毆。現實世界裡,勝利是智慧、耐心與技術的結合。這場比賽,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種可能,也讓我更清楚自身拳技的未來進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