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114年7月26日的19:00
我不敢說自己懂政治懂選舉,但以往每次選舉之後我都會認真地看專家們對選舉結果系統分析,自然也累積了自己的一些判斷力。但我很少在公開場合中談論政治,因為這種議題,特別在台灣很難用言詞去改變或影響跟你不同意識形態的人,意識形態非一天二天累積,已深入到人民的內心深處。

坦白說,我個人不認同這次無差異的大規模立委集體式罷免,或者這已經是另一場提前對另一個政黨的期中不信任投票,等同是層次拉到政黨式的執政同意或不同意的位階。而7月26日的選舉結果會給過往從未有此經驗的台灣,甚至全世界國家間很重要的參考依據,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消化後會有很大的後作用產生。
隨今天投票前的前幾天,網路上的激化言詞愈來愈重、愈來愈傾向意識形態,我的觀察是比較不喜歡也很難過。為了對抗彼此,會善用簡單且精心包裝的口號來消弭對手。對於懂市場行銷操作的我而言,一些行銷話術是消費人類天生感性,以同族異族化模式,把島內人民搞得敵我二分的簡單區隔是憂心的,不要以為舉後用一套 ”明天太陽升起,我們還是台灣共同生命體,一起打拚” 這種好聽的話,試圖來掩蓋曾經被傷害過的內心撕裂過的深層痕跡。
做為一個在工作在生活需要常常預測的我而言,我自己很早以前就私下預測這次大罷免活動可能不會成功,但我從未跟別人提過。我的思考邏輯是這樣的:
一 、集體罷免的論述,其正當性夠不夠堅實?這部份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二 、觀察路上自發性的公民罷免行銷廣告(或拉票),當這些自發性活動讓周邊路過的民眾其反應如何?這一個月來,我在路上已經觀察很多很多次,我的感覺是路上並不會特別或關注。於是我內心暗暗研判,這次罷免活動並不引起那種攸關全民的大認同。
三 、當網路上有太多太多自發性的提出罷免支持者時猛力跳出來支持罷免活動,就會引起另一股被討厭的反效果。我發覺留言者都是支持大罷免者,這是同溫層的內部認同而已,反對者都隱瞞起來了,根據我個人經驗,只要隱性選民愈來,失敗性就愈高。這次選舉被操弄成高層次的認同感,有些隱性選民會產生一股壓迫感。
四 台灣區居民傾向同情弱者,愈是被打壓愈多,就會有同情票。台灣的選民結構早就是符合統計學的極左偏與極右偏的藍綠鐵票,所以這族群結構是永遠支持自己的政黨的。但中間的隱藏性選民才是選舉輸贏的關鍵。這群人平常低調,但如果被認為到攸關到自己權益時,一定會挺身去投票。而這些隱性選民都會理性地仔細分析,但行蹤卻不會曝光。
雖然8月23日還有一次罷免選舉,我覺得大概結局就是這樣了。
我想表達的是,台灣人民經過那麼多次的選舉經驗了,人民的民主素質很高,有很大的言論表達自由,也有很高的公民守法性,都能接受選舉結果,這是很值得慶幸的地方。但另外,我常看一些政論節目、網路視頻或社群媒體言論百花齊放,當然有值得讚許的論述,有揭發不公平的聲音,但也有更多似是而非的論調、甚至有操弄性的扭曲說詞以及故意煸動等等仍層出不窮。因為言論自由,因為很難被求證,所以,我期盼著生於台灣這塊美麗土也的善良老百姓們,包括你我都能擁有更獨立思考判斷的智慧,那麼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愈來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