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文字不是在預測戰爭,是在某一個影片中看到一個專家提到的一句話
它打醒了我,"如果你對新台幣未來感到恐懼,代表你沒有做好資產分散。"
就因為得之不易,一分一毛也要照顧好,
以往 新台幣發行那個年代,外公家直接由"過的去+有東西吃"
直接進版為:連飯都沒的吃,天天哭泣。那時代沒什麼工作機會,聽長輩講,活都不容易。
我以前是用聽故事的心態,現在轉化為,如何避免微少的資產變0。
恐懼不是錯,但不作準備才是問題。不管是打工人還是富可敵國,都要面對。
這種觀點屬於「理性財務派」,
回到你我個人可以立即改善的問題上:
有房貸的人會發現,和銀行借的錢 ,合約是多少,它就是多少,你欠它的錢就是這個金額 ,
但,放在口袋和存款本中 的錢,它天天在浮 動。
它今天可以買一間套房 ,下個月可能只夠買一台車,當然這是比較over的表述方式-
只要不發生戰爭。
天天要面對的是: 便當,每年比較明顯的是吃一個便當的錢,這樣就會很有感 ,現在魯肉飯不只漲價,連蛋都沒有了,不要想還好,如果一邊吃一邊換算價差比例,實在吃不太下去。如果用現在買它的價格扣去以前買它的價格,再除以它以前的價格,會發現:除了月薪沒有依比例調升,吃的用的住的,全都以驚人的速度在調升中 ,且 持續進行中 ,似乎 還愈來愈激烈了,所以,管理所有自我資產,非常非常重要。先不要談財富自由,這每個人都想,當下要先至少確保自已的資產配置,至少要打平 ,至少不要愈來愈少。
如何作資產配置?
現在ai很發達,google也很夠用,首先要先作功課,把一些歷史-全球性的-大約了解一下,然後,同時也了解每一種資產投資,它的負-這很重要,它的負面,個人可以呈受多少?是否有機會避險?或是用另一種資產管理方式作搭配?而這些所有的管理分配,個人要能接受、符合自我個性、不會天天害怕担心的,畢竟大家都有生活有家人有工作要照顧,錢是給活人用的 。 文字可能看起來很多問號,可是我這樣子學了二年多,目前,至少,可以有安全感過日子,不太害怕少少的資產變化太大。
因為每個人的呈受能力不同 ,能接受的管理方式也不同,所以這部份只能自已花時間 去study,我只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不要幻想、不要以為自已很強、不要歐印(人生不能回到以前把錢重新賺)、不要賭。 保本。
一起努力學習吧,每個人一定有自已最合拍的方式,找到方式最重要,一定來的及。再少錢,都不要覺得少而不管它,積少成多,差1元就是不能看醫生不能掛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