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醫生本是為了健康,但萬一診療過程出錯、治療未如預期、甚至病患受傷或死亡,是否就能提告醫院?又該向誰求償?
醫療糾紛牽涉醫學與法律的交錯,舉證難度高、責任認定複雜,若當事人沒有專業協助,往往無法有效主張自身權益。
本篇文章將帶你釐清:哪些情況可構成醫療過失?病患如何舉證?醫師又如何自保?律師能協助什麼?✅ 醫療糾紛是什麼?哪些情況可能構成醫療過失?
常見爭議包括:
- 醫師診斷錯誤,延誤治療黃金時間
- 手術疏失,導致後遺症或併發症
- 未告知治療風險,病患失去選擇權
- 錯誤用藥、誤植牙、誤切器官
- 看護、護理人員疏忽導致跌倒、灼傷
若醫療行為未依醫療常規、未盡合理注意義務,造成病患實質損害,即可能構成醫療過失,病患可主張侵權損害賠償或提起刑事告訴。
✅ 病患要怎麼舉證?該準備哪些資料?
要成功請求賠償,病患需提出下列三大要件:
- 醫療行為不當:與一般醫師相比,有明顯錯誤或過失
- 實際損害發生:如傷殘、失能、死亡、精神痛苦等
- 因果關係存在:醫療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直接關聯
可準備的證據包括:
- 病歷副本(依法可申請)
- 醫師診斷證明書
- 醫療費用單據與照片紀錄
- 鑑定報告(法院或醫療爭議調處會協助申請)
實務中,律師會依案情協助聲請醫療鑑定,並分析鑑定結論是否支持求償主張。
✅ 醫師可以被告嗎?只要出事就有責任?
並非所有治療失敗都構成醫療過失。若醫師已盡合理注意義務、依現有醫療知識處置,僅因病情特殊導致不良結果,則多不會成立民事或刑事責任。
法院實務會依以下標準判斷:
- 是否有「未盡注意義務」?
- 是否已事前完整說明風險?
- 是否依病患狀況給予合適選擇?
- 是否有就診紀錄與病程紀錄佐證?
醫師與醫院如遭提告,也應儘早委任律師應對,以避免誤認事實或供詞不利。
✅ 發生醫療糾紛後怎麼辦?律師可以協助什麼?
- 協助病患整理資料、聲請病歷副本與鑑定
- 撰寫存證信函或起訴狀,提起民事求償
- 若涉及違法行為,協助刑事告訴與陪同偵查
- 代表醫師或診所提出防禦主張、應對保險公司或被害人
若爭議複雜,當事人也可考慮由律師協助向「醫療爭議調處委員會」聲請調解,避免冗長訴訟。
👉 點我看 台北律師推薦|離婚、民事、刑事訴訟律師如何選?3分鐘完整教學
👉 點我立即法律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