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基本邏輯應該是找尋營運成長的企業,股價合理的股票,但實際邏輯複雜多了,例如現在是明顯成長的企業,但未來的成長幅度會降低,它的合理股價是應該用甚麼時間點的成長性來考慮?
如果是中短期內想要賣出股票,應該是希望用成長率較高的情況,可以對應較高的股價,所以股價高峰常是成長率的高點區,如果是認為企業未來會長期持續成長,成長率有高低波動,長期投資角度應該是在成長率降低的時候,相對應的股價較低,利用低價時買進,當然這樣的想法前提是股價和營運成長率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關聯。
市場有許多複雜因素足以影響股價,可能企業營運尚未成長,但具有成長的想像,股價就會先上漲,等到真正看到營運成長時,股價反而不一定會上漲,股價和營運成長率仍是正向關聯,不過卻有時間落差,投資人很難知道買進股票時,股價反應的是哪一個時間的營運狀況。
常態是股價會領先基本面,如果基本面很好,股價卻不會動,也許該懷疑未來基本面可能轉弱,或是基本面不佳但股價卻上漲,也許基本面有好轉的契機,但並非每次都是如此,有些投機客並非因為基本面才買股票,但純炒作想像而無關基本面的波動也很常見,因此即使找到營運成長的企業,也很難判斷股價有多少是炒作想像的成分,如果買進市場炒作而使股價過高的股票,中長期也很難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