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整理自「YK Club 異國料理工作坊」,感謝講師Anna的分享。
提到台式麵包,最經典的口味有:肉鬆麵包、蔥花麵包、奶酥麵包、紅豆麵包、菠蘿麵包…這些看似不同的口味與外型,都可以統稱為「麵包」(英文:bread;日文:パン)。在台灣,不管是鹹的、甜的麵包,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一個簡單的名字 —「麵包」。
深入瞭解斯拉夫麵包文化時,發現每一款麵包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背後更是充滿了文化意義。在俄羅斯,「麵包」通常指的是圓形或長條型的,外皮硬脆,裡面沒有包任何餡料。
俄羅斯各種麵包的名字 (image source : Canva Pro)
但若談到一款流傳街頭、乃至全世界的小點心,那就是「Piroshki」(Пирожки́)。它的形狀類似餃子,裡面可以包各式各樣的餡料,如肉餡、馬鈴薯、蔥蛋,甚至是甜的果醬。

Piroshiki (image source : Canva Pro)
這款小點心的名字背後藏著豐富的文化意涵。「Пир」指的是盛宴,通常在節慶時,會以豐盛的食物來招待賓客,象徵著豐足、歡樂與分享。而「Пирот」是「派」的意思,象徵著古代貴族的標誌。流傳到民間後,就變成了小塊、方便食用的小點心 — Piroshki,它在家庭聚會和街頭小吃中都能見到。至於餡料,則依照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沿海地區可能會有魚餡,平原區則多是以莓果和蔬菜為主,而中部地區則偏好以肉類、馬鈴薯和蘑菇為主要餡料,展現了地理與文化的多樣性。
無論是「派 (Пирot)」還是「Piroshki (Пирожки́)」,它們都根植於斯拉夫民族的麵包文化中。在俄羅斯,有一句話:「Хлеб — всему голова.」(麵包是萬物之首),不僅是對食物的敬意,更反映了麵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俄羅斯文化裡,麵包象徵著財富、繁榮和熱情的款待。直至今日,在重要的外交場合中,都可以看到主人準備一份精緻的麵包,來歡迎賓客。
在俄式婚禮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儀式,新婚夫婦要共同咬下一口婚禮麵包 karavai(каравай),象徵著婚後互相扶持。甚至根據傳說,誰能咬下最大的一口,誰在婚姻中就會有更大的主導權。

image source : Canva Pro
另外,在俄羅斯的童話中,也經常出現麵包這個元素。例如,每個俄羅斯小孩都聽過的「Колобок」(小圓麵包)故事。故事講述一個老奶奶做了一個圓圓的小麵包,放在窗台上冷卻,結果這個小麵包從窗台滾了出去,開啟了它的冒險之旅。
無論是在童話故事中、迎賓儀式上,還是婚禮的傳統儀式中,甚至在日常的款待客人和每一款麵包專屬名稱的背後,都能看出俄羅斯人對麵包的深厚情感。而這份情感不僅僅體現在食物本身,更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象徵著歡迎、分享、祝福與繁榮。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維基百科, 麵包和鹽
- podcast 白樺樹森林, 小圓麵包 Колобок【俄羅斯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