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分享的這本散文集《人生不求太滿,小滿即是圓滿》,是我近來讀得最快、最輕鬆的一本書。文字通俗易懂,語句溫柔有力,如同清風拂面。作者林特特(楊穎)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擁有歷史學碩士學位,曾任教師與編輯。也因此,她的文筆細膩、敘述清晰,行文節奏明快,讓人一頁接一頁,欲罷不能。
書中收錄了她與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每一則看似平凡,卻蘊藏深意。她不直接說理,而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引導我們反思生活與人生的取捨,教人受益匪淺。
這本書可說是一部療癒人心的隨筆集。每一章節獨立成篇,彼此之間沒有強烈的關聯性,讓人可隨意翻閱、自由閱讀,特別適合喜歡短篇故事或不想一次看太長篇幅的讀者。
其中一章,談到作者的一位朋友在國內長假期間,為了讓孩子們“玩遍所有景點”,將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幾乎以軍事訓練的強度在“觀光”。結果全家身心俱疲,孩子累倒,母親也後悔莫及。這則故事呼應了書名主旨——“人生不求太滿”,強調適可而止的智慧。旅遊應是放鬆身心的過程,而非打卡競賽;人生也並非總要極致與完美,有時「小滿」就是最剛好的圓滿。
全書中,令我最印象深刻、回味最久的,是〈吃魚的中段〉這一章。
故事中主人翁順順不論做甚麼,都不是拿到最大利益的人。書中舉出她多個人生選擇的例子,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她在一場騙局中的冷靜與智慧。
當時,她的同事們紛紛投入一個號稱「穩賺不賠」的理財項目,在同事們極力推薦底下,順順也參與其中,投了5萬元。頭兩個月,她分別拿到4千和5千元的利息,眼看收益穩定可觀。第三個月,該理財項目方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大會,向所有投資人描繪了一個「更加璀璨的未來」。現場氣氛高漲,大家彼此鼓勵追加投資,甚至不乏借錢加碼者。
但就在這時,順順選擇了「到此為止」。她心中有數:投進去的5萬元已經收不回來也無所謂,但要她再投,卻不可能。因為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不賺自己看不懂的錢」。她很清楚自己能承擔的風險範圍在哪裡。
果不其然,下個月的利息果然更多,投得多的同事們個個喜笑顏開,還有人半開玩笑地對順順說:「你會不會後悔沒多投啊?」
順順只是淡淡一笑,回應道:「利潤高則風險高,5萬的風險我扛得住,50萬我扛不起。」
她這句話令我難以忘懷,短短幾字卻充滿理性與清醒自知。她沒有被眼前的高利潤迷惑,也沒有被同儕的熱情推動而動搖自己的判斷。
到了第四、五月,利息仍照常發放,看起來一切如常。可到了六、七月,利息開始明顯下滑。八月一到,風聲變了,群組裡的氣氛也開始凝重,大家開始抱團取暖、相互安慰。等到這個項目滿一周年時,所謂的理財平台徹底消失無蹤,主事人人間蒸發。
最後,大家聚在一起盤點損失時,才發現唯一賺到錢的人,竟是當初只投了5萬、並在高潮時冷靜退出的順順。因為她前幾個月收到的利息早已與投入成本打平,甚至還略有盈餘。
這份理性與自知,讓她得以全身而退,也成為真正的贏家。
我之所以對這則故事如此感觸,是因為香港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騙案,不少市民受騙失財,有的甚至賠上了退休金與棺材本。從沒想過,一個已入局的人,竟能如此冷靜抽身。順順的智慧,讓我心生敬佩。
這也正是這本書反覆傳遞的價值觀——知足、懂得止盈、不為貪念所困。故事中所說的「只吃魚的中段」,意指不爭魚頭(最大利潤)、不屈就魚尾(最低收益),而選擇魚肉最厚實的中段——這才是穩健、有回報、最保險的選擇。
這讓我深刻理解到,財富是可以累積的,關鍵不在於賺得快,而在於守得穩。人生不是場場都要勝利,而是場場都不輸。只要不貪心,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富足的人。
從此,我也希望能如順順那般,學會「小滿即是圓滿」的智慧,慢慢累積穩定的財富,朝向真正的財務自由邁進。希望大家都能從這個故事中學習守財的藝術——賺錢不難,但懂得適時收手、看懂風險,才是真正長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