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湖濱散記|人生要擁有什麼才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在人生各種層次中的「極簡」和「極富」中搖擺。

在事業上渴望財富與權力,卻經常想像平凡安穩的小幸福,
厭倦複雜拖沓的人際關係,卻對孤單寂寞不知所措。
最新最好最美味的消費,滿足感卻無法長久。

不斷嘗試新事物,不斷往外走,渴望能得到答案。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

關於梭羅

亨利·大衛·梭羅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自然文學之父。他二十八歲時借了把斧頭就跑到華爾騰湖邊開啃農地、蓋房子,過了二年自給自足的生活,這段紀錄就是《湖濱散記》。本書被評為「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與《聖經》一同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塑造讀者的二十五本書」。

關於湖濱散記

湖濱散記原則上是本記述生活的休閒讀物,裡面除了描寫他所開荒的地方是什麼樣子,包含地形、四季風景、動植物、人類鄰居。可想見他獨居在此時除了為生活勞動,他更花不少時間與自己對話,並多次提思辨現代商業社會生活的看法與針貶。雖然他是上世紀的人,但那時歐美邁向了以商業價值高低為主流判斷標準的年代,人們看待生活,基本上都是用貨幣計算思維。

他的思辨過程有時參雜神話、當代事件,甚至自己心中的天使惡魔。這種寫作方式對現代的我們來說有不好懂的地方,但落筆隨性輕鬆,而且他描述華爾騰湖以及周遭自然山林的文筆之美,經常讓我想起在花東和日本鄉下,平靜又安穩的時光。即便中途將書放下過幾天再回來,也不會有什麼違和感。這本作品既是散文也是日記,他甚至精確寫下華爾騰湖面結冰和大雪的日子。

雖是獨居,梭羅的生活並不避世。他會上餐廳吃飯、會將衣服送洗、更會與朋友或陌生人互動。他過著與你我一樣的社交生活,但更純粹。他有意識地拋棄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是回歸俯視萬物原本的樣子,並以發掘萬物的「素顏」為樂。

譬如他觀察山中生長的越橘莓。他說越橘莓成熟時果實上有一層白粉,連那白色果粉一同入口將能嚐出越橘莓最美妙的滋味。而人們洗去了那層白色的「美味秘訣」,將「乾淨」的越橘莓送去市場,那時果實微苦帶酸,人們便說這種果實難吃。

並非越橘莓不美味,是人們多此一舉。

又譬如去一個新地方探險。現代社會的思維是:讓我來建一條鐵路。二年後必定能到達。但梭羅說,我今天就啟程、以雙腳啟程,數月就能到達。然而這段旁人看似艱苦的行腳之旅,焉知又不是另一場使人愉悅的冒險?

這給了我許多思考。

文明讓我們更快還是更慢,更快樂還是更迷惘?

如果說我們的勞力付出、與用勞動成果換取的事物都是為了要讓生命更加快樂,那麼我是否達到當初的目標了呢?看完湖濱散記最後一頁時,我忍不住這麼想。

應用在個人生活裡的洞察

2023年底的時候,我去了一趟花東小住。這短短幾天的感受卻與讀湖濱散記時頗為相同。

父親退休後回故鄉耕種,他的小菜園只種自己吃得完的食物。有些作物長得很快,如果來不及收成他就留給蝸牛天牛等田園住民享用,連吃剩下的果皮都回歸苗圃。他吃穿用得少所以物欲也少,年前他買了些木板要自製家具,母親總問他什麼時候開工,但他不慌不忙,想做就做,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他每日對遠處的花東縱谷泡茶,有時花東縱谷的風讓屋簷下吊晒的衣服飛舞起來,他悠閒地看著。這個光景讓我想起梭羅描寫他在小木屋中,外面下雨,而他烤起麵包的場景。

這光景反應的恰恰是「生活」最原始的樣子。他對高價食材沒興趣,但會得意洋洋地拿著田裡「在欉紅」的果實,跟我說這和外面賣的不一樣,然後領我到後院的金桔樹採摘幾顆果實做飯後點心。沒有肥料滋潤的金桔樹個頭瘦小,但果實的確很甜,是一種與超市買到的水果完全不同的滋味,超市的水果有「華美」之感,自由生長的金桔味道便是「真實」。真實更令我嚮往。而我認為人類正在走向追求真實的道路。

作為高敏感人,我總喜歡觀察集體意識與集體行動之間的關聯。這幾年,許多人選擇離開世俗意義認為高大上的職場,回歸故鄉、回歸生活。這再再顯示一種想從集體意識裡「正確聰明的選擇」轉移到「會讓自己踏實的選擇」的趨勢。

商業世界裡正確聰明的選擇,包含更好的工作、更高價的身外之物、更多的社會地位。這是快樂的關鍵嗎?如果是,想必人們臨終說的應該是「我好後悔沒有進入台積電工作」「我好後悔沒有買那棟房子」「我希望這輩子應該背一次那個包包」⋯⋯。再換個問法,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後一天,你想要做什麼?我的話,我會脫下鞋子感受赤腳與大地母親擁抱的感覺;我想躺在夏天被艷陽曬得暖烘烘的草皮上吃母親做的料理;我想牽著家人與愛人的手,對他們說我愛你後再告別。如果說這是我人生最後一天的理想光景,那麼等到「最後一天」才來做就是一種不智的選擇。

我想我們將越來越不需要別人指導該擁有什麼才會幸福。我們被教育要擁有的,都與真正的幸福感無關。商業社會賣的概念是:做什麼工作、用什麼產品、選擇什麼生活步調會讓你快樂,我們不缺這些答案帶來的失敗經驗,我們知道那些選項會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我們缺的是其他選項。

人們已經非常渴望真真切切抓得住的幸福。
我們更需要學習辨識層層包裹下,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應用在管理面的洞察

上面提到集體意識之於個人意識的改變。當有越來越多人這麼做,意即在管理的世界必須隨之改變。如果不調整,組織就會是被趨勢「拖行」的那個。被拖行肯定沒有自己選擇往前走來的舒服。

在管理上,讓員工「個人幸福目標」與「組織商業目標」有交集,將會是最重要的事。勞工階級對於人生目標的定義正在改寫,而雇主在招聘或管理上可以更簡化、更直接。

許多雇主在意員工「是不是真的喜歡我們」「是有多想進來」才應聘,這題是最不重要的。員工工作是為了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雇主只需要知道員工想在這個職位上過什麼日子,從中找到交集點即可,逼員工畫大餅沒什麼意義,老闆吃這塊餅更有礙消化。

從幫助員工完成個人幸福目標的角度出發,營造讓員工敢於表達真實需求的環境。如此性格安穩的人不必假裝成別人來得到工作,雇主更理解真實的員工樣態,減少用錯將帥的風險。

一個隊伍需要戰士、補師、盾、盜賊等各種角色才完整,那麼真正從個人目標出發來認識他們的價值落點,是管理者安排隊伍必備技能。

應用在行銷面的洞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5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找好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從文化分享到社會觀察,商業觀點接軌到行銷策略,我寫那些繽紛燦爛的,也寫那些緊湊燒腦的。歡迎閱讀我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
5/5心流
我始終無法忘記生命中進入心流的體驗。身為心流民間推廣者之一,推薦兩本想認識心流者,必讀的書籍。
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從生理機轉到創傷安撫,為疲憊的現代人精選五本心靈療癒書籍。
我左腳上有好幾個疤,那場車禍之後,我幾乎不再露腿。我已經不記得那瞬間看到什麼或發生什麼。我唯一的記憶就是我一人趴在路上,覺得頭暈腦脹。那場車禍帶給我的不只是肉體上的痛,還有永遠改變我看待處理人際鏈結的方式。介紹本年度我最喜愛的科普書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有一種溫柔的靈魂叫「琦君」。閱讀琦君的作品,學習重新溫柔地看待世界。
推薦三本有助於解開人性根本,探索幸福之源的好書。也是我個人認為 2023 讀過最精彩的書籍。
5/5心流
我始終無法忘記生命中進入心流的體驗。身為心流民間推廣者之一,推薦兩本想認識心流者,必讀的書籍。
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從生理機轉到創傷安撫,為疲憊的現代人精選五本心靈療癒書籍。
我左腳上有好幾個疤,那場車禍之後,我幾乎不再露腿。我已經不記得那瞬間看到什麼或發生什麼。我唯一的記憶就是我一人趴在路上,覺得頭暈腦脹。那場車禍帶給我的不只是肉體上的痛,還有永遠改變我看待處理人際鏈結的方式。介紹本年度我最喜愛的科普書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有一種溫柔的靈魂叫「琦君」。閱讀琦君的作品,學習重新溫柔地看待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汝珍自己也曾太期望功名,才寫出《鏡花緣》這樣的神怪遊記吧?
Thumbnail
有個印地安人看到白人鄰居過得很富裕,有豪華氣派且裝潢精緻的房子。 他認為:「只要掌握一個技能,再應用一些邏輯,財富與地位就隨之而來」。 於是他決定:「我也要做生意!我會編籃子,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 他單純地認為,只要完成了籃子,客戶就會購買。但他沒有想到, 他需要「讓籃子值得別人買」
Thumbnail
滿足與幸福來自於珍惜與內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情緒和生命難題。瞭解情緒的作用,並尋找穿越生命難題的方法以提升自身力量。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和滿足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滿足感的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由內而外才是治本之道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感覺舒適,並擁有盡情享受的自由,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唯有先取得財富自由,我們才能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讓自己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成功,與我們人生的悲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其掙扎過活,我們更嚮往的是不被工作、時間、固定的薪水支
Thumbnail
為了富有與快樂,你所選擇的時間價值非常重要。這本書分享瞭如何用槓桿思維讓財富自由成為可能,並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如何找到人生的支點?如何留意生活中的習慣,並擺脫過去的思維?讓自己過得更快樂。快樂並不是嚴格定義,而是讓你不再覺得生命中缺少甚麼。這本書將對你帶來新的啟發!
Thumbnail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汝珍自己也曾太期望功名,才寫出《鏡花緣》這樣的神怪遊記吧?
Thumbnail
有個印地安人看到白人鄰居過得很富裕,有豪華氣派且裝潢精緻的房子。 他認為:「只要掌握一個技能,再應用一些邏輯,財富與地位就隨之而來」。 於是他決定:「我也要做生意!我會編籃子,這是我可以做到的事」。 他單純地認為,只要完成了籃子,客戶就會購買。但他沒有想到, 他需要「讓籃子值得別人買」
Thumbnail
滿足與幸福來自於珍惜與內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情緒和生命難題。瞭解情緒的作用,並尋找穿越生命難題的方法以提升自身力量。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尋找生活中的快樂和滿足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滿足感的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由內而外才是治本之道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感覺舒適,並擁有盡情享受的自由,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唯有先取得財富自由,我們才能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讓自己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成功,與我們人生的悲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其掙扎過活,我們更嚮往的是不被工作、時間、固定的薪水支
Thumbnail
為了富有與快樂,你所選擇的時間價值非常重要。這本書分享瞭如何用槓桿思維讓財富自由成為可能,並提出了重要的問題:如何找到人生的支點?如何留意生活中的習慣,並擺脫過去的思維?讓自己過得更快樂。快樂並不是嚴格定義,而是讓你不再覺得生命中缺少甚麼。這本書將對你帶來新的啟發!
Thumbnail
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譯者1萬字專文導讀、精選中英對照絕美語錄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