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跨領域學習】CCChen的2025年度成長計畫與認證挑戰日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作者:CCChen


在 2025 年的年初,我為自己訂下了一個成長目標:

學習AI實務技能,並打造一套屬於自己的跨領域專業成長地圖,成為知識型創作者。

不是為了追求數張證照的光環,而是希望能夠自主學習和系統性學習,打通 生成式AI、AI應用、雲端架構、資安防護與品牌策略整合的知識脈絡,讓我能在品牌行銷、AI技術、雲端管理與知識創新之間自由來回成長,建立真正能實際應用於職場與生活中的能力。

這一年,我選擇了 AI 工具( ChatGPT 4o + Gemini pro +NotebookLM)作為我的主要學習助手,並展開一段跨越六大認證類別的密集學習/準備/認證。

這是一篇回顧,更是一份紀錄,我將分享我如何在 8 個月內(2025/01~2025/08)完成以下挑戰:

  • 8張 國內外數位科技證照考取
  • 4項 微軟認證900系列證書
  • 2 項 大型Google培訓計畫結訓
  • 1 套 AI 自學方法論的親身實驗

⛳ 一月:啟動「生成式AI能力認證」,為AI技術基礎打底

2025 年的第一個月,我報名參加了資策會推出的「生成式AI能力認證」,這是一張以各種生成式AI工具ChatGPT、Midjourney、Copilot 等領域應用為主軸,結合AI基礎理論與應用實作的能力認證。

在這個階段,我學會了:

  • 提示詞工程的基礎(Prompt Engineering)
  • 多模態圖文生成工具的選擇與應用策略
  • 生成式AI的實務應用場景(如內容創作、教育輔助、行銷素材製作)

我用 GPT 與NoteboolLM整理了學習資料與彙整高效複習筆記,並在考前兩週運用AI生成模擬題庫集中練習與鞏固知識,並成功通過測驗取得首張AI認證。


📘 三月:挑戰 iPAS AI 應用規劃師,打通AI應用與導入思維

接下來我報名了經濟部產發署今年新推出國家級首張AI認證「iPAS AI應用規劃師 初級能力鑑定」。

這張證照與前一張生成式AI能力認證不同,它偏重於:

  • 更全面的AI概念、機器學習概念、AI導入流程與評估
  • 資料處理與大數據分析應用
  • AI技術模型訓練與優化、PoC 驗證與導入AI策略
  • AI素養、負責任AI核心概念、風險治理管理規劃建立

我更加熟練地使用 GPT 4o模型,並搭配更精準的提示詞優化 ,建立「AI 導入規劃流程圖」、「AI核心應用分析模板」、「模型調校與優化指標設計」等自學素材,也請 GPT 扮演教練角色進行模擬問答練習,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並成功通過測驗取得首張國家級AI認證。。


💼 五月:iPAS 品牌企劃師認證,整合行銷與創新策略

身為具備品牌管理實務經驗的部落格創作者與Youtube頻道學習分享者,我決定進一步挑戰「iPAS 品牌企劃師」初級認證,提升相關個人品牌經營與規劃能力。

這張證照讓我重新整理了以下核心能力:

  • 品牌行銷建立邏輯(定位、識別、價值主張)
  • 自媒體行銷與市場受眾分析
  • 個人品牌企劃書撰寫與頻道經營策略實踐
  • 創意思維與文案技巧和教學影片製作與公開演說能力提升

我使用 GPT 協助我擬定品牌策略與提案練習、評估教學簡報,也在考前一週進行歷屆題型的整理解說與解析,最後順利通過考試。

這是我學習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橫向整合」關鍵點,讓我能將理工思維與品牌策略接軌。


☁️ 六月:參與 Google 2025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進修雲端課程

6 月我完成了 Google 主辦的「2025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雲端學程」,供11門課程涵蓋:

  • AI基礎技術與虛擬機器實作應用
  • 雲端運算基礎(IaaS / PaaS / SaaS)
  • Kubernetes 與容器架構簡介
  • 雲端資料處理與大數據分析
  • 伺服器架設與防火牆設定應用
  • GCP 核心服務介紹與應用範例

我每天觀看Google學習平台的課程影片重點,並進行虛擬機器與Lab實驗室反覆實作與案例演練。

這個月我學會了:雲端架構並不是工程師專屬,而是所有想快速落實創意與數據整合者的必備基礎。

raw-image
raw-image



🤖 六月底~八月中:兩個月內,考取 Microsoft 四張微軟基礎證照(AI-900 / DP-900 / AZ-900/SC-900)

從 6 月底開始,我用 8週時間密集快速學習,並成功通過:

  • AI-900:人工智慧基礎認證
  • DP-900:資料數據基礎認證
  • AZ-900:Azure雲端服務基礎認證
  • SC-900: 安全性、合規性與身份識別基礎認證 

📍 AI-900 重點收穫:

  • 清楚理機器學習三大類型:解監督式、非監督式學習的應用差異
  • 熟悉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的各領域應用
  • 學會使用 GPT 當作模擬考官訓練我的知識反應

📍 DP-900 重點收穫:

  • 分辨資料類型: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差異
  • 學會 Cosmos DB、SQL、Data Lake 的資料庫類型比較與分析應用
  • 用 GPT 建立關聯式資料庫與 NoSQL 學習地圖

📍 AZ-900 重點收穫:

  • 熟悉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的雲端部署條件
  • 搞懂 IaaS、PaaS、SaaS 的雲端商業模式
  • AZure成本管理與雲端平台評估管理
  • 使用 GPT 解構實際應用題,模擬部署策略

這四張微軟基礎證照不僅為我建立了人工智慧/雲端架構/資料思維/資安相關的底層邏輯,更重要的是:我證明了自己可以用AI工具完成跨領域知識學習+考證實戰的有效流程。

2025/08/13 更新:

於8/12順利通過微軟認證考試, 取得SC-900證書,終於在2個月內, 自學取得900系列的4張證書。

raw-image

🔐 七~八月:挑戰資安三大認證計畫(Microsoft SC-900 + Google 資安證書 + iPAS 資安工程師)

進入 7、8 月,我將主力集中在「資安防護」這個高敏感、高需求的跨領域。

1️⃣ Microsoft SC-900:安全、合規、身份與雲端服務認證

我目前已完成平台課綱總覽課程,正在進行知識點強化與考題拆解模擬測驗,重點包含:

  • CIA三大原則、SCI三大核心、ZAT零信任架構與最小權限原則
  • MFA多因子認證、IAM 身分識別與權限管理
  • NSG、CSPM、SIEM、SOAR、Defender、Purview 等資安解決方案基礎
  • GDPR、CCPA、DLP、PAM等相關合規性管理

2️⃣ Google 資安專業證書(Cybersecurity Certificate, 2025)

這門課由 Coursera 與 Google 聯手推出,針對8 大主題課程,與 Coursera Google Cybersecurity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相同:

  1. 網路安全基礎(Foundations of Cybersecurity)
  2. 安全風險管理(Play It Safe: Manage Security Risks)
  3. 網路與網路安全(Connect and Protect: Networks and Network Security)
  4. Linux 與 SQL(Tools of the Trade: Linux and SQL)
  5. 資產、威脅與漏洞分析(Assets, Threats, and Vulnerabilities)
  6. 偵測與事件回應(Sound the Alarm: Detection and Response)
  7. Python 自動化資安任務(Automate Cybersecurity Tasks with Python)
  8. 職涯準備與求職技巧(Put It to Work: Prepare for Cybersecurity Jobs)

每2周完成1門線上課程與通過測驗,取得單一課程證書

目標於11月底完成全部8門專業課程與結訓認證。

補充資料:

Google Cybersecurity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資安專業證書)

  • 課程平台:Coursera(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 系列)wicys.org+13Coursera+13grow.google+13
  • 課程內容:共 9 個模組,涵蓋資安威脅識別、漏洞評估、Python/Linux/SQL、SIEM 工具與 IDS 等技術應用Coursera+1grow.google+1。課程另加入 AI 工具於資安工作流程中的運用介紹grow.google+1grow.google+1。
  • 學習時長:每週約 7 小時,可於 6 個月內完成Courseragrow.google。
  • 報名需求:無經驗背景限制,首次開放後已有超過百萬學員註冊,完成者可申請與超過 150 家企業(如 Deloitte、Mandiant 等)連結面試或職缺媒合機會Courseragrow.googlegrow.googleReddit。
raw-image
raw-image


3️⃣ iPAS 資安工程師 初級認證

這張國內資安技能導向的能力檢定,我目前正在準備資安攻防手法、防禦策略、ISMS、滲透測試等知識模組,預計於 8月或11月報考。


🎯 結語:我如何持續前進?

2025年對我來說,是學習密度最高的一年。我運用 AI 工具當助手,用自律心態當引擎,用證照與成果當學習里程碑。

這一年我學到:

  • 跨領域,不是學得多,而是學得懂、學得靈活。
     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知識堆疊的多寡,而在於能否在不同領域之間靈活轉化、舉一反三,讓知識真正「活」起來。
  • 證照,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能力說話的方式,是你專業深度的延伸。
     一張證照不是炫耀,而是你能將知識落實為價值、將潛力轉化為行動的具體證明。
  • AI 工具不是學習的捷徑,而是自學者手中的放大器。
     它不是偷懶,而是讓我們用更少的時間、更高的效率,把每一分學習轉化為十倍的成長。

✅ 如果你也想開始這樣的成長計畫,可以從這三步驟開始:

  1. 設定跨領域目標:選擇2~3個你未來想整合的專業領域(如:AI+行銷、雲端+資安)
  2. 運用GPT規劃路線圖:把每個目標對應的考試、教材、技能點交給GPT幫你整合成「可執行計畫」
  3. 每日自律輸入×輸出:每天用GPT建立「知識輸入→測驗驗收→反饋學習」循環




最後,我想說的是:

學習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一場橫跨知識、技術與未來想像的探索旅程。


2025年,我會持續用一整年的時間實驗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以AI為槓桿、自律為燃料、跨領域為軸心,讓自己的成長更有方向、更有動能,也更貼近AI時代的需求。

這不是一場比速度的遊戲,而是一場比持久的個人成長訓練。

每一張證照的背後,不是為了貼上標籤,而是為了累積「說得出來、做得到」的能力。

每一項挑戰的完成,不是為了炫耀成績,而是為了拓展自己人生的選擇權與掌握感。


在這條自學之路上, AI 工具GPT 4o成了我最堅實的學習拍檔,幫我放大時間價值、快速拆解困難、整理知識脈絡,讓我更有餘裕去吸收知識與創造成長。

我知道,這條路不會停在這裡。


未來,我將持續深入資安領域、拓展AI應用的戰略視野,並回饋更多「可複製的自學跨領域學習經驗分享」給正走在這條路上的你。


如果你也在迷惘中找尋未來方向,不妨試跟著我這麼做:

✅ 選定一個你想跨足的領域

✅ 啟動一個可以幫你拆解知識的工具(如 GPT)

✅ 用行動,把未知變成執行力與能力


我是CCChen

願我們都能在 AI 時代,學得深、走得遠,成為能整合知識、實踐價值的行動者。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CChen的AI學習分享
1.1K會員
131內容數
關於學習經驗分享, 學習心得, 學習方法與資料整理. 1.已取得2024年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合格 2.已取得2024年 iPAS 食品品保工程師初級合格 3.已取得2025年 資策會 生程式AI能力認證合格 4.已取得2024年 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合格
2025/07/27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最新的考試整理YT影片: 0816 第三場 考試整理分享 (3-1)科目二 生成式AI應用與規劃 考試整理 主題: No Code/Low Code基礎概念+生成式AI工具與應用+導入AI的評估與規劃 第四部影片已上傳頻道: 影片連接:https://youtu.
Thumbnail
2025/07/27
嗨 我是CCChen 分享最新的考試整理YT影片: 0816 第三場 考試整理分享 (3-1)科目二 生成式AI應用與規劃 考試整理 主題: No Code/Low Code基礎概念+生成式AI工具與應用+導入AI的評估與規劃 第四部影片已上傳頻道: 影片連接:https://youtu.
Thumbnail
2025/07/23
目的: 藉由虛擬故事, 學習AZ-900 雲端平台的實際真實導入運作情況 工具: GPT 4o 備註: 文章中所有人事物皆為虛構. 提示詞設定 1. 提供一篇都市商務小說, 字數4000字,分三段, 2. 設定: 台灣,南部,製造業, 3. 角色: IT課長+資安工程師+品保經理
2025/07/23
目的: 藉由虛擬故事, 學習AZ-900 雲端平台的實際真實導入運作情況 工具: GPT 4o 備註: 文章中所有人事物皆為虛構. 提示詞設定 1. 提供一篇都市商務小說, 字數4000字,分三段, 2. 設定: 台灣,南部,製造業, 3. 角色: IT課長+資安工程師+品保經理
2025/07/23
目的: 藉由虛擬故事, 學習實際於AZ-900 雲端平台的真實導入運作情況 要求: AZ-900相關主題, 提供4000字都市小說, 位置台灣中部+雲端服務公司+客戶有導入需求+幫廠商進行評估. 設定:針對雲端平台服務類型的評估+預算和成本考量+台灣總部與歐洲辦公室的資料同步+業務人員相關權限
2025/07/23
目的: 藉由虛擬故事, 學習實際於AZ-900 雲端平台的真實導入運作情況 要求: AZ-900相關主題, 提供4000字都市小說, 位置台灣中部+雲端服務公司+客戶有導入需求+幫廠商進行評估. 設定:針對雲端平台服務類型的評估+預算和成本考量+台灣總部與歐洲辦公室的資料同步+業務人員相關權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參加者探討AI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及其面臨的挑戰,強調如何與AI共存並提升自我能力,李明峰的分享啟發參與者自我潛力的認識,並在AI圖像生成遊戲環節中,助教幫助學生理解生成過程,展現AI在教學上的無限可能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者的不同經驗,鼓勵更多人關注生成式AI的應用。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2023年被世人稱做生成式AI世代的元年,各式各樣的AI工具不斷湧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將詳細介紹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實現方法。
Thumbnail
2024年將是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的一年,從演算法突破到應用場景擴大,以及企業角力加劇和法律監管建立等多個方面,都有望實現突破。本文對人工智能在2024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預測和分析。
Thumbnail
2024年將是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的一年,從演算法突破到應用場景擴大,以及企業角力加劇和法律監管建立等多個方面,都有望實現突破。本文對人工智能在2024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預測和分析。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