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碼學的歷史演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從皇帝到將軍的祕密 — 古代密碼學

在公元前1900年,埃及人與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在石碑與陶器上使用特殊符號,為的是讓傳訊不被敵人識破。

到了古羅馬時代,凱薩大帝使用一種簡單的字母平移方式(Caesar Cipher),把每個字母往後移幾個位元來加密軍事命令。例如 "ATTACK" 就變成 "DWWDFN"。

這種密碼很簡單,但在沒有電腦的時代卻已足以造成混淆。

人們那時相信,只要敵人不知道密鑰(位移數),訊息就是安全的。

中世紀的智慧與對抗

進入中世紀後,歐洲外交與宗教信件日漸頻繁,密碼也更加複雜。

出現了多表替換密碼(如維吉尼亞密碼),一種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碼,讓訊息不再只是字母移動,而是依照一組關鍵字來決定每個字的替換方式。

這被稱為「不可破解的密碼」,直到 19 世紀的頻率分析技術出現為止。

阿拉伯數學家 Al-Kindi 是最早發明這種分析技巧的人,他開創了數學破解密碼的先河。

戰爭、機器與艾倫圖靈的勝利

來到 20 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二戰點燃了密碼學的大躍進。

德國 Enigma 密碼機堪稱奇蹟,它使用旋轉轉子變化密碼,每天密鑰組合超過 10 的 114 次方。幾乎無法破解。

但在英國布萊切利園,數學家艾倫·圖靈開發出早期的電腦裝置 Bombe,成功破解 Enigma 密碼,這場數學與邏輯的勝利縮短了二戰至少兩年,拯救了無數人命。

這是密碼學第一次真正改變世界歷史的時刻

公開金鑰密碼學(Public Key Cryptography)的誕生

1976 年,三位科學家 Diffie、Hellman、Merkle 提出了一個革命性概念:

「兩個人可以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建立一把共用的密鑰。」

這就是公開金鑰密碼學(Public Key Cryptography)的誕生。

不久之後,RSA 演算法問世,它讓銀行、政府、公司可以安全地在線上傳送資料。

這一刻,密碼學從軍事專用轉向平民化、商業化、數位化

從信任機制到區塊鏈 — 密碼學無所不在

隨著網路興起,人們需要不只是加密,還需要身份驗證、完整性保護、不可否認性。這促成了數位簽章、憑證機構(CA)、SSL/TLS 協定等安全機制的出現。

到了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問世,區塊鏈技術把密碼學放到了新的舞台

它使用雜湊函數、非對稱加密、簽章與共識演算法,創造出不需中央機構也能運作的貨幣與資料結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mster的軟工打雜旅程
0會員
9內容數
分享這一生在軟體工程的旅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杜卡特源自於威尼斯同名金幣;埃斯庫多意為「盾」,也可稱為「金盾幣」。
Thumbnail
杜卡特源自於威尼斯同名金幣;埃斯庫多意為「盾」,也可稱為「金盾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