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歷史的記載方式具有多元性,史學家根據不同的觀點與需求,發展出多種主要體裁。
以下為中國史書主要的記載方式:
歷史的記載主要體裁
1. 編年體
定義:以年份為序,按時間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代表作品:
- 《春秋》:儒家經典,由孔子所修,僅記大事,文字極為簡略。
- 《左傳》、《資治通鑑》(司馬光)則在《春秋》的基礎上詳述事件過程。
特點:條理清晰,便於查閱。
缺點:事件彼此之間的關聯不易呈現。
2. 紀傳體
定義:將歷史人物作為記載核心,分為若干類:本紀(帝王)、列傳(重要人物)、志(制度)、表(年表)等。
代表作品:
- 《史記》:司馬遷所作,開創紀傳體。
- 《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都承襲這一體例,被稱為「二十四史」。
特點:重視人物與事件的描寫,可展現歷史人物性格與命運變化,敘事性強。
3. 紀事體
定義:以事件為中心,按其發展順序來敘述,從頭到尾詳細記錄。
代表作品:
- 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雖是編年體,但陳元靚等人依據其重編成《資治通鑑紀事本末》。
特點:條理清楚,適合了解一個事件的全貌。
我的部落格「文藝沙龍」以兩種形式呈現:
1. Life is a long song
以「編年體」的形式,大至上依時間序介紹1960~1980年代期間我所記憶的歌曲,除了以「歌曲+歌者」為標題外,另以「Life is a long song-XXX」三位數流水號加上貼文日期,以方便查詢。所介紹內容,以歌曲為主,對人物為輔,對關聯的「人、事」只簡單帶過,以免過於冗長,影響聽歌。
2. Echo & Reverb
以「紀傳體+紀事體」的形式,介紹歌者、樂團,是以「人物+事件」為主,作為專題介紹。
為何取名為「Life is a long song」?
〈Life Is a Long Song〉是英國前衛搖滾/民謠搖滾樂團 Jethro Tull 於1971年發行的一首深情且具哲思的作品。這首歌展現了樂團主唱 Ian Anderson 對人生哲學的獨到詮釋,也是他少數以純木吉他為主導的作品之一。
🎵 基本資料
- 歌名:Life Is a Long Song
- 發行年份:1971
- 專輯/EP:同名 EP《Life Is a Long Song》
- 樂團:Jethro Tull
- 主唱與作曲:Ian Anderson
- 風格:民謠搖滾(Folk Rock)、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
🎼 歌曲特色與編曲
- 以原聲木吉他為主,簡約卻深情。
- 加入弦樂編制,襯托出淡淡的哀愁與抒情氛圍。
- 結構緊湊、歌詞精練,卻富有哲理與畫面感。
📝 歌詞主題與分析
這首歌以一種平靜而略帶淡然的口吻道出人生的無常與無助:
"Life is a long song, but the tune ends too soon for us all."
這句堪稱經典的歌詞,帶出對「生命雖悠長,但曲終人散總太早」的無奈感。
- 諷刺且幽微地描繪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疲憊。
- 最後一句突兀地點出「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落點。
- 詞意像是一封寫給人類的溫柔備忘錄,提醒珍惜當下、看淡終點。
🎧 推薦聆聽重點
- 開場吉他:Ian Anderson 純熟指法帶出的清新節奏。
- 弦樂入場:逐步堆疊出的情感張力。
- 結尾處:旋律在淡淡的哀愁中消逝,完美呼應主題。
📜 相關背景與評價
- 雖非主流熱門單曲,卻是許多樂迷心中的經典之一。
- 常被認為是 Jethro Tull 少數簡單但極具詩意的作品。
- 歌詞風格受到英倫民謠與詩歌傳統影響,展現 Ian Anderson 的文字功力。
如果你喜歡深思熟慮的歌詞與簡約不失厚度的旋律,Life Is a Long Song會是一首值得反覆聆聽、靜靜體會的人生小品。
為何取名為「Echo & Reverb」?
Echo & Reverb是兩個「聲學」的術語
在音樂或音訊處理中會聽到「echo(回聲)」與「reverb(混響)」這兩個詞,它們都是聲音在空間中反射所產生的效果,但它們的本質和聽覺感受是不同的。以下是詳細的比較與說明:
🗣️ Echo(回聲)
定義:Echo 是指聲音從一個表面反射回來,與原始聲音有明顯的時間間隔,你可以聽到「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聲音」。
特徵:
- 明確的重複(例如:「喂~喂~喂~」)
- 間隔時間通常超過 50 毫秒
- 常見於山谷、大廳或體育館中
- 回聲的次數和間隔取決於空間大小和牆面反射性
例如:你在山谷大喊「Hello」,1秒後你聽到「Hello」再回來,這就是典型的 echo。
🎶 Reverb(混響)
定義:Reverb 是聲音在空間中經過多次快速反射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聲音尾音的延伸感,但沒有清晰的重複。
特徵:
- 沒有明顯的單一重複
- 回音密集、時間差極短(<50毫秒)
- 形成一種「空間感」、「環繞感」
- 決定於房間大小、牆面材質與反射角度
例如:在教堂或浴室說話,你會感受到聲音持續飄散一會兒,這種尾音感就是 reve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