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美國》:一部跨越世紀的預言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黃同慶2014年11月15日讀書筆記

亞歷西斯.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是一部讓人讀來久久難忘的著作。這位十九世紀的法國政治思想家,以旁觀者的冷靜與預言者的洞察,描繪出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樣貌,並從中延伸對人性、政治、社會乃至未來世界格局的深刻反思。

這本書共分兩卷,第一卷完成於1835年,第二卷於1840年問世,至今已逾百年,卻依然令人驚嘆於其前瞻性。書中不僅預測美國與俄羅斯的崛起,也直指美國可能因種族問題而分裂——不正就是後來的南北戰爭?甚至對經濟發展趨勢的預言,也與《資本論》不謀而合,儼然一部政治與社會的「預言書」。


民主,真的是福氣嗎?

托克維爾並未一味讚美民主,他冷靜指出:

「全民平等未必是福氣,因為在過度講求社會平等的國家裡,反而更容易出現絕對專制的政府。」

他的警示,在二十世紀的法西斯政權中不幸印證。更令人驚異的是,書中許多觀察,不僅描述當時美國的情況,竟也貼切映照出今日台灣社會的矛盾與困境。


我最難忘的幾段話

這些段落,如同穿越時空的錘聲,敲擊我對民主的信仰與焦慮:

  • 「人民生活中發生的各類事情,無一不是在促進民主。」
  • 「在我們這個時代,領導社會的人肩負的首要任務是:對民主加以引導……將民主盲目的本能用對其真正的認識取代。」
  • 「我想像出了一個社會,在那裡,人人都把法律視為自己的創造,愛護它並且毫無怨言地遵守它……人們間建立起一種堅定的信賴與不卑不亢的相互尊重關係。」
  • 「在人們瞭解自己的真正利益後,自然就會理解,想要享受社會公益,就必須要盡自己的義務。」

而以下這幾段,幾乎可以當作我們這個時代的注腳:

  • 「王權的權威消失了,但法律的尊嚴卻並未取而代之。人民藐視權威的同時又懼怕它,而這種懼怕所造成的損失,遠超過從前對權威的尊崇所帶來的損害。」
  • 「貧富差距雖減少,卻彷彿加劇了彼此的仇視,人人互視為嫉妒與恐懼的對象。」
  • 「富人與窮人都沒有真正的權利觀念,只認為權勢是當下唯一的信託與保障……人人看到了惡,但沒有人有足夠的勇氣與毅力為善。」
  • 「我們放棄了舊體制的美好,卻未能獲得新制度的益處。」

這樣的民主,是進步,還是漂泊?


當民主變成空洞的口號

托克維爾也批判那些口口聲聲談民主、卻不理解其責任的人:

「一些出身高貴且道貌岸然的人,對卑躬屈膝的行為竟然誇讚有加;另一些人高談自由,卻從未懂得自由背後應負的義務。還有一些人,以進步為名,追求罔顧正義的利益、脫離信仰的知識與毫無道德可言的幸福。他們自稱是民主的鬥士,但他們實際上是不配的。」

讀到這裡,我不禁自問:

台灣,真的配得上民主嗎?

當「利益」壓過「正義」,當「知識」斷裂於信仰與價值,當「幸福」不再有道德作為根基,我們是否正身處托克維爾所描述的那個墮落版的民主社會?


民主,是一場深刻的修煉

托克維爾從未否定民主的價值,他只是提醒我們:
民主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是一場對人性、責任與信念的深刻修煉。

要配得上民主,不是靠喊口號,而是靠每個公民願意擔當、願意理解、願意守護——即使代價不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62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有些人,一開始就被命運否定,卻終其一生都在證明:命運算什麼? 他不是天生的飛行員,但他是打不倒的夢想家。鄭貞銘教授新書發表會紀念。
Thumbnail
2025/08/14
有些人,一開始就被命運否定,卻終其一生都在證明:命運算什麼? 他不是天生的飛行員,但他是打不倒的夢想家。鄭貞銘教授新書發表會紀念。
Thumbnail
2025/08/07
記憶對於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甚至我們可以說,記憶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沒有了記憶,人類的生命也就失去意義, 沒有了記憶,那些離開的人事物,就真的離開了。
2025/08/07
記憶對於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甚至我們可以說,記憶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沒有了記憶,人類的生命也就失去意義, 沒有了記憶,那些離開的人事物,就真的離開了。
2025/07/31
我們經常聽到的PUA、情緒勒索、心理操縱,都有一個共通點,操縱者透過心理技巧逐步瓦解他人的自尊與自信,而其中最具破壞性的,莫過於「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Thumbnail
2025/07/31
我們經常聽到的PUA、情緒勒索、心理操縱,都有一個共通點,操縱者透過心理技巧逐步瓦解他人的自尊與自信,而其中最具破壞性的,莫過於「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Thumbnail
身為民主國家的民意代表、政府官員, 至少在理論上,對民主的真諦需要具備相對深入的理解。 成功走向民主政制的另外一個必備必備條件是,台灣大部分人民, 至少是直接參與 “正副總統的大選” 的台灣選民,也具備這項對 “民主制度的基本概念” 的理解,台灣所嚮往的“類” 美式民主, 才有落實的真正可能。
Thumbnail
身為民主國家的民意代表、政府官員, 至少在理論上,對民主的真諦需要具備相對深入的理解。 成功走向民主政制的另外一個必備必備條件是,台灣大部分人民, 至少是直接參與 “正副總統的大選” 的台灣選民,也具備這項對 “民主制度的基本概念” 的理解,台灣所嚮往的“類” 美式民主, 才有落實的真正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