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的練武筆記-「口是心非派」
作者:老衲
老衲常說當今傳武圈的最大一派是甚麼?不是少林武當,也不是詠春太極;當今傳武圈的最大一派叫做是「口是心非派」,又稱作「掛羊頭賣狗肉派」。此派人數在當今的傳武圈中最多最夥,勢力龐大,門徒眾多。陳浩南說走江湖靠三樣東西,夠狠、義氣、兄弟多;而口是心非派也靠三樣東西,就是臉皮夠厚,嘴上能吹,還有關起門來稱大王。
這「口是心非派」又稱「掛羊頭賣狗肉派」的作為一個傳武流派,最大的特徵是甚麼呢?就是招牌上掛的、嘴上說的,與他實際練習的,完完全全不一樣。
好比老衲曾經看過某形意門大師說:「形意拳其實就是拳擊。」所以形意拳三體式站好,劈拳崩拳打完,還是得戴上拳擊手套練練他所謂的「現代形意」——其實就是拳擊的躲閃加上直勾擺拳訓練,只是名詞花巧地套上形意門傳統的名詞如「貼杆深入」、「橫走豎撞」等等悠忽人而已。
此形意門大師還在社交平台上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中段鞭腿是形意門人不可或缺的利器,一定要勤加練習。」老衲當時看到此言,差點沒把口中的珍珠奶茶急噴而出,笑完一陣之後,沉思半晌,心道:『難道當年形意門先賢,如李存義、尚雲祥、孫祿堂、薛顛等等老前輩,原來都是靠"中段鞭腿"取勝的乎?』
無獨有偶的是,當代也有一位八極拳大師如此說過:「八極拳其實就是拳擊。」因為八極拳其實就是拳擊的緣故,所以這派的八極拳,所有的碾步磨盤動作都採用拳擊中常見的提起後腳跟,掂起腳尖轉動這樣的發力方式。此外,八極拳訓練中初初入手的溜肩溜胯,這位八極拳大師也一概棄之不用,而改用拳擊的V型與U型躲閃,加上拳擊中的打梨球作為取代——當然,身為口是心非派的一份子,這位八極拳大師早已把V型與U型躲閃稱作是八極熊形練法,而打梨球也被他稱作是八極拳傳統的捅勁砸勁練法了;只能說,這是別出心裁、且不拘小節的創意稱呼。
只是老衲總有一個疑問:「這些人為什麼不直接練拳擊算了?」哎,口是心非與掛羊頭賣狗肉派的大師,心思難以被老衲這等俗人揣摩。只能說大師們是高瞻遠矚,打不過拳擊,就稱我派也是拳擊;如此一來既避免了門派之爭,又提高了傳統武術的現代感,可說一舉兩得,兩不相傷。
口是心非派還有另外一掛人,是另外一種特色的口是心非。
比如說,當年曾經有一個太極拳大師說:「大鬆大柔!而且不但要將肌肉放鬆到一點力量也沒有;連意識上,都要放鬆到幾乎沒有意識的緊張感才行。」嘩,大師的話語聽起來就是如此的高大上且政治正確,「放鬆肌肉」不夠,還要「放鬆意識」;沒辦法,不講一些玄虛空泛但是不明覺厲的口訣,怎麼對得起太極拳大師的名號呢?
大師的話雖這麼說,教學生們也是這麼教的;可是後來還是穿幫了。有與太極拳大師相熟的老徒弟從學幾十年後去太極拳大師家中一看,差點暈倒。原來太極拳大師家中放滿了各式石球石鎖,重刀重劍,還有傳武中常見的沙罈拉弓等等器械;莫不怪太極拳大師練這些傳武風格的重訓器材練得膀粗腰圓,魁梧異常,完全是古代猛將圖錄中所述的神武之體;可是太極拳大師他老人家教學生,完全要求一絲不著力,連在推手中有一點點肌肉緊繃之感也不可得。
關於太極拳大師的這件公案,很多圈內人知曉;其中孰是孰非老衲不好多說,還是留給明眼人自去公評。
另外一個卻是最近的案例,一位心意拳大師過往到處教人撐筋拔骨,說撐筋拔骨之後這個心意內勁多神奇多神奇;結果老衲前幾天打開社交平臺一看,俺的老天,這名心意拳大師居然說:如果手上兩膀的勁力不夠,絞纏對手卡不住位,那麼可以買一個西方人最新研發的,有點類似大型老虎鉗的健身器材,拿在手中用雙臂之力向內擠壓,練習雙膀的臂力。
——他奶奶的,說好的「撐筋拔骨功」、「神奇的心意內勁」滾去哪啦?難道馬學禮、張聚、買壯圖等等回族心意門的前輩高手們,熊膀鷹爪的勁力,是靠現代西方人發明的健身小玩意器材練出來的乎?
老衲這人功夫低淺的很,加上年輕時發生過一件極傷心的事情之後早就心灰意懶、封拳不練;現在只得靠少年時打下的一些微薄基礎帶帶徒弟而已。可是老衲這人有一點好處,雖然平時胡說八道慣了,可是教拳絕不打誑,說一是一,而且說試招就馬上試招,絕不拖延推託。
半年前老衲這裏來了一個過往專練健力的小朋友,聽到老衲胡吹內勁如何如何,馬上提出疑問說:「衲師傅,您說這內勁厲害,可是碰上我們這等練健力出身的體格,難道也可以操作得起來?」
老衲笑道:「這兩者不是一回事。你隨便摸俺的手臂、前胸後背、大腿肌肉,應該可以知道俺是從來不練有重量的東西的;而且俺不但西方重訓器材不練,連傳武的石鎖鐵環、重槍重棍等等一類東西,也完全不練。」
老衲等健力小友摸完確認後,伸出一隻手給他道:「你好奇這兩者有何不同,老衲便跟你鬥鬥力。俺這隻手給你用兩隻手抓,越大力越好。」那健力小友一抓緊,老衲便用內勁一抖一掀將他身子震飛離地,落地後他也不得不服氣,連說:「衲師傅是真功夫。健力的力量與心意的內勁,真不是一回事。」
老衲笑道:「這是小玩意,並沒有甚麼。若講到能搬能提重物,俺也不如你。但武功裏的力量並不是靠搬重物練出來的,這是老衲打小練武所堅信的原則與拳理;俺為了證明這一點,索性連一點點有重量的東西都不練,就是為了證明這個道理。」
對了,「伸出一隻手給對方兩隻手抓著」—這不見於任何古譜上文比武比的紀錄;純粹是老衲興之所至,隨意發想的一個小玩意而已。不過老衲的這個示範與外頭發人的大師們有一個相反之處;那便是老衲給人抓著,都是要求對方越大力越好;生怕你抓不緊,俺的內勁傳導不過去,便還得另想花法震懾你。而外頭很多大師在發人時都喜歡要求對方盡量放鬆,與老衲恰恰相反;不過發人的大師們為啥不敢要求對方用力抓緊再發對方,這道理俺想不通,也就不去說他。
說完健力,再說拳擊。
老衲過去完全不與外人交流,的確不明白拳擊是怎麼一回事。好在月前有個專精拳擊的小朋友,說沒見過傳武,找到老衲非要跟著老衲學。
心意六合是在傳武裏頭少見的純打擊而非手法系的武術,而且黑手極夥,講究出手見紅;所以在過去是沒有試手過手一說的。不過老衲教了幾年拳,也慢慢摸索出一些可以友好交流的玩法。
老衲下場與拳擊小友玩了幾手,那小朋友驚嘆說道:「原來心意拳是這樣的一門東西,與拳擊完全是不同的格鬥體系;非常奇特,我想學。」
老衲呵呵大笑,忍不住說出電影《功夫》裏頭的經典台詞:「你想學?俺教你啊!」只是老衲長得比較像是反面角色火雲邪神,而沒有周星馳星爺的英俊瀟灑罷了。
拉哩拉雜說了很多,其實只是想說:傳武要發展、要推廣,要在現代社會裏求認同。第一件事其實需要的是「反求諸己」。不要整天搞一些江湖伎倆騙人,那些只是仗著過去社會資訊不流通才能使得上、騙得到人的辦法。誠心地問問自己在過往的傳承裏到底得到甚麼好東西,拿出來擺在桌面上賣,在自由市場上給客戶們比較、做選擇,那才是在當今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下生存的唯一辦法。
不過呢,據老衲的觀察。許多「口是心非派」與「掛羊頭賣狗肉派」的大師們,其實都是在各自傳承中「未得真傳」的一支傳人。這是歷史共業,沒法子,過往的傳武傳承真的是極其嚴苛的;老衲聽過有些老師傅教徒弟真傳前,要先考驗徒弟的心性一到三年的,更甚者還有要對過八字,看是不是有「腦後反骨」的,不一而論。如此想來,這些大師們也是有苦說不出;未得各自門派的拳法真傳,卻又要頂著這個金光閃閃的招牌教武,只好「口是心非」,也只好「掛羊頭賣狗肉」了。
最後肯定有小朋友要問老衲道:衲師傅你說了半天,那你是甚麼派啊?哎!老實說俺甚麼派都不是。最多,可能是「對牛彈琴」、「愚公移山」、還有「夸父追日」的蘋果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