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佛教:認識世界的不同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迷上podcast上的科學看佛法的頻道,主要是由法源法師以問答的方式去使用佛教的觀點去解答各種問題,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剖析佛法,每一集一個非常有趣的旅程都會有讓人覺得原來還有這種思考方式的驚奇。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規律的重要手段,主要靠實證研究。就拿物理學來說,從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每個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大量實驗數據和精確觀測。

佛教則從哲學和精神層面探索世界。它以 「四聖諦」「八正道」「緣起性空」 等教義為核心,引導人們從內心洞察世界的本質。 「四聖諦」 裡的苦諦,讓人們認識到人生充滿苦難,比如生、老、病、死,想要的得不到,相愛的人要分離,討厭的人卻總碰面,還有各種煩惱。

這兩者看似不相關沒交集的東西,卻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慢慢有了重疊,甚至有些人認為科技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玄學,比方說在量子力學裡,粒子狀態有不確定性,在被觀測前處於模糊疊加態,只有觀測時才坍縮為確定狀態。這種不確定性和相對性,和佛教講的 「空性」 觀念相呼應,佛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沒有自性,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因緣聚合而生,隨因緣變化而變化。

量子力學揭示微觀世界奇異現象,也表示它和佛教的空性觀有相似之處。




例如著名的 「薛丁格的貓」 思想實驗,把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衰變有幾率,若鐳衰變,觸發器打碎裝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若鐳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沒打開箱子觀測前,原子處於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態,那麼貓也處於既死又活的疊加態。這奇特現象表明,微觀世界規律和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不同,事物狀態在觀測前不確定,這和佛教對世界虛幻本質的認知相契合。 此外,佛教強調的 「緣起性空」 思想,也和現代科學中宇宙萬物相互依存、相互連結的觀點一致。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一切事物都相互關聯,從微觀粒子到宏觀天體,它們之間有複雜相互作用和連結。這種相互依存關係,體現佛教 「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 的理念,進一步證明科學和佛教在對世界本質認識上有相通之處。




科學和佛教的碰撞,引發人們對真理、信仰、科學精神等問題的深入思考。當我們面對科學實證研究和佛教哲學思辨時,會不禁思考:真理到底是什麼?

是科學透過實驗和觀測揭示的客觀規律,還是佛教透過內心體悟領悟的精神境界?

也許真理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科學和佛教從不同角度為我們揭示世界不同層面。 在信仰方面,科學和佛教的碰撞也促使人們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體系。科學發展讓人更注重理性和實證,而佛教為人們提供精神寄託和心靈慰藉。在科學時代背景下,如何既尊重和追求信仰,又不盲目迷信,成了人們要思考的問題。科學精神強調質疑、探索和創新,這和佛教修行理念也有相通之處。佛教鼓勵修行者透過不斷思考和實踐,突破自我限制,實現精神昇華。這種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自我的超越,和科學精神裡的探索和創新精神相互呼應。 科學與佛教的碰撞與交融,為我們提供更廣闊思考空間,讓我們能從不同視角認識世界、理解人生,在追求真理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舒服新觀點
62會員
40內容數
總有一個小說夢,很想寫出一些其他世界的經歷或是更大格局腦中的世界,但都無法成型,希望能夠努力表達與呈現出來。
舒服新觀點的其他內容
2023/11/12
在宇宙的定數中,人類的命運並非完全被框定,而是由面對既定事件時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決定。本文探討人類的束縛,源於自身的侷限以及科技發展的偏差,呼籲重視心靈力量,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並反思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與命運。
Thumbnail
2023/11/12
在宇宙的定數中,人類的命運並非完全被框定,而是由面對既定事件時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決定。本文探討人類的束縛,源於自身的侷限以及科技發展的偏差,呼籲重視心靈力量,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並反思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與命運。
Thumbnail
2023/11/11
以靈魂的載具比喻肉體,探討人生經歷如同修行過程,並鼓勵讀者積極面對困境與挑戰。
Thumbnail
2023/11/11
以靈魂的載具比喻肉體,探討人生經歷如同修行過程,並鼓勵讀者積極面對困境與挑戰。
Thumbnail
2023/11/09
這篇文章探討人際關係中,隨著時間、環境改變而產生的疏離感。作者以自身經驗,描述朋友、同事因價值觀差異、生活環境改變等因素而漸行漸遠的過程,並反思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遷與珍惜當下重要的人。
Thumbnail
2023/11/09
這篇文章探討人際關係中,隨著時間、環境改變而產生的疏離感。作者以自身經驗,描述朋友、同事因價值觀差異、生活環境改變等因素而漸行漸遠的過程,並反思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遷與珍惜當下重要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讓我們繼續討論。 科學 上面提到要知道如何分辨真假,這時科學就很重要了,因為科學是很好的思考工具。 對,科學是「工具」一點要先搞清楚,科學原本就是教會「為了更加理解上帝真理」而專科化的學問,所以不要以為科學與宗教敵對,實際上科學根本就是研究神學的工具。 還是說一點歷史故事,雖然很多人會說科學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描述了世界觀之所以改變,在於科學典範paradigms)間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移轉,產生了新的信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與新的標準。從亞里斯多德、托勒密系統、牛頓物理學、愛因斯坦物理學及量子力學,世界觀便是隨著這些典範移轉而改變。但是,世界觀難道全權由科學典範所主宰嗎?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Thumbnail
科學是一種有系統性的知識體系,而哲學則會持續提問理論命題是否合理、實驗是否能完整說明理論想探討的範圍,而實驗是否可複製。典範的興起與跌落是必然的,而數據只是數據,具有可操弄性,必須用該理論是否合理和實用性來檢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