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生寫文獻探討時,最常犯的錯誤是「變成摘要倉庫」。
看了十幾篇 Paper,每篇都抄重點,最後自己也看不出跟論文有什麼關係。
文獻探討不是整理別人的想法,而是替自己的研究搭骨架。▋緊咬第一章的 Issue, Problem, Questions
文獻探討不是無差別的蒐集,
每一段都必須回答:「這篇文獻怎麼幫助我界定研究問題?」
你要從第一章的 Issue(議題)、Problem(問題)、Questions(研究問題)往回拉線,
每篇引用的 Paper 都必須跟這三個元素對應得上。
這樣你的文獻探討才不會像拼貼,而是有明確方向。
▋緊咬第三章的研究方法與資料收集
第二章不是純理論,
它要替第三章鋪路。
所以讀文獻時要問自己:「這篇 Paper 的方法論,能否支持或對比我的研究設計?」
如果你能在文獻探討裡預先鋪好方法的脈絡,
等到寫第三章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在文獻中「鋪陳了合理性」。
▋緊咬第五章的結果討論與未來研究
好的文獻探討不是只有背景,
而是能預留「討論空間」。
每引用一篇 Paper,都要能讓自己在第五章討論時回扣:
「我的結果是延伸了誰的工作?挑戰了誰的結論?開啟了什麼下一步?」
這樣寫出來的第二章,才會跟整篇論文形成閉環,
而不是孤立的一章。
⸻
文獻探討不是「讀越多越好」,
而是「讀進去後,讓整篇論文連成一條線」。
緊咬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你會發現第二章寫起來不但有方向,還能讓整篇論文穩穩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