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讀者問:如何撰寫論文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其實,寫文獻探討時,要緊咬著你的論文的這三個部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研究生寫文獻探討時,最常犯的錯誤是「變成摘要倉庫」。

看了十幾篇 Paper,每篇都抄重點,最後自己也看不出跟論文有什麼關係。

文獻探討不是整理別人的想法,而是替自己的研究搭骨架。

▋緊咬第一章的 Issue, Problem, Questions

文獻探討不是無差別的蒐集,

每一段都必須回答:「這篇文獻怎麼幫助我界定研究問題?」

你要從第一章的 Issue(議題)、Problem(問題)、Questions(研究問題)往回拉線,

每篇引用的 Paper 都必須跟這三個元素對應得上。

這樣你的文獻探討才不會像拼貼,而是有明確方向。

▋緊咬第三章的研究方法與資料收集

第二章不是純理論,

它要替第三章鋪路。

所以讀文獻時要問自己:「這篇 Paper 的方法論,能否支持或對比我的研究設計?」

如果你能在文獻探討裡預先鋪好方法的脈絡,

等到寫第三章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在文獻中「鋪陳了合理性」。

▋緊咬第五章的結果討論與未來研究

好的文獻探討不是只有背景,

而是能預留「討論空間」。

每引用一篇 Paper,都要能讓自己在第五章討論時回扣:

「我的結果是延伸了誰的工作?挑戰了誰的結論?開啟了什麼下一步?」

這樣寫出來的第二章,才會跟整篇論文形成閉環,

而不是孤立的一章。

文獻探討不是「讀越多越好」,

而是「讀進去後,讓整篇論文連成一條線」。

緊咬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

你會發現第二章寫起來不但有方向,還能讓整篇論文穩穩站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2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很多碩士生剛進研究所時,都會被教授說的一句話嚇到: 「題目要自己想。」 這時候最容易陷入的錯誤是:到處找靈感,卻沒有一個穩定的起點。 而研究的起點,往往不是一個完美的題目,而是一篇能陪你思考的 Seed Paper。 ▋剛開始當研究生,最優先要掌握的,是如何「吃透」一篇 Paper 別急著
2025/08/02
很多碩士生剛進研究所時,都會被教授說的一句話嚇到: 「題目要自己想。」 這時候最容易陷入的錯誤是:到處找靈感,卻沒有一個穩定的起點。 而研究的起點,往往不是一個完美的題目,而是一篇能陪你思考的 Seed Paper。 ▋剛開始當研究生,最優先要掌握的,是如何「吃透」一篇 Paper 別急著
2025/08/02
很多人以為「有動力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會怠惰, 但事實剛好相反: 我每天都怠惰,只是我確保怠惰之前,已經用力過了。 ▋老實說,我學習的動力,是為了耗盡精力,確保晚上九點能睡著 對我來說,動力不是夢想,不是熱情,而是「身體需要」。 每天晚上如果腦袋還有多餘的力氣,反而會睡不著。 所以我用早上
2025/08/02
很多人以為「有動力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會怠惰, 但事實剛好相反: 我每天都怠惰,只是我確保怠惰之前,已經用力過了。 ▋老實說,我學習的動力,是為了耗盡精力,確保晚上九點能睡著 對我來說,動力不是夢想,不是熱情,而是「身體需要」。 每天晚上如果腦袋還有多餘的力氣,反而會睡不著。 所以我用早上
2025/08/02
很多人把「數學家」想成一個終點, 但年紀大了才懂,那只是你前進時需要的胡蘿蔔。 真正的關鍵,不是你能不能「成為數學家」, 而是你能不能在走的路上,慢慢成為一個跟自己契合的人。 ▋目標職業只是胡蘿蔔,年紀大了你才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吃 高中、大學時,很多人都覺得「進頂尖數學系=成功」。 但進
2025/08/02
很多人把「數學家」想成一個終點, 但年紀大了才懂,那只是你前進時需要的胡蘿蔔。 真正的關鍵,不是你能不能「成為數學家」, 而是你能不能在走的路上,慢慢成為一個跟自己契合的人。 ▋目標職業只是胡蘿蔔,年紀大了你才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吃 高中、大學時,很多人都覺得「進頂尖數學系=成功」。 但進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但回歸正題,我在高高興興的寫完之後也檢討我寫作的壞習慣,這在我寫論文的時候依然常被雕,我總是被說「文不對題」。
Thumbnail
但回歸正題,我在高高興興的寫完之後也檢討我寫作的壞習慣,這在我寫論文的時候依然常被雕,我總是被說「文不對題」。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