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加入民團自訓?
台海情勢的緊張,使得一些台灣民眾開始思考如何自保。除了政府的國防體系外,也有人選擇加入民間團體進行自發性的軍事訓練,以增強自我防衛的能力。
而作為姨學的愛好者,我對他所提到加入民團(Citizen Corps),也就是指由平民組成的非正規軍事組織或團體,並積極自訓的必要性,很是贊同。
他的觀點如下:
- 「去中心化」與「費拉化」的對抗
*何謂費拉?
「費拉」一詞,最初源自阿拉伯語「فلاح (fallaḥ)」,意為「農民」或「耕種者」。
簡單來說,「費拉」指的是一群缺乏自組織能力、武德和主體性的人。他們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 缺乏自組織能力:費拉社會的人民習慣於依賴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體系來提供秩序和安全。他們不具備建立和維護「小共同體」的能力,一旦中央集權崩潰,整個社會就會迅速陷入混亂,互相猜忌、互相傷害,也就是所謂的「張獻忠化」。
- 缺乏武德:費拉沒有保衛自己家園和信仰的意願與能力。他們傾向於用金錢或服從來換取安全,而不是用戰鬥。因此,他們很容易被外來的征服者統治,並且在統治者交替時,他們仍然只是被動地接受統治,而不會奮起反抗。
- 缺乏主體性:費拉沒有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原則,他們的一切行為準則都來自於當下的統治者。他們會為了生存而隨時改變立場,沒有堅定不移的價值觀。這使得他們在政治上缺乏獨立性,無法成為一個有力的公民群體。
- 「費拉化」的過程
- 劉仲敬認為,「費拉化」是一個文明衰落的必然過程。當一個文明在長期的大一統帝國統治下,原有的地方共同體(如部落、封建領主、宗族)被瓦解,人們被原子化成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他們失去了集體行動的能力和勇氣,最終就變成了費拉。這個過程使得社會的「武德」逐漸流失,最終變得極度脆弱,經不起任何外部衝擊。總結來說,從劉仲敬的視角來看,「費拉」不是一個單純的貶義詞,而是一個分析社會病理狀態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種被馴化、被原子化、缺乏自衛和自組織能力的社會群體,這種群體在面對危機時,往往難以自救,只能等待新的征服者來重建秩序。

- 「小共同體」的建構
在劉仲敬的論述中,「小共同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認為,只有當人民以家庭、社區或志願團體等形式組成具有信任和互助關係的「小共同體」時,才能有效地應對危機。這些共同體能夠在國家機器失靈時,自行組織起來,提供防衛、物資分配等功能。
- 「武德」的重建
「武德」是劉仲敬思想中的另一個核心概念。他認為,一個具備「武德」的社會,其人民不僅有保衛家園的意願,更具備實際的戰鬥技能和勇氣。加入民團自訓,便是提升「武德」的具體實踐。透過訓練,個人不僅能學習戰術、急救等技能,更能培養面對危險時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
總結來說,從劉仲敬的觀點來看,加入民團自訓並非僅僅是學習軍事技能,更是一種重建台灣社會自組織能力、抵抗「費拉化」趨勢、以及提升「武德」的行動。這代表著,面對外部的潛在威脅,台灣人應該從底層開始,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起一個個能夠自我防衛的「小共同體」,而非被動地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國家機器上。
自我技能檢視
總體來說,民團成員的技能和體能要求,是為了確保他們在任何突發狀況下都能自救並助人。這些能力讓個人從被動的受害者轉變為能夠積極應對危機的行動者
- 體能要求:
- 耐力:能夠長時間徒步、負重行進或執行任務。這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例如能夠在負重情況下長跑或持續運動。
- 力量:足夠的肌力來搬運重物、協助傷者、或進行攀爬等動作。這通常透過重量訓練或核心肌群訓練來提升。
- 協調性與敏捷性:能夠在不平坦的地形上快速移動,躲避障礙物,並保持身體平衡。
- 心理素質:在壓力下保持冷靜、清晰思考的能力。這雖然不是體能的一部分,但同樣重要。成員需要能夠承受恐懼、疲憊和不確定性,並在混亂中做出正確的判斷。
- 自我檢視:
- 耐力:要開始練跑步。第一次參加自訓沒想到要作體能。還好平常都有在運動,還能跟得上。但是跑步是真的沒啥在跑步,這個要加強。
- 力量:這應該沒問題,繼續維持週間的晨練。以推、拉、腿部為主。
- 調性與敏捷性:釣魚時要爬下河谷並在溪流間行走,目前應該是ok。
- 心理素質:這就需要多練習了。以免真的要派上用場過於緊張。
- 技能要求:
- 基礎急救與創傷處理:這是最核心的技能之一。成員應學習如何止血、包紮傷口、處理骨折、進行心肺復甦(CPR)和使用自動體外電擊器(AED)。這在任何災害或衝突中都至關重要。
- 導航與地圖判讀:能夠使用地圖、指南針和GPS等工具進行導航,這在通訊中斷或不熟悉的地形中尤其重要。
- 通訊技能:學習使用無線電對講機或其他通訊設備,了解基本的通訊紀律和加密方式,以確保訊息傳遞的順暢與安全。
- 災害應變與生存技能:包括如何建立臨時庇護所、尋找和淨化水源、生火、以及在野外尋找食物等。這些技能在長期與外界隔離的狀況下能大大提高生存機率。
- 基礎戰術與自我防衛:雖然民團的目標是自衛而非攻擊,但學習基礎的戰術動作、掩護、警戒、以及非致命性的自我防衛技巧,能有效保護自己與隊友。
- 自我檢視:
- 基礎急救與創傷處理:有上過BLS (BLS 是 Basic Life Support的縮寫,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基本救命術的英文縮寫),並取得證照。會CPR跟簡單包紮,但是缺乏練訓,需多加操作。
- 導航與地圖判讀:有上過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的課程。我想也是需要多加練習與操作,特別是離線地圖的使用。
- 通訊技能:完全沒有使用無線電的經驗。8/1號的課程獲益良好,考慮購入無線電。
- 災害應變與生存技能:雖然說有野營跟獨自戶外過夜的經驗,但是我想有機會還是得參加相關的課程。
- 基礎戰術與自我防衛:我對拳擊課蠻有興趣的。或許可以考慮?
- 自訓裝備
- 止血帶:有
- 彈性繃帶:有
- 三角市:需要購入
- 後背包:暫時不用再買
- 著耐磨、耐髒之長袖長褲:Uniqulo的不夠耐磨,需要購入。
- 繫腰帶/皮帶佳:有
- 無線電裝備:需要購入
- 工作手套:需要購入
- 自訓筆記
- 8/1自訓除了體能課之外,就是無線電的操作,簡單作筆記如下
- 通訊禮儀與紀律
- 簡潔明瞭:每次通話都要盡量簡短,只傳達必要的資訊。避免閒聊,保持頻道暢通。教官建議每次通話不要超過十秒。
- 報告身分:通話前先報上自己的呼號(call sign)或身分,讓對方知道是誰在說話。例如:「這裡是A組,呼叫B組。」
- 重複確認:收到重要訊息後,要覆述一遍內容以確認無誤。例如:「收到,您說C點集合,已確認。」
- 結束對話時,要說Out!
- 技術操作與設定
- 頻道設定:確認團隊所有成員都設定在相同的頻率或頻道上。在緊急情況下,應避免隨意切換頻道。由於我們沒有無線電,因此是用APP Zello來練習。
- 音量調整:確保音量適中,既能清楚聽到,也不會過大造成干擾。
- PTT按鈕:按住「PTT」(Push-To-Talk)按鈕,待一兩秒後再開始說話,以確保訊息完整傳送。說完後立即鬆開按鈕,讓其他人能夠發言。
- 其他
- 由於算是入門課,所以教官只有講一些重點跟讓大家分組練習。果然沒有實際操作過時,一開始講起來很卡。
- 幾個重點就是,在制高點可以更清楚的通話。在戶外遇到情況時,要記得確認自已的位置,最好是能報座標,因此離線地圖的使用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