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帝都──帝國美術學校與台灣出身藝術家

更新 發佈閱讀 24 分鐘
raw-image

日治時期的台灣並未有專門培育藝術家的美術學校,因此進學者大多選擇前往日本內地求學。其中唯一官立的東京美術學校便培育出眾多台灣出身的藝術家,台籍有黃土水、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顏水龍等,日籍則有西尾善積、古山潤等。

除了東京美術學校,其餘尚有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美術學校、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設有相關科系,其餘尚有藝術家所開設的私塾以及美術研究所可以供就讀。在眾多學校中,帝國美術學校亦是眾多台灣出身藝術家所選擇的學校。

帝國美術學校(以下簡稱「帝美」)於1929年創立、1935年由於同盟休校事件,部分師生出走另立多摩帝國美術學校(現 多摩美術大學)。帝美戰後改稱為造型美術學園、武藏野美術學校。1962年改為武藏野美術大學至今。

raw-image

圖1.現今武藏野美術大學(原帝國美術學校)正門

現今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中,保存有帝美時期的《學友會誌》第1-11期(1931-1943,第5期起改名為《帝國美術》),以及《帝國美術》第1-7期(1935-1937)。雖然兩者曾在1936、37年兩年間變成同名刊物。但前者由學友會發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刊物;後者由帝國美術學校校方發行,多刊載教授的論文。參與對象以及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raw-image

圖2.《帝國美術(原學友會誌)》6號(1936年12月)封面

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藏

《學友會誌》的第1-6號中,刊載有學生名簿,完整記錄了該年度在校學生,以及學生的本籍地和出身校。雖然1937年發行的第7號之後,《帝國美術》便未再刊登學生名簿。但從其中,仍可以看見多數台灣出身、就讀帝美的學生們。因此本文將從《學友會誌》以及《帝國美術》兩本雜誌中,一見懷抱夢想上京的年輕藝術家,在帝都求學的軌跡。

目前從1931年至1936年的名簿中,可以確認台灣出身、就讀帝美的學生有以下幾位:

raw-image

一、台籍藝術家與帝國美術學校

就讀帝美的台籍藝術家們,之後多成為了台灣畫壇的重要藝術家,如林柏壽、林林之助兄弟,洪瑞麟、張義雄、陳春德、蒲添生等。於其中有幾位藝術家的資料值得特別注意。首先,邱潤銀自東京智山專門學校附屬中學畢業後,考入帝美就讀西洋畫科,1935年另立多摩帝國美術學校時,邱潤銀也一同轉至多摩帝國美術學校就讀,因此最終是於該校完成學業。[1]

而蒲添生在學生名簿中,註記為「麻生中」出身,此處的「麻生中」應是指1927年創立的「茨城縣立麻生中學校」。[2]然而查證蒲添生上京的1931年,麻生中學校的職員裡面,並未有任何一人具備台灣經驗。[3]另外於蒲添生的生平記事中,也少見提及麻生中學校就學(或可能為設籍)此事。[4]

蒲添生當時添加上「麻生中學校」經歷,主要應是為了符合帝美本科生的入學門檻:中學校三年級以上修了或是同等學力。[5]但是為何選擇麻生中學校,日後需要更多史料查證。另外,蒲添生1932年進入帝美時,原本是就讀「日本畫科」,隔年再入「彫刻科」。但1934年後,蒲添生隨著朝倉文夫的私塾學習雕塑,便離開了學校。

另一位短暫就讀帝美的藝術家張昆麟,其生平在近期鈴木惠可的著作《黃土水與他的時代:台灣雕塑的青春,台灣美術的黎明》中,首次被完整的梳理、呈現於世人眼前。綜合史料可以知道,張昆麟1931年進入帝美西洋畫科,而後轉入岡山縣的金川中學校。自該校畢業後再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彫刻科就讀。

會有如此輾轉的求學經過,主要是帝美與東美兩校的入學資格並不相同。帝美的本科僅僅要求中學校三年級修了,但是東美的本科卻是要求中學校畢業或是同等學力才能報考。[6]因此張昆麟曾就讀台中第一中學校,但未有畢業之記錄。在此情況下,剛赴日時只得以報考帝國美術學校。

raw-image

圖3. 張昆麟像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教基金會(編號:PH5_014),網址:https://chengpo.org/history_data/張昆麟像/

而後為了進入東美,來到了岡山縣的金川中學校求學,這是一所擁有眾多台灣留學生的私立中學,其他知名校友如吳新榮、張文環等人。張昆麟的同學坂田勝茂如此回憶當時的情況:「他(張昆麟)來到金川中學校的目的,並非是慕著服部(純雄)校長的品性而來,而是為了取得專門學校的報考資格」。坂田也提到,張昆麟在進入金川中學校後,便加入該校繪畫部,積極參加美術活動。[7]

而後張昆麟如願考入東京美術學校,但並非西洋畫科,而是彫塑科。坂田勝茂詢問原因時,張昆麟則回答:「如果能考進的話,哪一科都一樣吧。西洋畫科很困難所以沒有去考」。不過遺憾的是,張昆麟未能完成學業,中途便因病逝世。

另外可以見到三位台灣藝術史上較為陌生的名字,分別是就讀西洋畫科的張銀溪、張逢時,西洋畫別科的周義成以及工藝圖案科的施丙火。

身為后里張圻招家族一員的張銀溪於1912年出生,其祖父為內埔區長張青雲、父親為內埔庄長張堪。1931年,張銀溪赴日就讀帝美西洋畫科,在一張台灣留學東京畫家,於東京神田中華第一樓合照中,也可見張銀溪的身影。1935年,其父親張堪因地震罹難,因此張銀溪在隔年完成帝國美術學校學業後,返台接任家族地方事務,先後任內埔庄役所會計役、庄長等職。戰後持續投入地方建設,雖然為美術學校出身,但少見美術相關活動。[8]

raw-image

圖4. 台灣畫家於東京神田中華第一樓聚會時攝影

約1931-1935台灣畫家林柏壽、陳德旺、陳永森、李梅樹、蒲添生、張秋海、許長貴、陳澄波(前排左三)、林林之助、李石樵、張銀溪、翁水元、洪瑞麟、邱潤銀、林榮杰於東京神田中華第一樓聚會時攝影。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教基金會(編號:

PH1_169),網址:https://chengpo.org/history_data/台灣畫家於東京神田中華第一樓聚會時攝影/

周義成則是台籍學生中,少數選擇別科就讀者。周義成為1929年嘉義中學校第一回畢業生,推測於1930年進入帝美西洋畫別科就讀。依照規定,別科修業期限為一年以上,而在1935年的名簿中,已經未見周義成之名。因此推測周義成可能於該年離開帝美,其後未詳。

另外,施丙火就讀的工藝圖案科,也是唯二選擇該科的台籍藝術家(另一位是陳春德)。關於施丙火,可知由1933年至1936年的名簿中都可見他的名字,值得留意的是,1935年施丙火的名字也出現在東京美術學校工藝科鍛金部豫科的新生名單中。[9]施丙火為何同時就讀地美和東美兩所學校,其背後的原因需要更多史料探討。[10]

然而從以上的梳理可以發現,上述兩人(周義成、施丙火),再加上成淵學校畢業的張逢時三人,目前已知的史料僅少,因此並無法完整梳理他們上京學習的動機,以及畢業後相關的活動。

而除了從名簿中得知台籍藝術家求學的軌跡,《學友會誌/帝國美術》中,也可見他們撰寫的作品刊載其中。在《學友會誌》3號(1933年12月),洪瑞麟刊載了一篇〈故有澤憲一郎君の日記抄〉[11],內容記錄洪瑞麟同窗有澤憲一郎1932年2月至6月的部分日記。在文末洪瑞麟也加上了一段自己的註解,他說著:

有澤君逝世後將近一年了。
……但我一點也不覺得他成了不歸之人,總覺得在哪裡還能夠再見面。
這邊所刊載的日記,能夠清楚知道有澤君是如何用燃燒的熱情,奉獻自身追求藝術之道的身體。又他是如何抱持著真心純情而生活著。
一同為他的才能惋惜,也望永遠祈求他的冥福。[12]

也想必兩人具有一定的交情,洪瑞麟才能取得有澤的日記,最終將部分的日記刊載於《學友會誌》之上。從文末洪瑞麟的結語,亦可以見到兩人深厚的友情,

另外,《學友會誌》也可見到陳春德的散文作品,在第5、6、7號中,陳春德分別刊載了〈シエン.ホウ.イヤ祭〉、〈ウライ蕃社道中記〉、〈淡水河畔の思ひ出〉[13],可以說是台籍藝術家中,最積極刊載作品的一位。〈シエン.ホウ.イヤ祭〉的「シエン.ホウ.イヤ」為「城隍爺」的台語發音。文中描述自己幼時參加城隍爺祭的場景,對於故鄉的風景充滿懷念之情。

raw-image

圖5. 陳春德,〈ウライ蕃社道中記〉開頭部分

圖片來源:《帝國美術》6號(1936年12月),頁48-49(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藏)

〈ウライ蕃社道中記〉為陳春德、洪瑞麟、楊佐三郎(楊三郎)以及一位劉君一同前往烏來的遊記。描述一行人穿過深山小徑、遇到毒蛇,最終抵達原住民族部落的有趣過程;〈淡水河畔の思ひ出〉則描寫陳春德幼時成長的淡水,以及與親戚的孩子遊玩,其中一位表妹/堂妹玉蘭因病早逝的記憶。陳春德的三篇作品在題材選擇和書寫上,都十分具有台灣特色。 

二、日籍藝術家與帝國美術學校

除了台籍藝術家赴日本就讀帝美之外,在名簿之中,亦可以發現許多台灣出身的日籍藝術家。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福井敬一。1911年福井敬一於台北出生,其父親是1908年渡台、擔任富基角燈台看守的福井恭三郎。[14]而後福井敬一畢業自台南第一中學校(1929年11回生)[15],1931年上京進入新宿的同舟舎繪畫研究所學習繪畫,1932年考入帝美西洋畫科。福井敬一在帝美就讀時間較長,1932年入學後直至1939年才自該校畢業,總計七年的時間。

raw-image

圖6.以鹽月桃甫指導的京町畫塾成員為基礎,所組成的朱潮會,其中可見福井敬一之名。

圖片來源:〈朱潮會展 十五日開催〉,《台南新報》1936-08-15(4版)。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近代台灣報刊資料庫」。

從史料中可以得知,這七年間福井敬一可能並非都在帝美求學,如1934年福井敬一入選第八回台展後,接受了《台灣日日新報》記者的訪問,從相關記事中可以知道,當年福井敬一與宮田彌太郎一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並接受鹽月桃甫的指導。[16]而查閱鹽月桃甫所指導的京町畫塾,該畫塾關係者所舉辦的展覽,如京町畫塾展[17]、朱潮社展[18],確實在展出者中皆可見福井敬一之名。

除此之外,福井敬一也是1935年由西川滿、立石鐵臣、宮田彌太郎等人共同創立的創作版畫會成員。[19]總結來說,1934年至36年間,福井敬一主要於台灣進行美術活動,推論這便是福井敬一在帝美的在籍時間,比一般學生更長的原因。

福井敬一自帝美畢業之後,主要參與美術團體國畫會。戰後福井成為該會會員、亦曾與香月泰男、立石鐵臣等人共同成立型生派美術家協會。1950年代起回到了母校、已經改稱武蔵野美術大學的帝美任教。

在福井敬一之外,名簿中其它台灣出身者,還可見三位台北第一中學校的畢業生辻元一(1928年卒)、堀田實(1929年卒)、宮本彰(1931年卒),分別就讀西洋畫科、師範科以及工藝圖案科。

辻元一從台北一中畢業到帝美入學間隔了兩年,由於他考入的是西洋畫科,因此中間兩年可能正在習畫。他1936年自帝美畢業,1938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擔任雇員,1941年起亦任職於文教局博物館。由於當時照相技術不如現今發達,因此會請畫家繪製論文或研究所需之學術用圖。如立石鐵臣、水谷勝成(水谷宗弘)亦曾擔當此工作。[20]因此辻元一應是在台北帝大和博物館中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才能。而在工作之餘,1939年辻元一以〈子供の顏〉、〈教會のある風景〉兩件作品入選第五回台陽美展,但除此之外未見更多美術活動。[21]

raw-image

圖7.第五回台陽美展出品目錄(部分),其中可見辻元一之名。

圖片來源:蕭亦翔、張哲維編,《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身為辻元一學弟的堀田實,1909年作為堀田大十郎的長男出生,1929年自台北第一中學校畢業後,短暫進入台北高等商業學校就讀,而後中退上京進入帝美就讀師範科。是目前已知台灣出身藝術家中,唯一一位就讀師範科的學生。1935年,堀田實自帝美畢業,進入東京的林商店工作。[22]

位於神田區的林商店由林新太郎經營,全名為「二葉屋林商店」,經營項目為「婦人子供洋裝服地及附屬品」。[23]為何師範科畢業的堀田選擇進入衣物商工作,目前不得而知。1938年,堀田實辭去工作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倉庫會社、台灣織布會社以及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人事課。[24]

raw-image

圖8.堀田實自筆履歷書

圖片來源:「堀田實(臨時雇ヲ命ス;俸給;勤務)」(1940-08-01),〈昭和十五年七月至九月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台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66079。

1912年出生的宮本彰則於1931年自台北一中畢業,[25]1936年進入帝美就讀工藝圖案科。不過,目前對於宮本彰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畢業後在東京的三越本店工作。[26]與宮本彰相同少有資料的,就讀西洋畫科的太田真一。太田真一出身於高雄中學校,後進入1929年甫創立的帝國美術學校,為西洋畫科的第一回學生。畢業後未詳。[27]從上述整理可以知道,美術學校畢業的學生,許多並未真正走上藝術家一途,也因此未能留下太多紀錄讓後人認識。

而除了上述台灣出身的日籍藝術家,有另外一批雖然並非台灣出身,但曾在台灣藝術史上留下名字的帝美關係者。首先,關注到的是越智浪右衛門。越智浪右衛門出身不詳,愛媛縣的今治中學校畢業後,1931年進入帝美就讀西洋畫科,同班同學有洪瑞麟、張銀溪和辻元一(第一學期時尚有張昆麟),這四人一同在帝美西洋畫科習畫了五年的時間。1936年畢業離開武藏野,往各自的人生前進。

同學之一的洪瑞麟返台之後,1937年加入了成立不久的台陽美術協會,同年4月的第三回台陽美展,洪瑞麟作為會員參加了本次的展覽。而越智浪右衛門也一般出品的身分參加本次展覽,並一次入選了五件作品──〈無題〉(兩件)、〈想思樹〉、〈支那の子供〉、〈上海の空〉,更獲得了台陽賞的殊榮。而在越智於帝美求學期間,便曾以〈島の見える無花果畑〉入選第22回二科會展(1935),因此在台陽賞的個人簡介中,寫上了「帝國美術學校卒業、二科展出品」。[28]

raw-image

圖9.《台灣日日新報》第三回台陽美展受賞者名單

圖片來源:蕭亦翔、張哲維編,《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

越智浪右衛門會參加本次的台陽展,顯然與同窗洪瑞麟脫不了關係。推測應是洪瑞麟的邀請,越智才參加本次的台陽美展。因此隔年(1938)洪瑞麟退出台陽美協之後,越智浪右衛門也未繼續於台陽展出品。

另外,1941年曾經於台中農業學校任教的大江正美,也是帝美出身。1913年出生於北海道的大江正美,自空知農業學校畢業後,1932年至1936年就讀帝美西洋畫科,並有多次入選道展的佳績。曾以〈瓦工場風景〉入選第四回府展,在台北舉辦過個展,1942年因病早逝。[29]

raw-image

圖10.大江正美入選第四回府展報導

圖片來源:〈まじめの畫家氣質 初入選の大江正美氏〉,《台灣新聞》,1941-10-25(3版)。中研院台史所檔案館「台灣新聞社報刊史料」 

藉由上述梳理可以知道帝國美術學校中台灣出身者以及台灣關係者初步的軌跡,然而由於《學友會誌》以及《帝國美術》中名簿僅到1936年為止,並不能完整呈現全數台灣出身者。如新竹中學校出身的三神尚之(約1936年前後入學)、王沼台(日本名「玉岡久昉」,約1940年前後入學),以及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出身的有馬周三(約1940年前後入學)這些藝術家的求學情況,都因為時間關係,未能呈現於名簿之中。

番外:藝術家之外──第一回全國男子中等學校展覽會

在《帝國美術》第5號(1936年12月)之中,刊登了帝美所舉辦「第一回全國男子中等學校展覽會」,其中也意外見到台灣的學生入選。「第一回全國男子中等學校展覽會」於1936年10月10日截止報名,總計募集到全日本中學校學生作品1679件,最後選擇240件入選、25件受賞作,外加選出六間優秀學校。應募作品中以水彩畫1100餘件最多。[30]當時台灣入選的是,台南第二中學校四年級學生呂生泉以及一年級學生李義傑,兩人入選作品分別為〈風景〉和〈靜物〉。對於台南二中的入選作品,齋藤金造在同一期的《帝國美術》中是如此評論:活用水彩的透明性以及台灣風土上的特色,技術也十分優秀,但有一些缺點。[31]

當時任教於台南第二中學校的圖畫教師是中村操,中村操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曾經入選過第二、四回台展,1933年10月自台北市龍山公學校轉任台南二中,一直任教到1941年左右,後於1943年逝世。[32]推測兩位入選同學應是在校期間接受中村操的指導。

不過兩位入選學生之後並未走向美術之路,第二回全國男子中等學校展覽會也未有台灣的學校和學生再次入選。

小結

這些懷抱著夢想的年輕藝術家前往東京,投身藝術學習的行列之中。雖然目前帝國美術學校所受到的關注並不如東京美術學校,但透過《學友會誌》以及《帝國美術》兩本雜誌中的記錄,可以初步看見台灣出身者在帝國美術學校所留下的足跡。也期望未來這些遺落於時間中的拼圖,能夠一片片補上,讓他們的人生能夠被完整看見。



[1] 見高雄市立美術館,〈邱潤銀(1910-2010)〉,查閱網址: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kmfa_collectionsweb/author.aspx?AID=MWM1MKME查閱日期:2025年7月31日。

[2] 茨城縣編,《茨城縣統計書 昭和3年》,茨城:茨城縣,1930年3月,頁116。

[3] 中等教科書協會編,〈縣立麻生中學校〉,《中等教育諸學校職員錄 昭和6年5月現在(第28版)》,東京:中等教科書協會,1931年9月,頁513。

[4] 蕭瓊瑞,〈蒲添生生平年表〉,《神韻.自信.蒲添生》,台北:雄獅美術,2009年11月,頁147-150。

[5] 〈帝國美術學校〉,《日本美術年鑑 1931年》,東京:朝日新聞,1930-12,頁15。

[6] 〈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美術年鑑 1931年》,頁14。

[7] 坂田勝茂,〈「思い出ままに」〉清野有司編,《服部純雄先生と台湾留学生》,岡山:清野有司,1989年12月,頁117-118。

[8] 張銀溪相關生平可見,王姝媛,《后里張圻招家族之研究(1755-1990)》,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9]財団法人芸術研究振興財団/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刊行委員会編,〈新入生氏名〉,《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 東京美術学校篇》第三卷,東京: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刊行委員会,1997年3月,頁690。

[10] 台灣50美術館曾經在Facebook上如此敘述施丙火的生平:「施丙火為台灣在日治時期唯一赴日研習鍛金技術的學生。1913年出生於台南,1934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當聽講生,1935年進入預科就讀。惟惜因身體因素在1937年退學。」惟未見相關徵引史料,因此放於註中提供參考。見台灣50美術館,〈<銅打出貓置物>,W13.5 X D24 X H10 cm,432g,河內宗明(生卒不詳)〉,查閱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museum50kaohsiung/photos/a.812162112175720/901612929897304/,查閱日期:2025年8月2日。

[11] 洪瑞麟,〈故有澤憲一郎君の日記抄〉,《學友會誌》3號(1933年12月),頁177-179。

[12] 洪瑞麟,〈故有澤憲一郎君の日記抄〉,頁179。

[13] 陳春德,〈シエン.ホウ.イヤ祭〉,《帝國美術》5號(1936年3月),頁64-66;陳春德,〈ウライ蕃社道中記〉,《帝國美術》6號(1936年12月),頁48-49;陳春德,〈淡水河畔の思ひ出〉,《帝國美術》7號(1937年6月),頁60-61;

[14] 「福井恭三郎恩給上申」(1919-12-01),〈大正八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九卷秘書〉,《台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919005。

[15] 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校編,《昭和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現在 同窓會員名簿》,台南市:台南第一中學校,1940年7月,頁41。

[16] 〈宮田彌太郎君も一緒に働く 福井敬一君〉,《台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2版。

[17] 立石鐵臣〈京町畫塾と台高展〉,《朝日新聞.台灣版》1935年2月6日;立石鐵臣〈ぷらんたん 美術の魁 台高展と京町畫塾展〉,《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2月8日,4版;X.Y.Z〈京町畫塾と台高展〉,《朝日新聞.台灣版》1936年2月11日。

[18] 野村幸一,〈秋の美術に魁ける 朱潮展を見て〉,《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8月19日,5版;〈朱潮會展 十五日開催〉,《台南新報》1936年8月15日,4版。

[19] 〈第一回創作版畫展 十三、四兩日本社三階で〉 ,《台灣日日新報》,1935-07-13(7版)。

[20] 張哲維,〈水谷勝成履歷表〉,查閱網址:https://taifuten.com/artist_history/水谷勝成履歷表/查閱日期:2025年8月1日。

[21] 台陽展資料參見蕭亦翔、張哲維編,《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24-06。

[22] 「堀田實(臨時雇ヲ命ス;俸給;勤務)」(1940-08-01),〈昭和十五年七月至九月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台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66079。

[23] 東京市編纂,《東京市商工名鑑 第6回》,東京:ジャパン・マガジーン社,1935年12月,頁326。

[24] 「堀田實(臨時雇ヲ命ス;俸給;勤務)」(1940-08-01),〈昭和十五年七月至九月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判任官以下進退原議〉,《台灣總督府檔案.進退原議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266079。

[25] 〈學事事項〉,《台北州報》號外(1931-03),頁2。

[26] 〈圖案科卒業生消息〉,《帝國美術》10號(1942年1月),頁92。

[27] 1930年第二回聖德太子奉賛美術展中,太田真一以〈赤い帶〉入選,惟不能確定該為太田真一和當時正在帝美就讀的太田是否為同一人。見〈聖德太子奉賛美術展(第二回)〉,朝日新聞社編,《日本美術年鑑 1931年》,東京:朝日新聞社,1930年12月,頁35。

[28] 台陽展資料參見蕭亦翔、張哲維編,《裝飾台灣的春天:1934-1945台陽美術協會資料彙編》,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24-06。

[29] 蕭亦翔,〈大江正美〉,查閱網址:https://taifuten.com/artist/大江正美/,查閱日期:2025年8月1日。

[30] 〈中等學校展覽會詳報〉,《帝國美術》5號(1936年12月),頁26。

[31] 齋藤金造,〈學校別作品批評〉,《帝國美術》5號(1936年12月),頁20。

[32] 《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校一覽表〔昭和十三年四月末調〕》(未見出版項);〈故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校教諭 勳八等 中村操氏〉,《台灣日日新報》,1943年2月1日,2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亦翔的沙龍
7會員
13內容數
君不見蓬萊島乃在扶桑之南三千里──神田喜一郎〈蓬萊春色吟〉 以日治時期在台日人文學家、藝術家為中心,盡可能詳盡地考掘其生平、創作與文藝活動。使過往少見於大眾面前的日人文藝者,能夠被好好看見。
蕭亦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宮田彌太郎(1906.9.4-1968.5.6),出生東京台灣成長,為一位廣義的灣生,身為東洋畫家入選全數日治時期官辦美展。亦擅長於版畫、報刊插畫以及書籍裝幀,為日治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本文將以一手史料、美展圖錄、友人回憶等資料,盡可能完整呈現宮田彌太郎的一生。
Thumbnail
2024/12/10
宮田彌太郎(1906.9.4-1968.5.6),出生東京台灣成長,為一位廣義的灣生,身為東洋畫家入選全數日治時期官辦美展。亦擅長於版畫、報刊插畫以及書籍裝幀,為日治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本文將以一手史料、美展圖錄、友人回憶等資料,盡可能完整呈現宮田彌太郎的一生。
Thumbnail
2024/01/28
橫山精一(1898-1979),畢業於台南中學校、明治大學商學專門部。曾入選八回獨立美術展、十二回官方台灣美術展覽會。參與白日畫會、二九年社、台灣美術聯盟等,為日治時期高雄代表西洋畫家之一。
Thumbnail
2024/01/28
橫山精一(1898-1979),畢業於台南中學校、明治大學商學專門部。曾入選八回獨立美術展、十二回官方台灣美術展覽會。參與白日畫會、二九年社、台灣美術聯盟等,為日治時期高雄代表西洋畫家之一。
Thumbnail
2023/11/05
吉浦鈴子(1922-2011),台灣出生,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畢業。師事飯田實雄,於日治時期連續入選四屆獨立美術展(1941-1944)、兩屆府展(1942-1943)。戰後多以吉浦摩耶為筆名,早期活躍於獨立展,後期以個展為中心。現作品藏於杜塾美術館、練馬區立美術館、茅野市美術館等地。
Thumbnail
2023/11/05
吉浦鈴子(1922-2011),台灣出生,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畢業。師事飯田實雄,於日治時期連續入選四屆獨立美術展(1941-1944)、兩屆府展(1942-1943)。戰後多以吉浦摩耶為筆名,早期活躍於獨立展,後期以個展為中心。現作品藏於杜塾美術館、練馬區立美術館、茅野市美術館等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關於探索家族過去的文章,充滿了豐富的家族故事以及日治時期的歷史線索。來自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吳淳畇老師為大家解密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祕密,並分享她對家族史的興趣。這是一次瞭解家族歷史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這一本介紹日本經典書籍的書,以年代分為三個章節:奈良到平安時代、鐮倉到室町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到明治時代。共66部經典書籍。
Thumbnail
這一本介紹日本經典書籍的書,以年代分為三個章節:奈良到平安時代、鐮倉到室町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到明治時代。共66部經典書籍。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作者:張心龍 出版社: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6月 二版十一刷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國文化的承繼。從文化、藝術、建築和人情味方面比較日本和中國。
Thumbnail
國文化的承繼。從文化、藝術、建築和人情味方面比較日本和中國。
Thumbnail
  故宮的《皇家建築圖檔文獻》,展出了清代皇家的建築圖說、奏摺與建築師簡介(樣式雷),讓人得以一窺在現代西方建築學系統化影響之前,中國自身建築學的方法與樣式。 1.皇家工程組織 工部:負責政府工程。內務府:管理皇家事務。工程處(欽派工程處):皇帝欽派重臣親信組成。樣式房:勘查與繪製建築設
Thumbnail
  故宮的《皇家建築圖檔文獻》,展出了清代皇家的建築圖說、奏摺與建築師簡介(樣式雷),讓人得以一窺在現代西方建築學系統化影響之前,中國自身建築學的方法與樣式。 1.皇家工程組織 工部:負責政府工程。內務府:管理皇家事務。工程處(欽派工程處):皇帝欽派重臣親信組成。樣式房:勘查與繪製建築設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