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與馬來西亞回國後,我其實經歷了一場大病,是那種歷劫歸來的等級,先是咳嗽咳到不行,然後開始哮喘,晚上也睡不好,去看了胸腔科才知道自己肺炎了,前前後後大概吃了兩個禮拜的藥才痊癒。
大病痊癒後,我發現自己陷入一種膠著狀態,也是那個時候,周邊的朋友們紛紛決定要去讀研究所,或是去學習新的治療技術,找一份兼職賺外快,跟已經交往多年的的另一半結婚等等的。
但我想的,是我想要去世界更多地方看一看啊!
雖然只是去國外旅遊,但我卻有一種一切都過去了,世界仍持續轉動的惆悵感,身邊的朋友不斷前進,自己稍微躊躇一下子,好像就走偏了、走不開腳了,我只能留在原地,在那個想要困住我的地方,想方設法的衝啊撞啊擠啊喊啊,看看是不是可以突破一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這個時候,我讀了陳列所寫的《永遠的山》,他說自己在任何不順心或是自我懷疑時,就是往山上走就對了,山會在對的時間告訴你應該知道的一切,如果想要找答案,往山上走準沒錯,沒有頭緒,也可以從山上得到靈感。
問了身邊非常喜愛爬山的朋友,他告訴我在屏東三地門有一座很漂亮的德文山,登山難度不高,但風景會隨著時間流轉,呈現出不一樣的山林氛圍,想爬山去那裡準沒錯。

剛到的時候,遠方天邊才暈出一些橘光,我從登山步道旁的平台往盡頭看,那疊疊層層嶂嶂也明顯起來,樹冠層起伏而勾勒出的山稜線,比起天空調暗了好多個色階,但你還是可以分出彼此之間是不同的峰,遠方不知哪裡有條小小的炊煙裊裊而上,從疊嶂中緩緩上升,我拍了一張照,心中某些東西好像被稀釋掉了一些。
我的體力應該算不錯,我事先有上網搜尋健行筆記,發現大部分的山友們登頂至三角點的時間約為1.5小時,沿路都會有一個指標,告訴你的位置是正確的,指標有時不太明顯,會是一條紅繩、一個木板,但這種『知道自己走在對的路上』的感覺就是令人安心。
有時候啊,我也在想,人生怎麼知道自己走在對的路上,又或是,怎樣的路是對的?這件事真的有標準答案嗎?還是我們想尋求的,就只是那種確定答案的安心感?
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一個制高點,我發現自己座落的位置,已經比其他旁邊的山峰都還高了,風很大,而且十分強勁,我那制高點的前方走一步,就會直接到山谷底。
前方的山友知道我非常害怕,就在這條路的盡頭對我喊說:
「你要放輕鬆,身體放軟,讓風穿過你,你也要成為山的一部分,然後往遠方看,不要往下」
噙著呼吸,我心臟跳得非常快,眼前一陣黑一陣白,我試著先讓手肘彎曲,一些風馬上就從我的腰邊通過,我這時候已經站得很穩了,也適應腳下奇形怪狀的石頭路面,抬頭往上看、往前看。

太陽距離中天還有一段距離,但照在身上還是暖洋洋的,遠方被雲擋住有數不盡的山峰,整個畫面流轉非常快,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累積的雲,跟著風快速舒捲開來,然後再猛一翻騰,攪散在另一堆雲層中央,山稜線很不清楚,多半是被風擋住了,我在猜想下面可能有個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
前往三角點的路上,遇到了一個爺爺,他登走的速度很流暢,腳步之間沒有任何多餘,目前的路面都是由石頭與樹幹堆疊組成,沒有明顯的立足點,但爺爺好像可以預判他落腳後會出現下一個適合的足點,所以他跨的步伐不大,但很快,我問他這路不好走,為什麼可以走這麼順?
「我來太多次囉,熟悉之後就會走很快,你看起來還不是很熟悉哦。」
然後他就告訴我可以怎麼算自己腳步的長度與距離,然後眼光不能只有放在自己腳邊,要往約2~3步的前方看,然後依照自己的腳步去判斷安全的落腳點。他告訴我,有時候人也需要往前看兩三步的距離,雖然前方的路還不知道,但至少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所以一直到三角點,他也告訴我好多動植物
這是珊瑚櫻,很像櫻桃,景觀用,有毒,不可以吃
這是象鼻蟲,因為鼻子跟大象一樣捲起來,所以得名
這是廣葉軟葉蘭,一束紅紅的,很鮮豔,所以很容易找到
這是青剛櫟,種子可以烤來吃,花栗鼠的最愛
他真的懂太多,有時候真的覺得高手在民間,他說他很喜歡這些在山林內的動植物,很天然,很純粹,很直接的給人一種印象,而且是很個人的,關於喜悅與美的記憶。
我跟他說我很喜歡旅遊,但身邊的朋友啊,好像都一直往前,我是不是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才會像這樣停在這裡?
___________________
他還是沒有停下腳步,但跟我始終保持著一個我們都能聽見彼此講話聲音的距離,然後說:
「你們其實是最富足的一代,也是最茫然的一代,時常不曉得自己和這座島嶼要飄向何方。」
「你們擁有很多資源,擁有很多得到知識跟經驗的管道,但太多了,太多太多了,所以你們反而茫然,就像有了很多雙鞋子,各種尺寸、顏色、款式、品牌都有,但你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穿哪一雙去走自己的人生,因為你們不知道自己真的喜歡的是什麼。」
「然後這時候,你們又會善用自己的資源,去問別人哪雙鞋子好穿、哪個決定好,這時候,網路社群上,總會出現那些覺得自己很清明、看透也了解一切真相的人,告訴你他的最佳決定,可是呢?」
『那可能根本是他的想法,他的經驗,不是屬於我的最佳答案』我回答。
「沒錯,但是通常他們都會覺得自己的決定最好了,而且無法接受任何意見,甚至詆毀其他跟他有相反想法的人,這就是現在的社會,但也不怪他,因為他可能也身處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那怎麼辦?富足但茫然?怎麼做比較好?』我還是問他!
「無論你活在什麼地方,過什麼生活,有什麼夢想,不要去管世界怎麼看你,是你,是你怎麼去看這個世界。而且千萬不要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清明看透一切的人,因為不可能有你看得透的事情,有時候你以為的偶然,是超出你能想像的,像命運般的必然。」
「專注於當下,看好你眼前2~3步的距離,走好每一步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會告訴你,走過的路就是走過了,還沒走的路也還沒走,踏好每一步,想換鞋子就換,然後再走好下一步。然後不要錯過路上的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的時候,那爺爺告訴我可以在那個制高點享受一下遠方山的美景。
我告訴他,現在風一定很大,而且剛剛來的路上都是雲,幾乎把所有的山景與稜線都蓋住了,根本看不見啊!
他沒說話,我也持續走到那原先的制高點,也是那一瞬間,我才發現我錯了。

風早就停止了,太陽又離中日近了一些,照在身上很暖和,但更重要的是那些雲,竟然完全消失,那不久前還翻騰攪滾的雲層,像魔術一樣消失在眼前,只剩下一片看了舒心的廣袤山林,近的峰,遠的稜,就這樣靜靜沐浴在從天上撒下來的一大把金粉中,一陣恍惚,似虛幻,但極其真確。
___________________
這些相片從去年底到今年初都一直留在我手機內,這幾天整理相簿時又重新發現,那些有關山林的美好記憶,就像被扯動的線頭,層層疊疊又再次被提取出來,想起爺爺說的那些話,想起自己在人生路上的一步一腳印,有點模糊,但又清晰。
『在各有執著之間,在論斷和遲疑之間,是不是要急於宣揚或規範自以為是的義理,或者就讓猶豫或大膽尋索的過程也成為一種意義?』
《人間・印象 陳列》

2025.08.03
soul voy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