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難為?! 沒有人天生會當爸媽 都是在愛與苦中學會扛起一個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的女主愛純在面臨經濟困窘、無米可吃時說:「我原本以為每個人只要成為大人,就能像我媽一樣吃苦耐勞;我以為只要長大,自然而然就能逆來順受;但是我還是沒有辦法,每天都覺得是折磨,每次都痛到心底,只有我是笨蛋嗎?…」

  

撰文 / 白疊子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中有許多的劇情主線,有關於如何經營家庭親情,也有如何在社會歷練,以及如何愛情中保有自我。劇中這對主角夫妻愛純與寬植,他們攜手共度人生中的風雨。其中,「為人父母」這一部分,對他們來說更是莫大的考驗。他們戰戰兢兢地迎接新生命,接下這個影響他們一輩子的角色任務。

 

在孩子們的眼中,寬植與愛純究竟是怎樣的父母呢?他們到底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父母」,還是「孩子心中想要的父母?」同樣的,我也問自己,我的父母對我來說是怎樣的父母?看完這部劇後,我心中有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圖片來源/Netflix

圖片來源/Netflix


人不是長大就能承擔  而是在歷練過程中學會扛起人生

 

每代之間相隔的不僅是時間,還有兩代之間的學識經歷、社會歷練、原生家庭歷程及兒時經驗。劇中愛純面臨經濟困窘、無米可吃時,她說:「我原本以為每個人只要成為大人,就能像我媽一樣吃苦耐勞;我以為只要長大,自然而然就能逆來順受;但是我還是沒有辦法,每天都覺得是折磨,每次都痛到心底,只有我是笨蛋嗎?其他人都能把苦往肚子裡吞嗎?我只想快點變老,也許是因為,這是我頭一次當母親,太太、大人,我不懂為什麼承擔這一切會這麼困難!」那一幕,彷彿看見了當年我的父母,初為人父人母時無助迷茫的樣子。

 

巧合的是,我也曾經在人生風雨中,與愛純有著同樣的想法:「如果能快點變老就好了…」但是,我錯了!並不是年紀變老就會成為一個「大人」,成為在這社會中需要的一個角色。而是,要在變老的過程中,慢慢學會當個大人,學會去承擔自己的人生!

 

「父母」這個角色是在成為父母的過程中,才有辦法形塑的。這個過程漫長且艱辛,絕非獨自一人能夠承擔,需要夫妻彼此同心互相支持才能一起走過。如同愛純與寬植一樣,他們攜手共度人生中的風雨,成為對方的鋼鐵心,也成就了心中最溫柔的花海!

 

圖片來源/Netflix

圖片來源/Netflix


你想留下什麼榜樣? 你活出的樣式,就是孩子面對未來的姿態

 

父母為你留下什麼樣的榜樣?年少的我,不確定父母在我心中留下什麼榜樣。如今,透過劇中「父母」這個角色的縮影,讓我看見了,我的父母是願意「承擔照顧家庭的父母」,他們賣過東西、開過夜車、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責任感」是我在父母身上看見最深刻的背影;「不逃避家庭的責任」,是他們在我心中留下最難忘的榜樣。就算他們在生活中曾有過迷失的時刻,最後他們沒有選擇放棄,仍然堅定守護著這個家!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你想在子女心中留下什麼樣的榜樣?」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更多去省思。然而,在孩子心中,沒有最好的父母,只有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才能在人生路上陪伴孩子同行,在這個困難的人生角色中大步向前!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愛日常
14會員
134內容數
愛無處不在,再平凡的日常,只要重拾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就能找回舒服的人際關係,時時相愛!
拾愛日常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每個鐵血男兒背後其實都有顆脆弱的玻璃心,尤其身為一家之主的老爸!父親節到了,不妨找機會多親近老爸,用你的溫暖融化他的心。
Thumbnail
2025/07/31
每個鐵血男兒背後其實都有顆脆弱的玻璃心,尤其身為一家之主的老爸!父親節到了,不妨找機會多親近老爸,用你的溫暖融化他的心。
Thumbnail
2025/07/31
常有人覺得爸爸寵女兒總是寵上天,對兒子則是百般嚴厲,難道「女兒是前世情人,兒子是…」是真的嗎?
Thumbnail
2025/07/31
常有人覺得爸爸寵女兒總是寵上天,對兒子則是百般嚴厲,難道「女兒是前世情人,兒子是…」是真的嗎?
Thumbnail
2025/07/17
「誰家的孩子多好!你看看你……」,當孩子一直被別人「比下去」,你覺得他會相信自己可以努力更好,還是很差勁?!
Thumbnail
2025/07/17
「誰家的孩子多好!你看看你……」,當孩子一直被別人「比下去」,你覺得他會相信自己可以努力更好,還是很差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很難。 這並不是特別疼愛誰,只是身為父母,都會想幫助現在那個遇到困難的孩子,因為都是自己的孩子,焉能不管,不顧? 但,當你伸手援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都會引來其他孩子的不願。他們也想被父母疼愛,被父母稱讚,被父母看見。 可,此時,父母只看得見那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於是...其他孩子們就吃
Thumbnail
很難。 這並不是特別疼愛誰,只是身為父母,都會想幫助現在那個遇到困難的孩子,因為都是自己的孩子,焉能不管,不顧? 但,當你伸手援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都會引來其他孩子的不願。他們也想被父母疼愛,被父母稱讚,被父母看見。 可,此時,父母只看得見那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於是...其他孩子們就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