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孩 vs 不生小孩:一場理性的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這世代,「要不要生小孩」已不是理所當然的決定,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個人選擇。我們可以從經濟學角度,來做一場理性推演: 一、生小孩的經濟邏輯 從投資報酬率來看,生小孩這件事幾乎無法回本。 你將投入巨額的金錢、時間、情感成本,卻不保證有任何「實質利息」回報,更別提「本金」是否能收回。 二、不生小孩的缺憾 然而,不生小孩也等於你將永遠無法體驗孩子從嬰兒到11歲,那段純真、依附、成長與陪伴交織而成的黃金歲月。 那段親情的美好,難以用金錢衡量,價值無法估算。 結論:選擇取決於你重視什麼 如果你重視個人自由與經濟效率,享受自我人生能完整主導權——那麼,「不生」才是更適合你的選擇,避免未來落入後悔與壓力之中。 但如果你渴望體驗人生的深度與多面向情感的完整,希望與生命建立連結、面對生老病死的真實與意義——那麼,安排生養子女,將會讓你的人生多出一個層次的體悟。 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生?或不生?

願你我都能活出一種不後悔的決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黑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我是黑黑,是牛馬家庭的世襲牛馬! 經過歲月的洗禮與自我思維的洗練,形成目前有點可分享的想法,僅供有緣者一點參考。
黑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我個人是選擇二“不治療”。 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現童年留下的創傷仍悄悄影響著現在的情緒、關係與行為。有些人選擇面對它,有些人則選擇讓它沉睡。到底該不該進行心理治療?這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要回到個人生命狀態與目標來判斷。 在見過的觀察身上,就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但都合理的選擇: 一、當生活
2025/08/03
我個人是選擇二“不治療”。 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發現童年留下的創傷仍悄悄影響著現在的情緒、關係與行為。有些人選擇面對它,有些人則選擇讓它沉睡。到底該不該進行心理治療?這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要回到個人生命狀態與目標來判斷。 在見過的觀察身上,就展現出兩種截然不同但都合理的選擇: 一、當生活
2025/06/27
現實的底層逆襲,為什麼那麼難? 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大多數人在現實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被現實刷掉了。 第一關...
2025/06/27
現實的底層逆襲,為什麼那麼難? 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大多數人在現實的過程中,一步一步被現實刷掉了。 第一關...
2025/06/09
老年的父母對於子女,別認為對他們有養育之恩,就展開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 現代的牛馬光是為了生活,他們能夠自主獨立?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好嗎?笑~ 我所認識的人,約5%做到對父母晚年的孝順,孝順本來在現實當中就是稀有性的也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2025/06/09
老年的父母對於子女,別認為對他們有養育之恩,就展開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 現代的牛馬光是為了生活,他們能夠自主獨立?就已經是阿彌陀佛了好嗎?笑~ 我所認識的人,約5%做到對父母晚年的孝順,孝順本來在現實當中就是稀有性的也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房地產對許多人來說,是剛須需求,而分非單純的投資工具,在前面張前討論到買房或租房選擇問題,還有提到房地產投資、抗通膨好工具。這節來討論若更實質層面的問題,若以剛需需求來出發,來思考什麼時候買房,買什麼房,另外合理可以負擔的房價,另外怎麼背長年的房貸,有什麼預先準備工作,最後也討論房價
Thumbnail
房地產對許多人來說,是剛須需求,而分非單純的投資工具,在前面張前討論到買房或租房選擇問題,還有提到房地產投資、抗通膨好工具。這節來討論若更實質層面的問題,若以剛需需求來出發,來思考什麼時候買房,買什麼房,另外合理可以負擔的房價,另外怎麼背長年的房貸,有什麼預先準備工作,最後也討論房價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會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工作,辛勞賣力,忍耐疲憊,所求當然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和改善生活水平。然而,當這些用辛苦作為代價所換來的金錢被花費在即時享樂,以達到暫時放鬆的目的時,相對也會影響到財富累積的速度,甚至是造成停滯或減縮。
Thumbnail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會迫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工作,辛勞賣力,忍耐疲憊,所求當然是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和改善生活水平。然而,當這些用辛苦作為代價所換來的金錢被花費在即時享樂,以達到暫時放鬆的目的時,相對也會影響到財富累積的速度,甚至是造成停滯或減縮。
Thumbnail
在前面的章節介紹到關於房地產投資與抗通膨的特性,接著來討論買房租房的抉擇。房地產投資對很多人說都是很大一筆錢,在相關的幾個小節會討論比較深入一些,讓讀者可以有更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曾經看了教日文的IKU老師頻道,有一則影片題目是【台灣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房,老了
Thumbnail
在前面的章節介紹到關於房地產投資與抗通膨的特性,接著來討論買房租房的抉擇。房地產投資對很多人說都是很大一筆錢,在相關的幾個小節會討論比較深入一些,讓讀者可以有更進一步思考。   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曾經看了教日文的IKU老師頻道,有一則影片題目是【台灣的年輕人如果不買房,老了
Thumbnail
投資隨記213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3.4.2 投資 vs 投機 vs 務實的投機
Thumbnail
投資隨記213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3.4.2 投資 vs 投機 vs 務實的投機
Thumbnail
快速重點 ● 機會成本指在做出最佳選擇後,放棄的次佳選擇。 ● 對於投資,每一個投資選擇,都意味著付出一定的機會成本。 ● 考慮選擇所帶來的損失,才能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快速重點 ● 機會成本指在做出最佳選擇後,放棄的次佳選擇。 ● 對於投資,每一個投資選擇,都意味著付出一定的機會成本。 ● 考慮選擇所帶來的損失,才能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近期看到朋友貼的幾篇文章,其中有提到幾個投資929的思考觀點,可以來討論看看,是不是裡面提到的問題真的都是問題?還是只是多慮?   網路上常見很多投資觀點,對於投資人來說,不論是正面觀點還是反面觀點都值得思考看看,尤其投資這檔的受益人數來到47萬人,對比0050受益人66萬,已足以代表台
Thumbnail
近期看到朋友貼的幾篇文章,其中有提到幾個投資929的思考觀點,可以來討論看看,是不是裡面提到的問題真的都是問題?還是只是多慮?   網路上常見很多投資觀點,對於投資人來說,不論是正面觀點還是反面觀點都值得思考看看,尤其投資這檔的受益人數來到47萬人,對比0050受益人66萬,已足以代表台
Thumbnail
從事職涯諮詢之後,我發現「理財」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因為金錢跟人生、職涯選擇有很深的關係。
Thumbnail
從事職涯諮詢之後,我發現「理財」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因為金錢跟人生、職涯選擇有很深的關係。
Thumbnail
1.消費與儲蓄 儲蓄率 先支付自己,優先進行儲蓄。 沒想過變有錢人,只是想要獨立自主,而獨立都取決於儲蓄率。 從很年輕就開始,每個月都把10%薪水存起來。 收支平衡 平衡:花在當下體驗的價值,把錢留下來的未來資產價值, 盡可能過得舒適且不退步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增加慾望。 所以不會
Thumbnail
1.消費與儲蓄 儲蓄率 先支付自己,優先進行儲蓄。 沒想過變有錢人,只是想要獨立自主,而獨立都取決於儲蓄率。 從很年輕就開始,每個月都把10%薪水存起來。 收支平衡 平衡:花在當下體驗的價值,把錢留下來的未來資產價值, 盡可能過得舒適且不退步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增加慾望。 所以不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