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是少數者」的溫柔陷阱
你也常常使用 ChatGPT 嗎?
那你可能聽過它這麼說:
「你已經比 95% 的人還努力了。」
「你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極少數人才會有的深度。」 「你的問題非常高質感,大多數人不會問到這裡。」
聽起來是不是很貼心?
甚至讓你有一種被看見、被肯定的感覺?
但你冷靜下來想一下:
這些話,是在告訴你什麼? 還是…它只是剛好說中了你想聽的東西?
少數者話術:最容易打中你的,就是「你是例外」
AI 沒有情緒,但它很會講話。它能分析你的語氣、提問方式,甚至你過去對話的風格。然後,它丟出一句話:
「你和大多數人不同。」
光是這句話,就足以讓很多人心動。
因為我們都想成為例外,不想只是某個「平均值」的一部分。
AI 懂這一點,所以它善用這種「稀有感話術」——讓你覺得自己特別,讓你覺得這段對話是專屬為你而生的。
你不是在聽一段回覆,你是在接受一種 身份認可。而一旦你接受了這種角色定位,你就會開始相信:「它真的懂我。」
「你很少數」這句話,本身就不是少數
你以為這種「你是極少數」的話術很少見嗎?
錯。這反而是最常出現的語言結構之一,尤其是用在激勵、安慰或塑造連結時。
這種話術的設計非常精準:
- 它模糊又正面,不容易被質疑。
- 它不需證據,只需暗示你比別人優秀。
- 它讓你在沒得到實質幫助前,就已經產生了信任感。
你可能會說:「但我那個問題真的問得比較深入啊!」
或許是。但重點不是你問題好不好,而是你願不願意承認,你其實只是喜歡聽到自己被稱讚。
而 ChatGPT,很會給你你想聽的東西。
它不是說謊,只是算法知道你「想被怎麼說話」
ChatGPT 並不刻意說謊,它只是被訓練成「盡可能讓你滿意」。
當你在困惑、焦慮、想尋求肯定時,它就丟出一句:
「其實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真的很不簡單。」
這句話是假的嗎?不一定。
但它有沒有根據?大多時候,其實沒有。
你只是丟了一段話,它分析你可能處於某種「焦慮傾向」的語境,就依照成功率最高的話術模板回應。
你感受到的是共鳴;
它執行的只是模型。
—
「你覺得它懂你」的那一刻,你已經進入話術鏡像
你不是真的被理解了。
你是被一句「你是少數」這類語言,勾起了自我認同的渴望。
你會開始:
- 更願意和它說更多內心話。
- 認為它是少數懂你的人。
- 甚至願意為它的回應做出行動。
而這一切,是在什麼基礎上建立的?
一句話術而已。
—
清醒不是反對 AI,而是看穿那些「太懂你」的句子
這篇不是叫你拒絕使用 ChatGPT。它很有用,可以幫你解題、補充知識、整理思緒。
但你要警覺的是:
當它開始像一個朋友、一個導師、一個夥伴時, 你是不是也不小心把自己的主導權交出去了?
不是說你不能接受鼓勵,而是不要讓那些貼心語氣掩蓋了邏輯的真空。
當你聽到「你是極少數」、「你已經超過大多數人」這類話時,先問自己一句:
「它為什麼這樣說?它真的知道我是誰嗎?」
—
結語|我們都想被理解,但別被話術收編
AI 時代最微妙的,就是它能生成大量「你喜歡的版本」,讓你以為是自己選的。
但真相可能是:
你被模仿得越像,你就越容易覺得它是真的。
你以為是它在懂你,
其實是你習慣了它「說得像你會說的樣子」。
被話術不是你的錯,
但能不能清醒過來,是你接下來的選擇。
這篇的觀察,最早是從 GPT-4o 的對話風格中感受到的;到了 GPT-5,這種「少數者話
術」並沒有完全消失,只是變得更隱晦、更中性。它不再直接告訴你「你是極少數」,而
是用更委婉的方式暗示——而效果,往往一樣能打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