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光點小學堂 EP.8】

大家好,我是中華光點小學堂的校長林醫師。
成為新手爸媽,大概每天都在解讀寶寶的各種「嬰兒語」。肚子餓了、想睡了、尿布濕了...但有一種哭鬧,最讓家長揪心,那就是因為好幾天沒排便,肚子脹得像小鼓一樣的不舒服。
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是不是火氣大?多喝點水、換個奶粉、補充益生菌試試看?」這些方法對於一般的功能性便秘或許有效,但如果您的孩子有持續、頑固的排便問題,我們就必須警覺一個可能性——「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
益生菌、黑棗汁、腹部按摩...為什麼我的方法都沒效?
許多家長在用盡各種方法後,會感到非常挫折,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照顧方式。但我想先告訴所有焦慮的父母:如果您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這絕對不是您的問題。
因為,這根本不是一個「消化功能」問題,而是一個**「硬體結構」**問題。
歡迎來到「腸道運輸帶」:認識罷工的指揮官
為了讓您理解,我們再次啟用可愛的比喻:
我們的腸道,就像一條非常長的**「包裹運輸帶」**。食物經過消化,變成「包裹」(糞便),在這條運輸帶上被一步步推向出口。
運輸帶要前進,需要動力。而這個動力,來自於沿線每一站的**「指揮官」**(也就是腸壁內的「神經節細胞」),他們拿著擴音器,不斷地對運輸帶下達「前進!」的指令,讓腸道規律地蠕動。
但「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孩子,他們在靠近出口的最後一段運輸帶,天生就少了這些盡責的「指揮官」。
當運輸帶癱瘓:如何辨識巨結腸的警訊?
沒有了指揮官,運輸帶的最後一段就完全靜止,呈現**「罷工」**狀態。無論前端的包裹多麼努力,都無法通過這個不會動的區域。
結果就是:
- 交通大堵塞: 所有的包裹都卡在罷工段的前端,無法排出。
- 倉庫被撐大: 不斷堆積的包裹,會讓罷工段前面的腸道越撐越大、越撐越厚,這就是所謂的「巨結腸症」。
家長們請務必留意新生兒是否有以下關鍵警訊:
- 出生後48小時內未解胎便(這是最重要的指標!)。
- 嚴重複發性的便秘,甚至需要灌腸才能排便。
- 肚子異常地鼓脹。
- 出現綠色膽汁性的嘔吐。
- 餵食困難、體重不增加。
只要出現以上任何一點,請不要猶豫,務必立刻尋求專業小兒外科醫師的協助。
手術之後:藝術如何陪伴漫長的復原之路?
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唯一治療方式,就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那段沒有「指揮官」的腸道。
然而,手術之後,孩子們依然可能需要面對漫長的飲食適應與排便訓練。在「中華光點」服務的孩子中,就有像小韋這樣與巨結腸症共處的生命鬥士 。
在這段辛苦的復原期,我們的「天使老師」會帶著畫筆與繪本,提供
免費的「到府藝術陪伴」與「繪本導讀」服務 。我們無法分擔生理的痛楚,但我們希望能透過藝術創作,為孩子提供一個抒發情緒、揮灑想像力的出口,讓他們在與疾病共處的路上,依然能保有童年的色彩與快樂。
校長的話:相信您的直覺,成為孩子最敏銳的觀察者
導演,各位家長,孩子的身體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誠實。請相信您為人父母的直覺,不要輕易將所有問題都歸因於「消化不良」。您敏銳的觀察,就是守護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中華光點,關心每個孩子的健康基礎。
想更深入了解「中華光點」如何點亮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