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does creativity look like in my life lately?
最近我的生活中,創造力是什麼模樣?
昨晚凌晨一點多,失眠的我打開了Day One,隨手點進「這天」的功能。螢幕上跳出來的,是九年前的今天我寫的日記:「今天去了那家新開的咖啡館,點了冰美式,老闆超級多話,是很親切,但有點太多,而且咖啡有點酸。」就這樣短短一句話,卻讓我想起那個下午的一切。那時的我還會為了一杯咖啡太酸而在日記裡抱怨,現在的我大概只會默默喝完,然後下次換別家。這就是歲月的改變,從抱怨變成接受,從記錄不滿變成學會放過自己。
我開始往下滑,時間的河流在螢幕上倒流。六年前的今天:「他對我的生活意義重大,他不在,我的生活就是一團mess!而且振作不起來」,那時我和J已經在一起20年了,應該是寫他不在那幾天我的感想。四年前的今天:「和J吵架了,為了一件很蠢的事。什麼事吵不重要,就只覺得很氣很煩。」兩年前的今天:「今天才說不忙,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下班前事情就像千軍萬馬地衝過來了。」去年的今天:「陽光很美,有點捨不得離開我的行動辦公室。#星巴克。」
這種時間的對話,有種奇妙的魔力。像是和不同年紀的自己開視訊會議,每個人都有話要說,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煩惱最重要。
我翻出手機裡的照片,按日期排列。同一個角落的客廳,十年前堆滿了雜誌和書,六年前變成了一張書桌,原來凌亂的一角,因為重新裝潢,全變得簡約了起來,黑色的桌子變成白色的,雜物變成了留白。不只是空間在改變,連美學觀都在不知不覺中轉變。
滑到一張兩年前的自拍,那時的我看起來超胖,但表情有點緊繃。我記得那陣子工作壓力很大,每天都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暴飲暴食得嚴重。現在看那張照片,想對當時的自己說:「沒關係的,你熬過來了,而且⋯⋯你有變瘦一點了。」那種對過去自己的溫柔,應該是中年人才懂的慈悲。
Day One裡還有一些語音日記,我很少錄,但曾經有一陣子確實在心情特別複雜的時候會試試看。點開五年前的一則,聽見自己說:「這個月才剛開始,但我卻覺得什麼都不順,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天氣太悶熱吧,什麼爛天氣,又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來不及感受什麼就過去了。」
現在聽來,那個聲音聽起來很蠢,有種不知道自己在煩惱什麼,以為錄下這些碎念就能抓住什麼似的。現在的我一天到晚用錄音的方式寫日記,頓點很多,腦袋打結的也有,罵人的更多,但錄音寫日記這件事,真的很有趣。我想告訴當時的自己:時間確實過得很快,但慢下來感受的能力是可以練習的,錄音、寫字、、寫文章、讀書、每天慢慢爬十一樓,都是一種練習慢下來的方式。
這種時間的層次感,讓我想起那些老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同一個人,同一個位置,但時間在流動,心境在改變。每一幀都是真實的,但放在一起看,就有了另一種故事,一個關於成長、關於和解、關於學會對自己溫柔的故事。
我開始在不同年份的日記之間來回跳躍,像個考古學家在挖掘自己的歷史。發現了一些當時沒注意到的模式:原來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現狀感到不滿,然後開始計畫改變;原來我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其實一直在重複某個循環;原來那些我以為是突發奇想的決定,其實在更早的日記裡就埋下了伏筆。
人真的很有趣,以為自己在變,其實很多核心的東西從來沒變過。以為自己沒變,但回頭一看,又什麼都不一樣了。
這大概就是中年人的創造力吧!不是創造新的自己,而是重新理解舊的自己。在時間的縱深裡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連結,讓那些原本零散的片段,忽然有了新的意義。就像重新剪輯一部老電影,素材還是那些素材,但故事變得更完整了。
凌晨兩點了,我關掉Day One,但腦海裡還在想著剛才看到的那些文字和照片。那些過去的自己,像是住在同一棟公寓裡的鄰居,偶爾會在走廊上相遇,點頭致意,然後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有時候會想敲門聊聊,有時候只是遠遠地看一眼就夠了。
創造力有時候就是這樣,不是憑空生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作品,而是讓時間裡的不同版本的自己,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然後發現,原來我們一直都在同一條路上,只是走得比想像中慢一些,但也比想像中穩一些。
明天醒來,我會在Day One裡寫下今晚的這些想法。然後等著若干年後的某個深夜,再次失眠的自己會重新讀到它,可能會笑,可能會感動,但一定會想起今晚這個安靜的時刻。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就是我最近的創造力!在時間裡旅行,和過去的自己對話,然後為未來的自己留下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