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與朋友騎行石崗,拜訪伯公伯婆廟、穿越菜花田與水梨樹林,沿途驚喜與感動不斷。從廟宇文化到趕不上高鐵的緊張瞬間,每一幕都是風景,也是生命裡的溫度。
==
一早出門前,我傳訊息給美華姐,說我要去「中華路幸福路口站」搭99公車。我們在她上車的「台北醫院站」相遇,一切都很順利。到了板橋轉運站,也成功訂好來回高鐵車票,這真是一天美好的開始。沿路從高鐵板橋站到台中站,再轉搭153公車到石崗水壩站。我背著包包與夥伴們一同行走、搭車,窗外的景色讓我想起國中畢業旅行,而石崗的農田、房屋與空氣中的氣味,又讓我想起童年的新莊。
那日志奇騎機車載著無法騎腳踏車的我,領著玉蘭、美華姐、月玲、品賢、其翰與仁德穿越農田與小巷,沿途探訪一間間伯公伯婆廟。那些成雙成對、甚至懷抱嬰兒的土地公婆,不只在建築形式上與北部有別,還藏著許多地方故事。若不是志奇一路解說,我這隻井裡之蛙還真看不出其中差異。
有些伯公伯婆不看布袋戲,只愛歌仔戲;有的廟旁刻意保留一堆圓圓大石;最特別的是一間祠奉土地公的「秘境」,僅以三顆石頭搭在土坡上,石前還有一張小供桌。這讓我深深感受到石崗人對神靈與自然的敬畏,也印證了孔子所言:「禮失而求諸野」的智慧。
志奇到底帶我們看了多少間伯公伯婆廟?我已數不清。只記得自己坐在機車後座,望著夥伴們在陽光下揮汗騎行。尤其佩服美華姐的體力,如果我當天租到腳踏車,大概也跟不上這趟熱血之旅。
菜花沿途盛開,紅的、黃的、紫的,一片接一片。印象深刻的是某處水梨園,梨樹中間架著鐵網。志奇說那原本是種義大利葡萄的棚架,後來改種水梨沒拆,才有這番奇景。看著滿樹白花,我突然想起老公愛吃水梨。初一十五拜拜時,我總會買水梨,但竟忘了它是這樣長在樹上的——如同志奇家旁邊高麗菜田,才提醒我高麗菜是種在地上的。熟悉的食物原貌竟帶來陌生感,或許我真的離自然太遠了。
梅子村甜點店是另一段小插曲。因電力公司維修,整條街停電。志奇原安排在此停車步行探險,但我們到達時,店門鐵鍊圍起,老闆娘不在。就在此時,某位夥伴因閃避車輛滑倒,擦傷了手腳。剛好老闆娘趕回,立即提供藥水與紗布,那刻我感受到鄉下人的純樸與溫情。
下午四點多,我們搭公車前往高鐵台中站。車程因塞車而耽誤,讓我擔心趕不上6:04的高鐵。快六點時,美華姐靠近問我能不能走快一點。我點頭說可以,雖然我腳傷未癒,但這裡是平路,我想我辦得到。
公車一停站,玉蘭立刻接過我手上的提袋,美華姐拉著我跑,我們衝進電梯,層層追趕時間。進入第五車廂時,我發現德仁不見了,此時已近6:00。他正在買票,群組裡他淡淡地回:「我正在慢步走向車廂。」我猜他是邊跑邊用語音輸入法,畢竟年輕人有這本事。
不論如何,這真是熱血又好玩的石崗之旅。
翌日下午午睡醒來,脖子又紅又痛。我想起昨天志奇帶我們看過的水河,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如果此刻我能將身體泡在那樣的溪水裡,仰望藍天白雲,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