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一直治不好病?因為主政者只懂開止痛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這座島上,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問題浮現:交通亂象、房價高漲、少子化、產業空洞、觀光乏力、美感崩壞……但每次政府的回應總是熟悉得令人嘆氣→「宣導」、「補助」、「罰則」、「修法」、「加強執法」,然後就沒了。

這不是治病,這只是開止痛藥。

以下舉幾個例:

一、交通混亂:治標不治本的測速器文化

台灣交通的問題不是不守法,而是道路設計本身就是反人類的結構

政府瘋狂設立測速照相機,希望用「怕罰單」取代城市規劃。但為什麼車速永遠過快?因為車太多、路太大、沒有人行空間、沒有通盤設計。

背後的核心原因是:

  • 大公路主義:整座城市以汽車機車為中心發展。
  • 住商混合失控:住宅與商業區混雜,導致動線複雜。
  • 房屋建案沒有強制設置停車位與徵稅制度:車越來越多,卻沒有地方停,路上自然混亂。

政府不思考整體結構,只知道在症狀上貼OK繃,結果就是「無限開單,無限擁擠」。於是更多人更不想去開車觀光,隨便一趟旅程路上就一堆測速器想整死誰。

二、少子化與高房價:一個永遠無解的惡性循環

政府口口聲聲說要解決少子化,但從來不敢動到真正的地雷:房價。

台灣的房價,不只是貴,是結構性通膨導致的階級複製工具

  • 土地價格高得荒謬,讓所有建案必須轉嫁成本給購屋者與短租客。
  • 一晚三千元起跳的旅店,不是因為豪華,而是因為買地建旅館資金周轉壓力大。
  • 所有人都怕房價跌,因為台灣人普遍狹隘地把買房視為保命投資,不論合不合理。

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在民國80幾年後的利率政策:

  • 以前政府刻意讓房貸利率高於工業貸款,鼓勵資金流向實體製造業,所以還記得我媽去繳房貸的利息非常高,但也間接遏止了民間亂炒房的亂象。
  • 但政策翻轉後,房地產變成了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

錢不再流向產業與創新,而是流向了土地與投機,結果就是:

  • 薪資停滯
  • 青年無家可歸
  • 少子化雪上加霜
  • 中小企業無法轉型

政府卻依然在「發育兒津貼」、「補助租金」,完全不敢動到根本結構。也是,拿掉半導體,我們那看似光鮮亮麗的經濟指數其實都是靠房地產來刺激,實際內裡只是無限吃老本,永遠只能靠低廉的出口來刺激經濟,但以後關稅實際執行一兩年後應該會被打回原形。

三、都市美感與觀光:一場過於追求實用主義的崩壞

台灣都市的視覺美感宛如災區:

  • 招牌林立,資訊爆炸,毫無空間感與設計感。
  • 大樓每一棟都像被火燒過,髒髒黑黑的。
  • 行人走在車陣中,與機車爭道,是日常常態。
  • 都市設計沒有整體規劃,建築風格混亂、毫無節奏。

但這不是人民的錯,是因為:

  • 美感從未被當作治理的一部分
  • 城市空間只被拿來開發與分配,而非設計與思考

觀光當然無力——誰想來一個高房價、亂七八糟、行人難走的地方?

四、問題的源頭:治理者本身缺乏結構性思維

這一切的共通點在於:

台灣的政治菁英,從來不懂結構性治理。

  • 法律系出身者主導政策,導致「一切靠程序處理」;(真的煩透法律系)
  • 公職體系來的人考試思維根深蒂固,缺乏跨域整合力;
  • 民粹政治家只看選票,不看十年後的社會代價;(只要留一兩滴眼淚、幾句煽情對立口號、多拜拜多辦活動誰就可能當選)
  • 真正有結構思維的人(如柯文哲→我有仔細聽他的治理觀念演講)不是被邊緣,就是被抓去關了。

於是,台灣只剩下一種治理模式:

看哪裡痛,貼哪裡;不思根源,只求過關;不治未病,只救選票。

結語:止痛藥吃多了,整個國家就麻痺了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台灣讓人疲憊,那不是你太脆弱,是整個島嶼已經被止痛藥餵養太久。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補助與口號,我們需要的是:

  • 敢於拆解結構的人
  • 願意面對真相的政治決策者
  • 願意建立新系統的行動者

否則再過十年,我們不只會老化與少子化,更會徹底空心化。

一座島,只剩殼。(對了,台灣與其擔心出生率,更令人擔心的是移出率,這也顯示高階菁英或中產以上不停向外輸出,說穿了就是不看好台灣的未來發展)

有一些人不承認,但腿跑得比誰都誠實,愛很容易講,但烙跑速度也是第一。去看看官員的孩子在哪就知道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eron雜七雜八的日常
10會員
63內容數
有時耍廢 有時一本正經 大部分是紀錄想法
2025/05/29
近日台灣發生多起令人震驚的車禍,一名78歲的高齡駕駛在放學時間,當街衝撞一群正在斑馬線上過馬路的學生,緊接著是老人衝撞走上路上的夫妻,以上事件皆造成死傷。 這些事件迅速在社群媒體上發酵,當然引起激烈討論:「是不是該強制高齡駕駛換照?」、「老人還能不能上路?」、「政府怎麼又不作為?」、「直接扣照
Thumbnail
2025/05/29
近日台灣發生多起令人震驚的車禍,一名78歲的高齡駕駛在放學時間,當街衝撞一群正在斑馬線上過馬路的學生,緊接著是老人衝撞走上路上的夫妻,以上事件皆造成死傷。 這些事件迅速在社群媒體上發酵,當然引起激烈討論:「是不是該強制高齡駕駛換照?」、「老人還能不能上路?」、「政府怎麼又不作為?」、「直接扣照
Thumbnail
2025/04/29
4月26日,台灣藍白發起了「反獨裁」集會,民眾抗議賴清德政府干預司法、布局大罷免……結果,賴清德出來講了這麼一句話: 「反對獨裁應該去北京天安門,不是台灣的凱道。」??? 老實說,本來在家吃瓜的當路人甲的我看到這句話,我只想說: ㄜ....,你是大家選出來的台灣總統耶。 先不論立場,
2025/04/29
4月26日,台灣藍白發起了「反獨裁」集會,民眾抗議賴清德政府干預司法、布局大罷免……結果,賴清德出來講了這麼一句話: 「反對獨裁應該去北京天安門,不是台灣的凱道。」??? 老實說,本來在家吃瓜的當路人甲的我看到這句話,我只想說: ㄜ....,你是大家選出來的台灣總統耶。 先不論立場,
2025/04/22
探討美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從高昂的教育成本、功能性文盲率居高不下,到大學淪為文憑製造工廠,以及政治正確凌駕學術標準等現象,分析其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並提及川普政府的教育改革主張。
Thumbnail
2025/04/22
探討美國教育體制的問題,從高昂的教育成本、功能性文盲率居高不下,到大學淪為文憑製造工廠,以及政治正確凌駕學術標準等現象,分析其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並提及川普政府的教育改革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臺灣的街景與交通問題影響居住品質,需共同努力改善。透過國外成功案例的借鑒,臺灣可制定更嚴格的法規和易於市民參與的管理機構。此外,步行街道與大眾運輸系統的合理搭配是改善交通的關鍵,建立步行友好的街道是可選擇的選項。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對改善城市環境和交通問題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的交通環境混亂且危險,主要原因是荒謬的道路設計。道路設計的歷史背景、寬車道設計、人行道佔用情況、權責破碎、民意影響交通規劃、以及汽機車數量過多等因素均影響著交通流暢與安全。原因分析指出,需要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如果政府什麼都做得很好的話,我們幹嘛要這麼辛苦上街頭? 2024年03月23日14:00,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號召群眾集結在立法院外,希望讓立法院退回交通惡法! 日前因部份職業駕駛群體對某些民進黨的立委(像是王定宇之類的)陳情,記點制度害他們無法維持生計,而在今年立委選舉落選、轉個彎就上任民進黨
Thumbnail
如果政府什麼都做得很好的話,我們幹嘛要這麼辛苦上街頭? 2024年03月23日14:00,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號召群眾集結在立法院外,希望讓立法院退回交通惡法! 日前因部份職業駕駛群體對某些民進黨的立委(像是王定宇之類的)陳情,記點制度害他們無法維持生計,而在今年立委選舉落選、轉個彎就上任民進黨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Thumbnail
對於海外臺巧使用臺灣健保資源造成瀕臨破產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待遇。本篇文章講述了海外臺巧在歐洲的看醫療經驗,並訴說他們不滿自動復保與費用追繳的情況。作者指出,許多海外臺巧在海外已能充分利用當地的醫療資源,並希望臺灣媒體不要再製造不實的新聞帶風向。此篇可幫助海外臺巧找到希望與抗爭的出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