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團體中,有位夥伴提問:「我離婚好幾年了,怎麼現在聽到情歌還是會哭到不行、走在路上看到熟悉的場景,眼淚就掉下來,我這樣正常嗎?」
我聽了以後,心裡浮現的是很深的心疼,也有對他很多的欣賞。
有感覺,代表你對自己的生命仍有連結,這是一個很珍貴的狀態。
很多人以為悲傷是一種退步,但它其實是內在正在說話。
情緒就像在一個站在你面前的小孩說:「嘿!我在這裡,#你有看到我嗎?」
如果我們轉身走開,或者叫自己不要再想了,就像把這孩子關進一個暗房裡,他只會感覺越來越孤單。
陪伴自己的悲傷,就好比終於看見那個在角落掉眼淚的自己。
那個小男孩、小女孩,一直都在等待有個人靠近他、理解他、聆聽他。
對孩子來說,一場突如其來的分離、一個陌生的環境、醒來看不見熟悉的臉,都會像世界快要崩塌一樣。
他們的哭鬧,其實是在喊:「我想要被愛、被陪伴、被理解、被保護。」
如果現在的你,也被某個畫面、某段旋律、某個回憶勾起了情緒,請你不要急著把他們壓下去。
那些感覺,是在告訴你:「我在這裡。」
它們不需要被排斥,只需要被你好好陪著。
一段關係的結束,會帶來好多的悲傷,這些悲傷不是叫我們變冷漠,而是提醒我們,要學習如何溫柔地陪伴自己。
如果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傷心,願意流淚,也願意陪伴這份感覺,那就是對自己的愛。
常常有學員在團體中問到,#該怎麼愛自己?
我心中對於愛自己的認知,第一件事情是,允許自己的情緒流動。
放下對自己的壓抑及控制,即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去靠近那個渴望被聆聽的自己。
我知道,關係結束後的復原之路不容易走,但一步一步走著,也就是在走了。
能做到這樣慢慢地陪著自己,就已經是做的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