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單純要出本書來當作品,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簡單來說,即使你今天只是打開Word打幾頁的字,排版一下送去影印店印,印出來後,你就完成了一個出版的過程,而這件事,只要當過學生的人,應該會有很多類似經驗。
那「職業出版」難在哪邊呢?
答案是發行,白話說就是賣書,也因為要賣書,甚至要賣到規模化(量產),那出版社、印刷廠、外包工作者(翻譯/設計/編輯)、經銷商、書店等一條產業練上的各類腳色就因應而生。只是要生本書,印起來擺在家裡,不需要出版社,你自己就做得到。
但如果想要賣書、創造影響力、樹立名聲、製造曝光、在書店上看到你的書可以臭屁,那跟出版社的合作,難以迴避。畢竟出版社就是以出版為吃飯工具的商業體,個人作者要比出版社了解書籍出版眉角是不太容易的。
所以出版的第一件難事,就是如何廣為人知,而且方便取得。
第二件難事,則是如何讓作品(產品),變成消費者印象中的書(商品),也就是將內容商業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內容精煉化的過程,所以可提供專業編輯跟設計師的出版社,自然會產生價值。
在這個精煉化的過程,作者所提供的內容,頂多只能算是初期素材,在初期素材之後,還有校對、編輯、排版、視覺、印刷、發行(ft.行銷操作)等環節要處理,如果是買來的國外版權,則還有翻譯這件事得處理,而這個過程,就是「職業出版」必經的過程。
而這過程如果要追求如台積電一般的高良率(甚至是零失誤),那不好意思,要一個人來完成這個過程,除非你就是生出來要做出版的人,把所有的出版技能都點到頂才能作得到,否則你還是得靠出版社把東西生出來,不然就你得自己專業到變成一個出版社。
這個第二個難,也就是出版社有理由不要用你稿件的重大因素。
「都花這麼多力氣(成本)了,至少要做本有把握的吧?」
所以如果你丟稿到出版社都沒反應的話,扣掉他們真的忙到沒看到這種小機率事件,多半則是,不知道你的內容有什麼要出版社花力氣的價值。
你的東西(產品)不見得不好,但出版社畢竟是個商業體,勢必會有市場(商品)的考量,如果編輯看了都沒興趣的內容,那要讓他們花力氣往市場推,那可能你得先當官或是某個公司的CEO吧,不然就是百萬YT,你自帶些市場性(可賣錢),那其他的就比較好說。
所以出版難嗎?我想,難的永遠都是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