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書有人看? 讓我想到創作的感受和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天有在圖書館實習,在整理書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些想法想要寫寫

那麼多的書,有人會看嗎? 在圖書館裡面看到一大堆書,就會有這樣的疑惑

畢竟人時間有限且事情多,也不可能任何書都去看

然後,因為網路時代,其實就讓我想到創作這件事情,同樣網路上文章也是非常多,那這樣的文章真的有人看嗎

過程中也會發現讀者的需求和自己可能不同,上書的時候,故事/小說類的書算是滿多的

不過以我自己來說的話,我自己是看些工具或是知識類的書比較多,文字型故事小說的,就比較沒有很常看,故事類型我習慣直接看動漫

書籍方面,我是會看些哲思類、心裡類、效率類等等的書居多

所以其實感覺就每人感受不同

例如我自己在看些工具和之類類的書的時候,作者書裡面舉的故事其實就不一定重要,最重要的是那麼方法,如果那個方法和知識已經掌握,那故事部分其實就跳過即可,因為重點就是那個知識和方法,這算是我個人的一些小技巧

所以如果故事部分作者敘述太多,我會比較不習慣,因為這本書就是要說知識和方法,例如時間管理說要時間交疊的概念,我知道了這方面,通常就不太需要再看作者列的故事

不過我也有聽過身邊有些人,是會習慣看那種故事後帶出道裡的,如果列出很多道理但是沒有故事,他們反而會比較不習慣,所以真的大家喜好不同

以及每個人資訊需求真的不同,例如我以前國小也是會看些繪本,到了現在主要的需求就不會是繪本,然後每個人因為身分和喜好不同,也會有不同資訊需求

raw-image


或例如我高中以前我看些歷史文章或影音,也滿喜歡各種歐洲類的歷史故事,以前有段時期對於歷史可以說是滿有興趣的,甚至可以說是我高中裡面最有興趣的科目之一,甚至很多細節都喜歡去鑽研

不過到了大學後,主要看的歷史類,會比較偏向那種通盤性和能引起思考的,主要焦點是這則歷史帶來的思考更重要,故事細節很多時候就不去著墨太深,畢竟時間有限,加上讀歷史和自己課業創作方面比界難以去連結,就比較沒有去鑽研了

總之,就是每個人喜好和需求不同,就會有不同需讀的東西,對A來說有用或有趣的,對B來說就可能沒用或無趣

那對於分享故事呢? 其實我覺得,分享自己故事,算是種每個人都有需求,有時候網路上分享些個人故事,也有助於讀者了解作者,讀者群中一定有幾個人對作者感到興趣,這時分享故事就是拉近彼此關係的方式

不過感覺要依這情況而定,就例如前面提到時間管理書籍,很多國外作者方法很好,但我可能對作者本人或他的故事就不感興趣,而也會依照文章類型有不同,有些文章適合分享個人多些,有些少些


後來就讓我想到創作這件事情,突然有種感覺,就是創作的過程中那分感受,就變得更加重要了,當然這份感受也可已包含創作前和創作後,但不論如何,這那種感受其實就真的相當重要

例如寫文章的話,寫文章的讀者通常不會是任何人,而是僅有一部分的人,以及更重要的就是自己這個讀者

這份感受可以很多,例如寫文章前的期待感,過程中的滿足感,想要分享的那種感覺,創作後與人交流的感覺、創作感受到獨特,過程中和創作之後的滿足感,照店就相當重要

那前面提到創作的感受,會不會跟效率有所衝突

其實我覺得不太會,因為效率也是種感受,就是一種讓自己感覺自己做得到的那種感覺,所以我覺得創作過程中,適度用些技巧,例如一些網站用書籤保存起來,以及學些時間管理方法以及實際運用

畢竟想要在生命中留下更多作品的感受,也是感受之一,所以我感覺的效率也有一定重要姓,當然就看每個人情況而定

但總之就是覺得創過的各種感受,真的是重要的,這算是最近一點心得吧

avatar-img
128會員
371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大家安安,前幾天手機跳出來一個訊息,說文化幣有些點數在六月底就要過期了 這禮拜三6/5的時候,那天早上考完期末考,後來就想說去附近誠品用用文化幣好了,就想說可以買買書,主要是買些課外書
之前4/25到了一家店,是「Garden文創選物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43-1號;營業時間:一~日 下午2:00-晚上7:00 門口長這樣子,在一家小七旁邊 這是一家結合文創加上玩具的店家,而且可以用文化幣 裡面可以看見一些手工藝和穿戴品 還有很多有有童年元素的東西
大家安安,前幾天手機跳出來一個訊息,說文化幣有些點數在六月底就要過期了 這禮拜三6/5的時候,那天早上考完期末考,後來就想說去附近誠品用用文化幣好了,就想說可以買買書,主要是買些課外書
之前4/25到了一家店,是「Garden文創選物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43-1號;營業時間:一~日 下午2:00-晚上7:00 門口長這樣子,在一家小七旁邊 這是一家結合文創加上玩具的店家,而且可以用文化幣 裡面可以看見一些手工藝和穿戴品 還有很多有有童年元素的東西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整理了四本書 放到讀冊二手出售 謝謝這些書陪伴我一段時光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生活實驗 六五四 原來只要打開以後,開始翻閱, 然後閱讀的行為就會自然開始, 如果停下來、有想了一下就非常的值得。 有些書的作者只是花了很多時間、 斷斷續續講了幾番很長的話, 也沒有期待誰能一次聽完, 這種對話量大抵連編輯也會覺得吃力。 想通了以後,文字終於在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整理了四本書 放到讀冊二手出售 謝謝這些書陪伴我一段時光
我喜歡看書, 什麼種類都看. 小說, 翻譯小說, 各式各樣的散文, 漫畫等等. 也很喜歡隨手寫些什麼, 但總是三分鐘熱度. 剛開始熱情滿滿, 到最後無疾而終. 為什麼突然又想寫文章, 是因為今天經歷了一些事. 心裡很受傷. 那種感覺無奈也無言. 而且也有很重的無力感. 不是第一次的情緒滿溢,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生活實驗 六五四 原來只要打開以後,開始翻閱, 然後閱讀的行為就會自然開始, 如果停下來、有想了一下就非常的值得。 有些書的作者只是花了很多時間、 斷斷續續講了幾番很長的話, 也沒有期待誰能一次聽完, 這種對話量大抵連編輯也會覺得吃力。 想通了以後,文字終於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