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的閱讀,已經不只有一種模式,跨界改編這件事,隨著載體多元化之後,衍生出許多可能性,甚至形成IP的概念,延長故事跟腳色的生存週期。
所以IP的基礎,來自於文本,受歡迎的文本,自然會累績出他的IP價值。
當然,你也可以一開始就先用作IP的邏輯,去建構文本,但不保證成功,市場也不一定買單,簡單來說,從文本走出的IP生命力,會比單純為了操作IP而存在的文本生命力來的強。簡單來說,能從文本走出的IP,某種程度也是,歷經市場十八銅人陣,一拳一腳捶打出來的淬鍊猛將,這經過市場精煉搥打的過程,才是IP真正的價值,而非單純的IP本身。
讀者同時身為消費者,大家心裡有數,從閱讀到買單,只有買單那一刻,才決定讀者跟文本之間,有個正式的綁定,而購買這個行動,象徵這個綁定的儀式。
要聊聊一個IP強不強,眾所皆知無法代表啥,萬人空巷的排隊購買,才能看出實力到哪裡。
當然,隨著文本IP化,高密度的流量聚集,形成某種壟斷,而能形成壟斷的IP自然會成為強IP。
所以想做IP的人,或許第一件事,要先想想,自身文本要如何走過市場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