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掘墓人:揭發法國高級長照機構的老人虐待黑幕
作者:Victor Castanet出版年月:2025.03
推薦度:★★★★★ 5/ 5
購書平台:讀墨
⬛揭開歐葆庭的長照黑幕
《掘墓人》是法國獨立記者歷經三年追蹤調查的作品,揭開法國首屈一指的高級長照機構「歐葆庭」,長達幾十年的虐待黑幕。
這是一家只接待富裕客層的機構。外界很難想像,在如此講究、門面光鮮的地方,竟會有長者遭受不堪對待。原來,陽光、鋼琴、鮮花,只是用來迎接外人目光的門面;而在關起門的另一側,潛藏著不願人知的悽慘景象。
作者用連串的書寫,帶領讀者穿過養老院的兩個世界,光鮮的畫面與描寫老人照護詐欺的電影《詐欺女王》幾乎如出一轍:
穿過大廳,她馬上發現她的第一印象是對的:「走進『塞那河畔』,感覺像來到銀髮族的天堂。」她第一次受訪時對我這麼說:「走過紅地毯和兩尊巨大的花瓶,你發現自己踩在五公分厚的天鵝絨地毯上。左手邊是那架著名的鋼琴,到處擺滿鮮花,我記得是白色的蘭花。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前面有一座琳瑯滿目的精品陳列櫃,真是美呆了。」
「我來到特殊照護單區,電梯門打開,就知道有問題。」一進去聞到一股難聞的尿騷味。「我很清楚,這是因為沒有常常換尿片的緣故。」
「在『塞納河畔』,只有家屬在場,他們才會演一下。到了星期天就端上香檳,笑臉迎人。但別的時候,他們什麼都不在乎。看到那些工作了一輩子,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受到這種對待,我很難過。但我能怎麼辦?!
⬛利潤至上,尊嚴最先被犧牲
「顯然,在失能長者住宿機構裡,金錢不總是能買到幸福。」
作者下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結論。
許多高齡者辛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存下積蓄得以入住養護機構,無非是希冀能安享晚年。然而,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企業邏輯下,高齡者被分級、被量化、轉化為成本與會計上的數字,甚至連何時會死亡都被機構拿來預估,作為計算人力與盈利的依據:
這就是把人們的生活納入工業化管理的後果,就像阿達尼斯先生所說的:這些邁入暮年的長者只剩下一具具肉體,而這些肉體又成了營利工具。尿片不再是護理用品,而是數據,是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壓低的成本。護佐、生活助理和機構主任不再只是負責照護住民,保障他們的福祉,還要聽從上司的財務指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極大化。
「甚至還要預估機構裡會死多少人,一個、兩個、三個還是四個,很扯吧?然後,他們會預估該機構下個月的住房率和利潤,告訴你可以僱用多少人。」
在這裡,徹底展現階級制度:
- 最低的是特殊照護專區的住民,明明他們就是最需要照護、陪伴與刺激,卻被關在房間裡,乏人問津與照顧;
- 其次是沒有家屬探視的普通單人房住民;
- 最高則是「尚未失能」的高齡貴賓們——政界、媒體或政府菁英人士。
一場新的階級鬥爭在「塞納河畔」上演。
階級最低的是特殊照護專區的住民,儘管他們比其他人更需要照護、陪伴與刺激,卻最不受重視。他們被關在房間裡,沒有人看見,他們的家屬也聽不懂他們在抱怨什麼,所以很少受到關注。
比他們地位高一點的是普通單人房的住民,他們是沒有家屬的人,如喪偶、單身、沒有子女的人,或幾乎沒有家屬來探視的人。
階級最高的是這家機構的貴賓,「塞納河畔」就是專門替這些人服務的。他們身分背景各異,但都是政界、媒體或政府菁英人士。
「一個垂著頭或瞪大眼睛的老人有損歐葆庭的形象」,布拉亞娜說:「我們寧可把他們藏起來,因為他們上不了檯面,配不上天鵝絨地毯。」
身為專業照護機構,理應負擔起相對應的社會責任,一旦面臨利益最大化,企業經營者的態度令人咋舌:
「他還得意地告訴我們:『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是在體育用品零售商『趣運動』(Go Sport)賣運動鞋。其實啊,管理安養照護機構的老人跟賣運動鞋沒兩樣。當時我的目標是盡量多賣幾雙運動鞋,現在是盡量多賣幾天失能照護服務。』」
「長者虐待只是這個體制造成的後果之一,這個體制有組織而不擇手段地利用失能長者住宿機構撈錢。」
顯然,高齡者對機構來說只是一項商品,可悲的是,當人被視為商品時,尊嚴就是最先被犧牲的部分。
⬛為何長年無人追究?
作者提出最大的困惑:「有個問題令我百思不解:這麼一個大集團為什麼三十幾年來從來沒有受到制裁?」
我難以置信地發現,儘管失能照護服務面對的是人,是人們的肉體、眼神、皮膚、聲音和生命,但歐葆庭的偉大創舉讓這一行走向產業化,把成千上萬的人變成純粹的消耗品,把長者變成數字,把集團的醫療政策變成計算預算的公式。
這些步入遲暮之年的長者沒有足夠的醫療與失禁護理用品,不得不穿著髒兮兮的尿片好幾個小時,毫無尊嚴可言。
每當我想起那些在臨終階段無謂受苦的人們,就會想到從住民身上省下來的這些錢,特別是透過收取年終回扣弄來的錢,每年被歐葆庭拿去舉辦所費不貲的研討會,邀請好幾百名失能長者住宿機構的主任暢飲香檳,欣賞大牌明星演出,確保他們繼續忠心耿耿為集團效勞……
當企業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切只向錢看時,所有黑心企業會出現的特徵,歐葆庭一應俱全,不僅長期苛扣勞工、任意懲戒與資遣員工,歐葆庭更是以政商關係自保——透過巨額資金穩固政治後盾,即使遭檢舉也能全身而退。這套由金錢、權力與利益交織的防護網,正是其數十年不受制裁的關鍵。
⬛臺灣的借鑑
臺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被視為下一個「黃金產業」,臺灣已有業者著手布局並準備上市。當銀髮族被視為市場的「客群」,資本的力量固然能帶來資源與規模,但同時也很有可能複製歐葆庭的模式——在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同時,犧牲高齡者的尊嚴與照護品質。
長照不只是公共政策或產業議題,更關乎到每一個人的未來。討論長照,其實是在討論將來的「自己」會被如何對待。
當我們年老、需要依賴他人照顧時,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
是鋪著天鵝絨地毯、專為外人打造的精緻舞台,還是能安心託付生命最後歲月的地方?
這是個很嚴肅的議題,不僅需要政府建立持續的監管機制,同時,企業更應認知其社會責任,高齡者是「人」而非「商品」,將尊嚴與照護品質置於財報之前。唯有如此,長照產業才能真正成為高齡社會的支柱,而不是另一場資本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