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我現在所想的是⋯⋯》:當「塵歸塵」不再理所當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書名:關於死亡,我現在所想的是⋯⋯

作者:椎名誠

推薦度:★★★ 3/ 5

購書平台:博客來





⬛評分的難題:暢快、同溫層與小亮點

讀完一本書,我習慣給書一個評分。評分標準?沒有,純粹自由心證。

別問我,四顆星和五顆星的差別在哪—差就差在讀完當下,那一點說不清的心情吧。

有時,書讀得酣暢淋漓,感覺好像是四星或五星的作品,但但仔細沉澱,好像沒有新收穫,頂多是同溫層的留戀。

也有些書,內容普普,確在一兩處閃著意外驚喜。

說到底,讀書是為了什麼?追求一時暢快?沉溺於作者的辭藻?還是為了延伸觸角,多一個觀點看世界?

《關於死亡,我現在所想的是……》就是那種「普普中有小亮點」的書,一時之間,有點難評分。


⬛從土葬到鳥葬,環境造就的多元死亡儀式

原以為,這是談安寧療護的書,結果,哈哈,大錯特錯。

關於死亡,作者所想的是,各地的喪葬文化。

從作者親歷的喪親經驗談起,沿著死亡的軌跡,一路走進世界各地的喪葬習俗。跨過國界,穿梭在不同民族的死亡哲學中,用他人的儀式,照見自己文化的幻象與執念,重新思考死亡的意義。

所以,這本書帶著讀者,走過各式各樣的葬儀,土葬火葬水葬鳥葬風葬,樣樣都有。各類葬法,歸根究底,來自於該地自然環境的差異。死亡本身就是解消,回歸自然,因此,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感覺非常合理。


⬛墓地、雜草與切花的矛盾

即便如此,如何回歸,各地風俗也不同。

蒙古、西藏等地沒有墓園,化作輕風,是自然之理;歐美、日本、韓國則立墓憑弔,死亡的延續靠空間承載。

也因此,不同文化的差異,有時會叩問更本質的問題。

書中提到,美國原住民看見日本掃墓習俗,滿臉不解,問:「日本人在掃墓的時候,會把墳墓周圍的雜草全部拔光,然後供上切花。把自己祖先埋葬的墓地長出來的植物,這些『新生命』隨手拔除,供上切花這種形同『被殺死』的花,從精神層面來看,不是很奇怪嗎?如果是我,會希望是反過來的。」


⬛遺物的處理:徘徊不去 vs 徹底消失

逝者遺物如何處理,也是學問。

先前,有個客戶跟我說,他父親過世5年了,但他和家人依舊沒有勇氣踏入父親生前最後住處整理遺物,遺物守著空蕩蕩的家,徒勞盼著不會回來的主人。

然而,西藏的生死觀就不同。死亡意味著「消失」,所以,一定要消失地徹底,抹去死者一切的痕跡。死者照片不必說,連故人寫下的文字、生前的物品、衣物等等,全都會拿去送人或是丟掉,而且極為徹底。所以西藏沒有墳墓,死者不光是遺體,連他活過得痕跡也全數從世上消失。


⬛自然與死亡的互動:鳥葬困境與防腐土葬的荒謬

遺體回歸自然的過程中,同時,也是檢驗人類與環境的互動。人類本是自然界的動物,變得越來越不自然。

作者提到,近年來,西藏傳統鳥葬遇到困難了。

隨著商業進駐西藏,藏人開始吃「垃圾食物」了。長期食用這些東西,遺體中帶有自然界沒有的化學味道和氣味,使得敏感的禿鷹越來越不愛吃,鳥葬的效率也越來越低,鳥葬的風俗還能不能持續下去,已是未竟之數。

不僅僅是西藏鳥葬,連土葬盛行的國家,也受影響。

因為信仰的的關係,復活需要肉體,故美國偏好土葬,且遺體防腐技術極為先進。

問題是,防腐劑太強,強到泥土裡的細菌不願靠近,「塵歸塵土歸土」的願望落空,許多屍體在地底長眠不腐,成為被科技意外封存的化學標本。

據說,第一個發現這現象的,是偷陪葬品的盜墓者,他活活被木乃伊嚇到腿軟。幹下流勾當的盜墓者發現人類對大自然做的骯髒齷齪事,實在很黑色幽默。


⬛亮點與遺憾

以上的隨手摘要,對我而言,是書中的亮點。

可惜的是,為建構「不同民族的喪葬觀」,在寫完作者的親身遊歷見聞後,後半大量轉為書摘與二手心得,傳聞復傳聞,有種為寫作而寫作的將就,最終,喪失了溫度。

就這樣,讀完了,有點難給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這本真的好好看|選書交給我,閱讀交給你
11會員
92內容數
選書時光,翻開每一頁的驚喜。 這裡有: ✦ 中、英、日三語選書 ✦ 小說、散文、非小說、Audible有聲書 ✦ 精選書摘與心得 選書交給我們,閱讀交給你。 如果你也喜歡靜靜讀書、慢慢生活,歡迎追蹤我們,一起翻開每一頁的驚喜。
2025/08/21
《失敗者回憶錄》李怡以平實深刻的筆調,記錄異議知識分子、政治犯與警察制度下的幽微人性。書中既有對極權荒謬的冷眼嘲諷,也有對個體尊嚴與自由意志的注視。不是成功者的凱歌,而是失敗者的證言,照見社會最該珍視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8/21
《失敗者回憶錄》李怡以平實深刻的筆調,記錄異議知識分子、政治犯與警察制度下的幽微人性。書中既有對極權荒謬的冷眼嘲諷,也有對個體尊嚴與自由意志的注視。不是成功者的凱歌,而是失敗者的證言,照見社會最該珍視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8/19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以驚悚書名包裝人妻心聲,直擊婚姻幻滅後的真實。作者主張婚姻並非靈魂伴侶的浪漫童話,而是上天將兩個不對盤之人綁在一起的惡作劇,藉由親密與摩擦,逼迫人類正視現實與自我。荒謬,卻深刻。
Thumbnail
2025/08/19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以驚悚書名包裝人妻心聲,直擊婚姻幻滅後的真實。作者主張婚姻並非靈魂伴侶的浪漫童話,而是上天將兩個不對盤之人綁在一起的惡作劇,藉由親密與摩擦,逼迫人類正視現實與自我。荒謬,卻深刻。
Thumbnail
2025/08/12
《制度基因》深入剖析中國極權主義制度的源起,揭示產權分配如何形塑國家治理結構。作者許成鋼強調,極權不靠信仰,而靠暴力維繫秩序;民族主義則成為新版意識型態工具。本書不僅補足法政思維盲點,更直指制度運作的核心謊言,是理解中國政治邏輯與極權悖論的關鍵讀物。
Thumbnail
2025/08/12
《制度基因》深入剖析中國極權主義制度的源起,揭示產權分配如何形塑國家治理結構。作者許成鋼強調,極權不靠信仰,而靠暴力維繫秩序;民族主義則成為新版意識型態工具。本書不僅補足法政思維盲點,更直指制度運作的核心謊言,是理解中國政治邏輯與極權悖論的關鍵讀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書籍,包含一些問題和心得,下面選取幾個來進行介紹 在這本書中提到死亡,有提到幾個問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思辨的哲學書籍,包含一些問題和心得,下面選取幾個來進行介紹 在這本書中提到死亡,有提到幾個問題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由於人口膨脹,土葬空間減少,傳統葬禮文化受到衝擊,因此新型的葬禮文化興起。本文探討了一些奇特的安葬方式,包括太空葬、煙火葬、珊瑚礁葬和氣球葬禮,並介紹了各種葬禮的方式及相關資訊。從科幻小說中的太空葬到氣球葬禮的低價位,本文將帶您瞭解各種別出心裁的葬禮形式。
Thumbnail
由於人口膨脹,土葬空間減少,傳統葬禮文化受到衝擊,因此新型的葬禮文化興起。本文探討了一些奇特的安葬方式,包括太空葬、煙火葬、珊瑚礁葬和氣球葬禮,並介紹了各種葬禮的方式及相關資訊。從科幻小說中的太空葬到氣球葬禮的低價位,本文將帶您瞭解各種別出心裁的葬禮形式。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過去與現在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新一代的挑戰以及資源不均的問題。
Thumbnail
一本精美的認識論作品:並非現存的這個世界完蛋,而是世界在人們心中完蛋。
Thumbnail
一本精美的認識論作品:並非現存的這個世界完蛋,而是世界在人們心中完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