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一直都非常喜歡位於台中的「菩薩寺」,覺得那是一座極美的寺廟。那樣的美,是一種素樸與純真,尤有甚者,那更是第一次如此深邃地感受到,美竟然也可以帶來定靜,而非雀躍的喧嘩。無意間看見了《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這本書,作者王文靜橫跨媒體、編輯與教育不同領域,原本以為那比較偏向旅遊的記述。然而書的副標題,寫著「CEO與和尚在第三極地對話」,顯然第三極地就是喜馬拉雅山,而將旅行與關於佛學與自我相連結,倒是立刻引起我的好奇。沒想到意外的驚喜在於,副標所言及的「和尚」,竟然是慧光法師,也就是菩薩寺的創辦人、書中所言及的「光師父」。因緣際會之下,竟然是從這本書了解到光師父的生命歷程,那倒也是個讓人極其欣慰與開心的緣分。

        書中一開頭就是記述作者啟程前往尼泊爾,參訪位於加德滿都郊區的菩薩寺以及沙彌學院。在這個極其貧窮的國度,在兩千多年前是佛陀的國家,光師父發願於此傳授佛法,也培育佛弟子。書中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靜」,書寫著山中旅行;「光」,記述著與光師父的對話;「歸」,則是旅程結束回到台灣後的省思。就「靜」的部分來說,那是作者在尼泊爾以及喜馬拉雅山區的旅行見聞。除卻細膩地刻畫著所見所聞,更在那不斷回頭反思的過程中,讓人對於旅行有更深刻的體悟。

        這其中尤以在喜馬拉雅山探詢高山杜鵑的描繪讓人印象極為深刻。那一開頭的希冀與執念,或多或少道出旅行的本質。更何況所到之處,可能是一輩子不會再度造訪的第三極地,心中的想望不免更加強烈。很喜歡作者談及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學校的概念,而這個學校更是兢兢業業地教授著自然領域的三堂課,其分別是滄海桑田,世間無常;山納百川,包容萬物;陡峭嚴峻,也是力量。亦即高山的無常、包容與嚴峻,讓人更深切地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在那過程裡學習謙卑,學習放下。

        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部分則是,關於高山杜鵑的生長特性。這趟旅程作者滿懷期待希望能在高海拔山區看見杜鵑怒放的模樣,沒想的因為時間與季節的關係,一開始總難以如願,不免心中感到失落。然而,看著作者描寫高山杜鵑的種種特色,不由得隨之眼睛一亮,試想在如此艱難的環境裡,想要生存就得要有極大的本事,不論是人、還是動植物皆是如此。高山杜鵑在演化的過程中發展出幾個讓人瞠目結舌的能力。若說喜馬拉雅山是一座學校,那麼高山杜鵑當是學習與效法的模範生。

首先,高山杜鵑具有柔軟的身調,高山杜鵑能夠挺拔也能夠匍匐生長,具有極大的彈性,來因應環境,而非執著於那挺拔矗立的高聳。其次,高山杜鵑在冬天時並不會讓葉子掉落,因為隔年春天要再長出新葉,得要耗費極大的能量。所以如何因應寒冬也就成了最大的課題,而其不僅藉由葉片變厚,增加臘層來防寒、防雨,更藉由葉片的下垂讓彼此靠近,形成微型的保暖層,降低凍傷的風險,這種種特色,著實讓然感到讚歎不已。

其三,生長在貧瘠的土地則不免遇到養分不足的困境,於是尋求協助就顯得重要,所以高山杜鵑就與菌根菌發展出相互依靠共生的關係。也就是高山杜鵑與菌根菌合作,菌根菌會包覆杜鵑的根部,分解土壤的有機質給高山杜鵑,而高山杜鵑則回報光合作用而產生的醣類,兩者共依共生。最後,讓人驚愕的是高山杜鵑也藉由具備毒性來保護自己,不會輕易地被其他的動物吃食。尤其是在食物貧瘠的所在,那樣的特色更是極為重要。舉凡對天氣的堅韌、面對地形的柔軟、面對貧瘠的共生、面對侵略的自保,那都是高山杜鵑的生存之道,那也是在喜馬拉雅山這間學校,所嘗試去教會人們的課題。一如關於人的活著,那不也是學習著堅韌與柔軟,相互依存與自我保護。

第二部分標題為「光」,那是作者與光師父在山中的對話。那是一個醫生的緣滅,那也是一個和尚的緣起。阿輝是光師父出家前的名字,他是母親與美國大兵未婚生子的混血兒。從小他的母親便將他交付給在新竹鄉下的外婆照顧,外觀具有巧克力的皮膚與捲髮,其實不難想像阿輝的成長過程有多麼艱辛,那得要面對多少歧視與傷害。為了要保護自己,為了要嚇退眾人,他成了大家眼裡那個喜歡打架鬧事的孩子。一如書中所述,貧困、私生子、混血兒,使得他在社會的最底層被踐踏。小時的自卑與不安,變成憤怒與拳頭。

然而沒想到後來母親竟嫁給一個美國白人,而且對方還把母親與阿輝一同接到美國生活。可是那不被愛的童年,使得他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位突如其來的父親。甚至那內心深處尚未處理的傷痛,使得他像是刺蝟一般,即便面對願意將他視如己出的繼父,依舊劍拔弩張。而且混血兒的他,在台灣被當作外人,但到了美國的聖地牙哥,語言的隔閡,使得他仍然是外人。對他來說,家,依舊不可得。所幸後來因為轉學,因為一些刺激,阿輝開始讀書,而且因為曾經特別到美國陪他的阿嬤差點心臟病發,更促使他想念醫學系救人。對阿輝來說,他的人生豈只是顛簸,然而在美國的時期,因為語言而過著如同坐牢般的日子,反而讓他在孤單裡學會收斂,學習向內探索。

也許那一次次對內心的扣問,激起阿輝尋求答案的渴望,也在那過程中,因緣際會阿輝開始接觸佛法。學佛的歷程,讓阿輝漸漸地意識到,也許人生道路,除了當醫生,還有另一種可能。大三的時候,道路越發明晰,阿輝決定出家。並且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台灣的佛光山剔度。然而一開始的出家生活,並沒有如他想像中來的順利。光師父曾經經歷迷惘,這時候拉拔他長大的阿嬤,依舊是他的貴人。阿嬤聽著他的煩惱,即便捨不得他出家,仍然提出了她所認定的解決方案,拜佛。於是乎,數不盡有多少個夜晚,光師父就在殿上拜佛,度過了那紛擾的心尋求安定的歲月。

而後也許因為自己對於學問僧的期待,也許是對於僧侶教育得要扎根的念頭所推動,也許是對於偌大組織的一員中的角色感到不適應。於是乎,光師父選擇離開佛光山,而開創了全台灣最小的佛寺,菩薩寺。光是建築本身的樣貌,也許都呈現著光師父對於佛教的理念與想法,簡單、質樸、自然。如同要真實的看待自己,認識自己。三次的閉關,不僅為了勘誤玄奘譯本《大般若經》,也從中學習與體悟修行的察覺與心的安靜。

接續的發展,對光師父來說,那像是完成了一個階段的任務,那也像是再次回應著心靈的想望。2014年光師父落腳於佛陀誕生之地,並且開辦沙彌學院,那又是另一個艱難與挑戰。一路走來,彷彿從未容易,但心依舊單純、依舊安定。如同書中作者與光師父關於生命的六十八問,光師父提及成果是自然的,不是要求的,只要努力就好,過程才是最該學習的東西。當遇到困難,若只看到眼前的問題而忘記目標,就會很難繼續下去。但若想到它的價值,把所發的願再次提起來,就會有所不同。

那關於生命的大哉問,闡述著緩慢的必要,允許慢,是人生的重要課題;當急躁顯現時,不妨先試著讓混亂的心安靜下來,如此才能夠試著去感覺自己的狀態,試著去釐清自己的感覺,試著去辨識自己的想法。那是「慢」,那可也是「定」,誠如光師父所說,定的功能就是靜心,那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靜,一是淨。當能夠安靜下來,才能讓煩惱慢慢沉澱,如此一來清淨就會顯露出來。那不也呼應著定、靜、安、慮、得的歷程。

此外關於謙卑的提醒,也讓人感受深刻,光師父提醒要懂得藏鋒,學習謙虛,折伏自己。那所謂的折伏,尤其發人深省。當耽溺在高峰的追逐與炫耀,不妨提醒自己站在高峰,也只是一個因緣。即使接續巔峰不在,那也是因緣。人們總想執取那虛妄的框框,甚至因此把自己鎖在裡面,不思不想。殊不知在那樣的過程裡,往往難以柔軟,因為僵化、因為自以為是、因為那不可一世的驕傲。如同書中的提醒,難以柔軟的背後,乃是把我看得太大,遂難以接納與包容。光師父提及,柔軟是得要具有巨大的內心空間去包容,著實發人深省。

而要打開內心的空間,那就得要謙卑、得要學習放下。很喜歡書中關於放下的論述:「真正的放下,不是放棄一切,而是捨離內心對一切的執著。」那是接納,那是順服,接納生命的不圓滿,順服人世間的無常。當能夠接納,能夠順服,往往給出了一個轉圜的空間,往往能夠回過頭看見自己。因為那樣的看見,才能學習陪伴、學習接納,甚而在那樣的過程,內心的空間得以打開,如此方能自在與快樂。因為相信,也因為勇敢,願意去相信自己,也願意勇敢地直面自己,而那將成就心的壯大。而當心逐漸壯大,就會更加勇敢面對困境,也更加相信自己,也更能夠接納與順服。那就像是一個正向的循環,學習接納、順服,以此回望而壯大內心,遂能更加勇敢與相信,而那也就更能夠去接納與順服。

很喜歡書中所言及的,一個人在修慈悲的過程,同時也在觀察內心的風景。慈悲不單單只是於外,也是於內。於外的同理,於內的貼近,同理他人的內心、感受與作為;貼近己身的起伏、想望與糾結。那是學習、那是修持,那是包容、那是接納。倘若能夠如此,當更能修復與維持外在的關係,更能夠成為自己最有力的後盾。

最後一個部分的標題為「歸」,那是指稱作者回到台灣,參與菩薩寺準備臘八粥的過程。那又是一個讓人極其深刻的描述,也讓人更加感佩光師父的用心。書中言及,在準備的過程,光師父不單單只是仰賴志工來完成這樣的心願。更重要的其實是,志工在準備臘八粥的過程,能否感受到這是一個學習,而不只是付出。從切料的準備,那關於當下的學習與提醒,關於節奏的緩慢,那是安心專注於每個動作,那是把心拉回眼前。

不僅如此,對於臘八粥口味的調整與想法,也都呼應著光師父所談及的種種人生哲理。一碗粥,反映著一顆心,那份用心,著實讓人感佩不已。演卷之後,腦海裡迴盪著光師父所言的:「好的如幻如化,不好的也是如幻如化。」反覆琢磨著,深有所感。雙手合什,感激著。



延伸閱讀

關於心河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75會員
196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6/28
由於工作場域剛好是在第一志願的學校,再加上這幾年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許多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狀況著實讓人憂心,所以當看見《懸崖邊的學霸》這本書,立刻毫無懸念地買回來閱讀。書中極為精彩地論述這幾年在升學主義與社會競爭的影響之下,青少年以及父母的內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Thumbnail
2025/06/28
由於工作場域剛好是在第一志願的學校,再加上這幾年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許多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狀況著實讓人憂心,所以當看見《懸崖邊的學霸》這本書,立刻毫無懸念地買回來閱讀。書中極為精彩地論述這幾年在升學主義與社會競爭的影響之下,青少年以及父母的內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Thumbnail
2025/06/25
每當聽聞歐文・亞隆又出新書,總是珍惜無比,一個九十幾歲的心理治療師,更足以稱為這個時代的一個典範,每每不吝於分享他獨創的見解。讓人震驚的是,這本《心靈時刻》是亞隆在覺察自己因為年紀的關係,記憶力大幅衰退,遂嘗試「一次性、一小時」的實驗性會談模式。
Thumbnail
2025/06/25
每當聽聞歐文・亞隆又出新書,總是珍惜無比,一個九十幾歲的心理治療師,更足以稱為這個時代的一個典範,每每不吝於分享他獨創的見解。讓人震驚的是,這本《心靈時刻》是亞隆在覺察自己因為年紀的關係,記憶力大幅衰退,遂嘗試「一次性、一小時」的實驗性會談模式。
Thumbnail
2025/04/30
隔了好多年,再次拿出這本書來看,內心所湧出的感覺是極其複雜的。這會兒想起了十五年前第一次看見《生命夢屋》這本書,當時怎麼也想不到在隨手翻閱的狀況下,內心所引起的共鳴竟然波濤洶湧,末了甚至開啟了生命轉折的門扉。無怪乎,心裡總是將這本書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書。
Thumbnail
2025/04/30
隔了好多年,再次拿出這本書來看,內心所湧出的感覺是極其複雜的。這會兒想起了十五年前第一次看見《生命夢屋》這本書,當時怎麼也想不到在隨手翻閱的狀況下,內心所引起的共鳴竟然波濤洶湧,末了甚至開啟了生命轉折的門扉。無怪乎,心裡總是將這本書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在苗栗的大甲鎮瀾宮,我開始了一場探索之旅。繁華的街道上,充滿了人們的歡笑聲和美食的誘惑。我穿過這片熱鬧的街區,來到了享沐時光,一個被譽為療癒天堂的地方。 進入房間,我被溫泉湯池的氣息所迷倒。泉水的清新和溫暖讓我感到身心愉悅,仿佛一切煩憂都在這溫泉中融化消失。在湯池中浸泡,我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Thumbnail
在苗栗的大甲鎮瀾宮,我開始了一場探索之旅。繁華的街道上,充滿了人們的歡笑聲和美食的誘惑。我穿過這片熱鬧的街區,來到了享沐時光,一個被譽為療癒天堂的地方。 進入房間,我被溫泉湯池的氣息所迷倒。泉水的清新和溫暖讓我感到身心愉悅,仿佛一切煩憂都在這溫泉中融化消失。在湯池中浸泡,我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Thumbnail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個很小間的法華寺,藏身在南寧西路街道里。門口還是蠻吸睛的,像雞蛋一樣的黃色,配上鮮紅色,遠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寺廟。這間廟宇無論是廟宇沿革歷史、建築體本身都充斥著濃厚日本傳統廟宇特色。 法華寺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區西寧南路194號 ​開放時間: AM0
Thumbnail
台北市萬華區有一個很小間的法華寺,藏身在南寧西路街道里。門口還是蠻吸睛的,像雞蛋一樣的黃色,配上鮮紅色,遠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寺廟。這間廟宇無論是廟宇沿革歷史、建築體本身都充斥著濃厚日本傳統廟宇特色。 法華寺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區西寧南路194號 ​開放時間: AM0
Thumbnail
在臺北這個繁華之都中,蘊含著悠久且頗具魅力的宮廟文化。無論你是希望追求身心和諧,還是想試探生命的奧祕,這些宮廟都會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你的內在視野。讓我們攜手一同探索,感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並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不解之緣吧!
Thumbnail
在臺北這個繁華之都中,蘊含著悠久且頗具魅力的宮廟文化。無論你是希望追求身心和諧,還是想試探生命的奧祕,這些宮廟都會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啟你的內在視野。讓我們攜手一同探索,感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並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不解之緣吧!
Thumbnail
雲南自由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我們來到了當地人都很推薦的喜州古鎮,雖然從文筆村搭車來此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也耗費了不少的計程車費,但真的一點都不後悔走此一趟,在喜州遇到了無數的轉角風景,聞到了剛收割的稻香,走在喜州古鎮中當真是一派悠閒。
Thumbnail
雲南自由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我們來到了當地人都很推薦的喜州古鎮,雖然從文筆村搭車來此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也耗費了不少的計程車費,但真的一點都不後悔走此一趟,在喜州遇到了無數的轉角風景,聞到了剛收割的稻香,走在喜州古鎮中當真是一派悠閒。
Thumbnail
文武廟 日月潭是我的療癒之地 心情煩悶時,只要拜訪他 就能得到療癒、放鬆自己 日月潭包含三個碼頭、好幾條特色步道 每個步道跟景點,都去過N次,也不會膩 日月潭文武廟是我最近有去走走的景點 騎著機車直接往文武廟後山上去 後山位置在高處,還有剛完工沒幾年的特色牌樓 停好車就可以順著
Thumbnail
文武廟 日月潭是我的療癒之地 心情煩悶時,只要拜訪他 就能得到療癒、放鬆自己 日月潭包含三個碼頭、好幾條特色步道 每個步道跟景點,都去過N次,也不會膩 日月潭文武廟是我最近有去走走的景點 騎著機車直接往文武廟後山上去 後山位置在高處,還有剛完工沒幾年的特色牌樓 停好車就可以順著
Thumbnail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一文中所述在陋室中如何安貧樂道的開場句子。作為佛教聖地靈鷲山無生道場亦是如此。來到此地有種拋開世俗、仙居仙人窩的仙境。 靈鷲山無生道場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區香蘭街7之1號 ​開放
Thumbnail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一文中所述在陋室中如何安貧樂道的開場句子。作為佛教聖地靈鷲山無生道場亦是如此。來到此地有種拋開世俗、仙居仙人窩的仙境。 靈鷲山無生道場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區香蘭街7之1號 ​開放
Thumbnail
晨騎,路經北后寺,時間尚早,所以還不見人跡—以往北后寺尚未受到矚目,清幽的環境,典雅的建築,庭院造景,賞心悅目,因此經常帶本書來這兒,靠在廊柱間的座椅上,累了,就四處走動,是個私人景點,後來被報導後,開放時間,停車場停滿了車,連遊覽車都出現了,一眾遊客,嘻嘻嚷嚷,就很少再去了。但騎車經過時總有絲
Thumbnail
晨騎,路經北后寺,時間尚早,所以還不見人跡—以往北后寺尚未受到矚目,清幽的環境,典雅的建築,庭院造景,賞心悅目,因此經常帶本書來這兒,靠在廊柱間的座椅上,累了,就四處走動,是個私人景點,後來被報導後,開放時間,停車場停滿了車,連遊覽車都出現了,一眾遊客,嘻嘻嚷嚷,就很少再去了。但騎車經過時總有絲
Thumbnail
大理崇聖寺真的是我見過最大最美的寺廟了,不愧是大理王朝時的護國寺,真的是美到讓人不捨得閉眼啊。
Thumbnail
大理崇聖寺真的是我見過最大最美的寺廟了,不愧是大理王朝時的護國寺,真的是美到讓人不捨得閉眼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